摘 要: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現階段,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形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相較于傳統(tǒng)的行政班級教學模式,走班制教學模式靈活性較強,其分層教學的特點也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現已逐漸在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文章從走班教學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入手,在闡明走班教學對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效果的積極作用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在高中政治學科實施走班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走班教學;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康紅梅,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政治教學。(廣東 ?佛山 ?528300)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4-0066-02
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為順應高考改革發(fā)展要求,高中各學科的教學模式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就當前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而言,傳統(tǒng)的行政班教學制度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嘗試實行走班制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和學習空間。但流動性較強、需要分層教學的走班教學模式也為高中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
走班教學是與傳統(tǒng)行政班教學相對的一種教學模式。走班教學是指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與學習興趣,自主選擇所要學習的學科與班級,流動上課的一種教學模式。走班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行政班教學統(tǒng)一授課的管理界限,學生在學習方面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但由于學生流動性較大,走班制教學在學生管理方面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從當前高中政治課程走班教學實施效果來看,大多數政治教師尚未完全適應走班教學模式,一些教師對走班教學缺乏認識,分層教學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也較弱。在學生管理方面,不少教師認為流動教學增加了工作量,班級管理難度也隨之提升,難以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普遍對走班學習這一形式感到比較新鮮,但也因學習形式的改變而出現一些問題,進而影響了走班學習的效果,如與周圍學生不夠熟悉、班級學習氛圍不佳等。
1. 強化教師業(yè)務學習,適應走班教學要求。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實行走班教學,首先要加強教師培訓,如組織業(yè)務培訓、舉辦專家講座、構建交流探討平臺等,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幫助教師深入了解走班教學的概念內涵和具體的實施要求,以便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走班教學的優(yōu)勢,提升政治教學效果。
順德一中為更好地實施走班教學,非常重視對一線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定期開展培訓與學習活動,幫助教師逐步接受走班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學習走班教學的有效方法與實施策略。教師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科教學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
2. 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制訂分層教學方案。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難以進行分層教學。而走班教學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為依據,劃分不同的班級,自然形成了分層教學。教師要盡快適應分層教學的要求,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政治教學。首先,教師可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分層,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此外,教師可對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班級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確保教學目標符合各教學班級的實際情況,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確定政治教學目標時,會根據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設置,把教學目標分為掌握政治基礎知識、提高政治綜合素養(yǎng)、拓展學習等,讓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現階段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鼓勵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嘗試探究與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政治綜合素養(yǎng)。
3. 增強走班教學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在行政班級管理模式下,每個班級的學生可以說是朝夕相處,班級成員較為穩(wěn)定,班級學生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也較強。而在走班教學模式下,學生以流動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同學與授課教師均不固定,班級也缺乏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走班學生間的熟悉程度低于行政班級。為提高走班教學班級學生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教師要著力建設班級文化,如與其他學科教師聯合召開定期班會,或開展實踐類活動,營造班級文化氛圍,增強走班教學班級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走班教學班級中,教師在了解學生情況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熟悉每一位學生,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偏好。高中政治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政治知識與政治理論,也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任。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不能因走班教學的流動性而忽略對學生的精細管理。
4. 培養(yǎng)走班教學中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十分有益,在高中政治走班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走班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走班學習中擁有更多自我調控的時間與空間,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也會造成學生在缺少教師督促的情況下過于“放松”,甚至出現難以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情況。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走班學習過程中加強自我監(jiān)督,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保證走班教學的效果。
5. 構建科學的走班教學評價體系。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政治學習效果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與標準,而現階段的教學應更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政治教學應在教學評價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在評價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政治綜合素養(yǎng)的評價,而不再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在評價學生政治綜合素養(yǎng)方面,教師應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能只關注最終的學習結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多與學生溝通。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政治學習成長記錄袋,隨時記錄學生的表現,讓評價落在實處,增強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還可以增加評價主體,如可以讓學生互評,或讓學生家長參與,實現評價的多元化。
總的說來,走班教學作為實施時間尚短的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更進一步的效果驗證和不斷完善。教師應提升實施走班教學的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走班教學的方法,以盡可能提升學生的政治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戴晶,余維祥.淺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走班教學[J].課程教學研究,2018,(34).
[2] 畢豐雄.高中政治分層走班制教學下教師素養(yǎng)提升措施的思考[J].高考,2018,(17).
[3] 鄔云琰.內地西藏班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策略——以《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為例[J].西藏教育,2018,(4).
責任編輯 莊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