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經歷了稅務風波、明星限薪令、資本退潮、監(jiān)管收緊后,褪去2015年非常態(tài)的高漲和喧囂,2019年影視行業(yè)進入“寒冬期”。
根據燈塔專業(yè)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311.09億元,比2018年同期的320億元減少了2.78%,觀影人次下降了近1億人次,僅為8.07億,同比下降10.31%。此外,上座率也降至近6年來最低點,僅為10.52%。
經歷過泡沫期,電影觀眾得到了充分訓練,觀影品味提升,電影制作者們也將更注重打磨內容品質,資本方也對電影投資更加心存敬畏,謹慎而為,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
在內容監(jiān)管導向性更強之下,中國電影產業(yè)向更高質量發(fā)展成為信心來源。由此來看,應該更加珍惜寒冬帶來的冷靜和成長。
2018年,《紅海行動》等主旋律動作大片票房持續(xù)強勁,觸及社會議題的《我不是藥神》實現“破圈”,而《無名之輩》《無問西東》等中小成本電影憑借口碑力量,成為票房黑馬。此時,IP改編劇已經從票房前十流出。
到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再次成為現象級電影,以及內容監(jiān)管的收緊,也讓現實主義題材成為新時代的內容風向標。
電影制片人、首功電影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王大勇分析,當下,中國電影基本已經過去了“解悶”的階段,下一階段是“解惑”。各層面都希望電影能承載更多思想人文價值,觀眾的要求也在升級。比如,《無名之輩》的角色融入了對善惡的微妙思考,反面人物第一次顯得沒那么非黑即白。
他指出,電影本身作為大眾文化娛樂消費方式,在表達深刻議題時需要貼近觀眾,藝術呈現。以《綠皮書》把嚴肅的種族問題消解成喜劇故事。
電影測評及觀眾調研平臺聚影匯創(chuàng)始人朱玉卿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指出,對所謂電影寒冬期的理解,一種是大量業(yè)外資本撤離的現實情況,另外一種就是電影的轉型和生態(tài)變化。
他總結,在 2018年機構改革,電影劃歸中宣部統一管理背景下,電影產業(yè)已經成長為千億規(guī)模的文化產業(yè),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第一,要規(guī)范化發(fā)展。從投資、生產制作、宣發(fā)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要規(guī)范,比如稅收規(guī)范化、演員片酬規(guī)范等。之前演員成本甚至占到制片總投入的70%以上,制作和創(chuàng)作不可能達到觀眾要求和預期。
第二,重視導向性。電影重視價值觀導向,弘揚真善美,正能量,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
“對于電影人來說,這種轉型是好的事情。但是也會讓進來賺快錢的資本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就此撤出。所謂的資本泡沫其實是這些?!敝煊袂湔f。
關于口碑與電影票房的關系,電影研究者王昕在《商學院》雜志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兩者并非正相關。真正的大片在排片時已經控制了首日排片,以及后面票房走向,基本是一個很穩(wěn)定的投資。
比如,2019年上半年,《“大”人物》《白蛇:緣起》《綠皮書》《老師·好》《調音師》《何以為家》等六部影片,在排片規(guī)模不足13%的情況下,憑借故事情節(jié)獲得了影迷的高度認可,甚至影響排片,票房都在3億以上。
一邊是引領市場風向標的電影類型在轉變,一邊隨著電影市場規(guī)模的高速增長,高風險的電影圈成為圈外人眼中的“暴利”行業(yè)。
早在2006年,華誼兄弟就募集到以馬云為代表的1200萬美元境內外資金,娛樂產業(yè),特別是電影也成為PE們競相追逐的投資新領域。IDG在中國成立了“新媒體基金”,投資了中博影視(三期增資)、中影集團、印象創(chuàng)新。
爆款電影營造出的“暴利“,不但吸引私募基金涌入,還刺激著原有業(yè)態(tài)呈下滑趨勢的公司紛紛逐夢電影圈。
據統計,2014年共發(fā)生169起文化傳媒行業(yè)并購,涉及資本總額約1605億元。其中,影視類并購占據近四成,平均每6天就會發(fā)生一起影視公司并購,涉及資金超過650億元。湘鄂情、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業(yè)外公司連接發(fā)布跨界影視并購的消息。
在2015年,147件PE(私募)及VC(風險投資)中,有91件是電影娛樂產業(yè),其中PE投資金額達98.23億元,同比增長300%。
彼時,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事實上,在中國影視作品投資中,40%虧損,40%持平,僅有20%可以獲得盈利?!?/p>
在王大勇看來,現在留下來的公司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做電影的公司;另一種是中小影視投資公司,它們通過磨練在行業(yè)站穩(wěn)腳跟,長期看好行業(yè)。比如投資了《大圣歸來》的天空之城,還做了子品牌馬燈電影,專投文藝片。
對于投資者也一樣,也需要擦亮眼睛?!耙粋€電影會有好多掛名,但是你要知道這個電影的核心是誰,不能僅僅看表面。如果把錢投給他,再做一個十億級票房的作品,可能做不出來。”王大勇說。
據他分析,在前兩年熱錢涌入的時候,大家都是根據檔期定演員,搶演員,演員自然會抬價。這些做法都突破了經濟規(guī)律,想辦法把一個東西包裝得特別精美,但是,內核不講究。
朱玉卿也表示,以前不專業(yè)的投資者,甚至只看操盤手是誰,攢局的人是誰,現在“拼盤”式項目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有機會的項目一定是精品力作,一定是專業(yè)團隊來做。“電影投資門檻很高,不懂肯定需要交學費?,F在投資者看項目也更加看中內容,從劇本、導演、演員和制作團隊等一一把關?!?/p>
例如,宣稱投入7.5億要做中國《阿凡達》的奇幻電影《阿修羅》上映三天,票房不到五千萬,因“五毛特效”豆瓣評分3.1,片方宣布撤檔。該片由吳磊、劉嘉玲、梁家輝主演。這些都是“拼盤”式項目失敗的案例。
2018年下半年崔永元因不滿《手機2》爆出范冰冰“陰陽合同” “天價片酬”,掀起影視圈的補稅風波,影視傳媒股進入歷史低谷期。
截至2018年12月28日,文化傳媒板塊累計跌幅已達41.2%,市值縮水,業(yè)績下滑,股權普遍處于高質押率。
2018年,影視行業(yè)公司沒有一例IPO成功過會,今年上半年影視行業(yè)只有萬達電影重組獲批。
資本市場上,繼續(xù)陰云密布。2019年7月5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再融資業(yè)務若干問題解答》30條,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服務于實體經濟,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主要投向主營業(yè)務,原則上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游戲。
“這些熱錢撤離,短時間內會產生一些影響,但長遠看肯定是好事。”朱玉卿表示,因為一個產業(yè),特別是文化產業(yè)需要專業(yè)門檻,業(yè)余資本進入,偏離專業(yè)航道會出現很多問題,甚至制造一些亂象。
他舉例,2016年《葉問3》票房造假,把電影包裝成金融產品,一些互聯網企業(yè)把電影當作加持資本的工具,以及房地產等各類行業(yè)都覺得自己可以做電影。
“大家必須明白電影是一個有限性的行業(yè),每個電影的票房都存在類型天花板,想讓電影創(chuàng)造奇跡,只能突破天花板?!蓖醮笥轮毖?,“資本進來后的要求是無限的,所以,做影視要控制你的欲望。用無限的野心在一個有限的行業(yè)肯定會有泡沫。”
對于影視公司來說,經歷了資本市場的波動也會更加冷靜。
“如果想做大就必須進行整個產業(yè)鏈的布局,單純做電影,只能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痹谒磥?,影視公司也需要更加專注,未來會產生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像現在徐崢的真樂道,寧浩的壞猴子等。
不但要控制縱向的野心,還要控制橫向野心,不能看到一個類型賺錢一直復制自己。在他看來,寒冬到來,人性浮現。不管是從制作,從投資都是要關注人的元素。
經歷泡沫期的洗禮,也給影視行業(yè)帶來一些好的改變。
第一,電影作為一個投資產品被投資者所接受?!懊總€人都有了對電影的經驗,不管是消費經驗,還是道聽途說的投資經驗,都能說上一二。比如排片、分賬這些概念,在幾年前是特別行業(yè)的信息?!?/p>
同時,泡沫期其實訓練了排片經理的商業(yè)判斷,爛片逃不過他們法眼,賺錢的好片不會被錯過。
第三,由于整個電子商務環(huán)境的興起,以及觀眾經過大量各種類型的電影和營銷方式的訓練,有了更強的思辨能力,“被爛片騙怕了”。
“中國電影整體收益沒有提升,但是把成本炒起來?,F在要降下來,會很難受,但是也在調整。”王大勇表示。
他以前談項目,給演員發(fā)出去后人家一問預算,不合適就不聊了,現在不會馬上拒絕,會要求先看劇本。“要看劇本了,就說明錢不好賺了?!?/p>
泡沫期過后,留下了對電影保持敬畏心和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者。一些輕率上馬,打磨不夠的作品最終成為“炮灰”。
在中國,房地產的發(fā)展帶動了影院銀幕的擴張。2009年,全國主流院線銀幕數量只有4723塊,到2018年,全國銀幕總數已經超過6萬塊,2019年上半年達到6.49萬塊。
得益于此,2017年,我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559億元,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經歷過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開始雙下滑。
泡沫期過后,留下了對電影保持敬畏心和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者。一些輕率上馬,打磨不夠的作品最終成為“炮灰”。
王大勇認為,其實現在銀幕已經出現過剩,影院資產處在一個特別低的時候。地處豪華商業(yè)區(qū),現在看電影人少了,分賬平不了租金、電費、人工等成本。現在很多影院都在更少人干更多的事兒,增加空間利用率,想辦法挖掘影院的經營價值?!坝霸阂苍谶M行消費場景轉型,比如可以把世界杯直播放到影院,有很多新的嘗試?!蓖醮笥抡f。
關于電影院是否消失的問題,王昕認為,電影院在商圈里面能取得重要位置,因為它充當著公共生活空間的角色,這類空間在中國非常缺乏。同時,電影院觀影的體驗是電影作為公共大眾文化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手機里看,只能叫電影節(jié)目。
“電影作品只有在電影院放映才會樹立起品質的標桿?!蓖醮笥抡f,“因為,院線電影對技術規(guī)格要求很高,最簡單的聲音最起碼要做杜比5.1,甚至是杜比全景聲。這樣即使降維到網絡上,品質還很高?!?/p>
目前,純線上放映的網絡大電影和院線電影質量還有很大差距。
“美國都沒有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朱玉卿講到,“拍幾千部網絡大電影,可能有一兩部‘紅包領獎,這是兩個行當的區(qū)別?!?/p>
他分析,網絡大電影本身是打獵奇、獵艷擦邊球起來的,很難從本質上有很大改變?,F在國家對網絡大電影的審查標準和院線電影統一,希望賺快錢的資本在也陸續(xù)撤出。所以,網絡大電影有很長的路要走。
手機屏幕雖然暫時無法取代電影院的大銀幕,但是,互聯網技術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對電影產業(yè)也一樣。
2014年被稱為中國電影互聯網元年。
這一年,騰訊互娛宣布成立影視事業(yè)部“騰訊電影+”,制作根據游戲IP改編的動畫電影,騰訊視頻宣布將投資《鐘馗伏魔:雪妖魔靈》等6部影片。阿里巴巴斥資62.4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完成,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yè)。百度旗下的愛奇藝成立了愛奇藝影業(yè)。當時還未被阿里收購的優(yōu)酷土豆成立“合一影業(yè)”。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英姿勃發(fā)的互聯網企業(yè)帶著資本、用戶和新的商業(yè)模式積極擁抱電影行業(yè),并且被溫柔以待。
與曾經的地產、餐飲等上市公司跨界做影視不同,這次互聯網的介入被認為可以更深層次介入,甚至顛覆影視行業(yè)模式和游戲規(guī)則。
在朱玉卿看來,些互聯網企業(yè)有做電影的決心,但是,在互聯網+風口最旺的時候也都沒有推出代表性作品。“互聯網公司大都把自己定位為宣發(fā),很少從內容端切入?!?/p>
“愛奇藝現在走的是一個特別保守的策略,相當于奈飛的改良版?!蓖醮笥卤硎?,“其實是要電影未來為平臺干更多活,對沖掉投資風險。因為現在一個電影,如果票房成功,有了口碑,基本上幾個平臺爭相購買網絡版權,而且價格非常高。
關于中國電影的市場容量,朱玉卿分析,目前國內電影票房的單日票房天花板為14.4億元,單月票房紀錄是今年2月創(chuàng)造的110.9億元。按照單月計算,年容量應該有一千多億元以上的票房。
“所以現在還遠遠沒到市場的天花板,關鍵是缺乏特別受歡迎的影片。如果每部影片都是《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戰(zhàn)狼》《流浪地球》,電影產業(yè)容量還很大。”朱玉卿如此展望,電影作為文化產業(yè)的龍頭產業(yè)依然是朝陽產業(yè)。
處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的時代,堅持對電影藝術的敬畏和熱愛,打磨出經得起觀眾檢驗的作品,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才是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