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可人
(一匹馬受驚,幾個人正想去拉住它)
《清明上河圖》有多厲害呢?整張畫描繪了汴京及汴河風光,車轎、騾馬、船只無一不包。專家數(shù)過,里面有將近1 000個人物,清清楚楚的有大約600個人,每個人大小還不到一厘米,真正的“寸馬豆人”。
畫里的人物個頭雖然小,但張擇端出色地完成了對其的刻畫。他們的動作串聯(lián)起來像是一出精彩的話劇。如果把這副名畫放大看,里面場景不一,好多人物表情各不相同,驚恐、賣萌、撒嬌……形同“戲精”。
比如,汴京郊外,一匹受到驚嚇的馬狂奔而來,后面三個人一路狂奔,想把它拽回來。前方的小朋友趕緊沖向身邊的大人,想要尋求保護。一臉無辜的模樣,看著就讓人心疼……
(左下角,兩個聊天的大人和一個“不耐煩”的小孩)
沿著河邊走,在巨大的城門附近,挑擔的、騎馬的,還有一個人拿著小棍兒開道。熱鬧的街道旁,兩個大人聊得不亦樂乎,旁邊的小孩全身流露出不耐煩的氣息,好像在說:“別聊了,還回家不?”
好玩的是,《清明上河圖》里連各式招牌都畫出來了:藥店、算命攤……亮點有一家“十千腳店”,它的用處不是洗腳,而是供人短暫休息的客店,有點兒像現(xiàn)在的快捷酒店。
(右下角有個人,手里捧著兩碗飯)
腳店只能聊天小酌,吃飯咋辦?它的門口有個小哥,一手抓著一把筷子,一手端著兩碗飯——你是去送外賣嗎?這身圍裙制服好萌??!
(在宋代,路上別人打招呼沒法回應(yīng)時,一般會拿扇子遮住面孔)
大街上,兩個原本認識的宋朝人碰見了,但不方便打招呼,這時就用扇子遮住臉,表示“我很忙”。這種扇子也得了一個綽號,叫“便面”,俗稱“擋臉”。
在《清明上河圖》這樣巨幅的畫卷里面,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演繹著有趣的故事,我們只要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會感受到蘊含其中的細節(jié)魅力。這也是名畫之所以出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