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路
女人為人妻,是天理,也是歸宿。女大不能養(yǎng),到了嫁人的年齡,即使別人不著急,自己也會日思夜想的,企盼嫁個如意郎君、好人家。古時,女子到了十八歲,既是嫁人的最佳年齡,也到了最大的年齡。過了十九歲,就算大齡姑娘或老姑娘了。
一個女子,小小十八歲就要為人妻,在今天來看,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十八歲的女子,是個什么年齡的季節(jié)?是一朵花含苞欲放的季節(jié),是心懷夢想的季節(jié),是青澀的果子將要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沒有脫離稚氣的季節(jié),還是玩心十足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的女孩,就成了人妻,將面臨的是什么呢?面臨生子,侍候夫君,面對公婆,料理家事。這么多的事情,一夜之間落到了稚嫩的肩上,哪一樁都是沉甸甸的。
這是讓人很難接受的事情。一個女孩,昨天還是母親眼里的孩子,一旦跨入婆家門,肩上就有了這么多擔子,而這任何一副擔子,也會把嬌嫩肩膀壓彎的。
別的不說,單說生子和做飯的艱辛,就會讓一個花季女孩,很難輕松接受。生子,對任何一個女子來說,是懼怕的,也是無奈的,也是由不得自己的事。情愿不情愿,往往一夜之間,就決定了要成為人母。至于下廚做飯,這“男主外、女主內”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已成了女子天經地義的事,不管愿意不愿意,那在男子眼里早已成了女子的分內事,沒有理由不接受。所以,女子嫁前,操練過廚藝并心甘情愿圍著鍋臺轉的,那還好,如若嫁前沒有執(zhí)杖過刀、做過菜的,也沒有想法嫁人侍候誰的,那就要面臨挑戰(zhàn)了,也會面臨危機。在舊時,因不愿、不善操持家務,被休了的女子,是沒人敢要的。所以,舊時女子,除了官宦、大戶人家媳婦,沒有哪個普通百姓的女子,不把下廚做飯不當回事的。下廚做家務,是上蒼賜予女子的勞苦,是分內的天職,還是一份幸福和享受。這好像都在其中了。
我的奶奶十六歲嫁給我爺爺,我的母親十八歲嫁給我父親,我的干媽十三歲嫁給我干爹,我們村父輩以上的女人,大多都是這個年齡嫁人的,最小的還有十歲嫁過來的。這么小嫁為人妻,還是孩子年齡,還是玩的年齡,會下廚做飯做家務嗎?我奶奶不會,我媽不會,我干媽也不會。不會,她們也得做,進門第一天就得做。如手腳麻利,少挨點兒罵;如笨手笨腳,好吃懶做,那挨罵是必然的,甚至挨打也是可能的。為此,我的奶奶,我的媽,我的干媽,毫無例外地受到了婆婆的責罵,還挨了丈夫的怨打。不會、不干,必然“逼著鴨子上架”的。她們都是這樣逼到不敢不下廚、不做家務,逼到不敢偷懶、不敢懈怠的地步。
在我懂事的時候,我的奶奶已六十多歲,她從嫁給我爺爺?shù)牡谝惶炱鹁妥鲲?、干家務,快五十年了,一日三頓飯,大多天天如此。五十年,還有直至后面的十年,我爺爺去世,她除了生育兩個孩子,除了下地干活,除了承擔縫洗等日?,嵤峦?,她為她嫁的這個男人,做了近六十年飯。她做飯手腳麻利,在燒柴的濃煙彌漫的伙房里,能很快烙出餅、做出各種面食,炒出爺爺喜歡吃的菜;我媽從嫁給我父親的那天起,每日天不亮起床,燒煮稀飯、與男人同時下地干活兒,從地里回來再張羅開飯、洗涮,再下地干活兒,中午回家再做飯,侍候丈夫和孩子吃完,再洗涮,喂養(yǎng)豬羊雞,再下地干活兒,收工再下廚做飯,再洗涮,再喂養(yǎng)豬羊雞,直到我父親去世,才不再為人做飯、侍候人,算起來長達五十多年。五十多年,她會做奶奶做的面食,也學會了做魚,還會炒各種青菜。這五十多年,她生了八個孩子,兩個夭折了,六個孩子都吃了她近二十年飯,相繼遠走高飛了。我的干媽也是從嫁人那天下廚的,她與我母親的勞作、侍候人、生育等所受的苦毫無兩樣,只是她一口氣生了九個孩子。她每天除與男人同時下地勞動,與男人同時回來外,便是做家務、拉扯孩子,想法讓九個孩子吃飽。盡管看上去像服勞役,而她卻總是笑呵呵的,把九個孩子養(yǎng)成了大小伙子。她同我母親一樣,為丈夫、為孩子做了五十多年飯。盡管她做的飯都是簡單的面條、饅頭,饅頭、面條,而這樣的飯一做五十年,把它說成是服勞役,毫不夸張。
不管這種勞役,愿不愿意,成為人妻后的我的父輩、祖輩,我的姐姐、妹妹,還有村里那一茬茬成為人妻的女子,無一例外地從做人妻后的那天起,操起了鍋碗瓢盆,盡管有一千個不情愿,但也無力改變人妻的傳統(tǒng)習慣。
女人下廚房,究竟是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還是傳統(tǒng)的陋習?使得女人比男人平添了份難以擺脫的辛苦,也顯得女性比男性更為偉大和重要。也許前者是上蒼的意圖,后者也是上蒼的賜予。
這種意圖和賜予,被那些溫柔善良的女子接受了,被血液里流著傳統(tǒng)文化的女子傳承了,她們把操持家務當作生活中男女的不同分工,默默地接受下來,還有更多的女子堅信,要“抓住”男人的心,先得“拴”住男人的胃。因而許多聰明女人,會接受、學會那美妙和煩人的烹調,能做出可口和絕倫的飯菜,讓丈夫享受到女性的溫馨與非凡,也成了男人牢牢圍著女人的紐帶。
到了今天,女人對這種意圖和賜予,也許從骨子里反感透頂了,更多的女子是痛惡下廚房的。嫁前,她們已給夫君宣布,并讓其承諾,為人妻不會做飯,更不學做飯,甚至不生孩子。答應條件就嫁,不答應就“拜拜”,對方居然答應了。
兩人走到了一個巢,吃是免不了的事情。誰來做飯?有人承諾做飯,而承諾會一時算數(shù),但菜誰來買,飯誰來做,日久天長會成為嚴峻的現(xiàn)實?;榍俺兄Z過做飯的夫君,喜歡做飯并把它當作一種享受的夫君,日日下廚無怨言;壓根忙或不喜歡下廚的夫君,新婚之初下廚,然而時間不長,就會感受到下廚不僅辛苦且要消耗大量時間,便會找到多種理由不下廚了,要么到婆家、娘家蹭飯吃,要么買方便食品或吃食堂、下館子。有些夫妻,幾年把住家附近幾條街,甚至半個城的飯館都吃遍了。
日日從外面找飯吃,畢竟不是辦法,總有吃煩了外面的飯或懶得出去吃的時候,那就得做。誰來做?誰也不想做。妻子責問夫君,你是婚前承諾過飯由你來做的,否則我是不嫁的,你得信守諾言!夫君下廚了,可那是漸漸不大情愿的勞作,所以日久天長,越來越懶和煩,不下廚了。餓肚子是很難受的事情,再美妙的愛情,讓誰餓肚子,誰也受不了,吵架便出現(xiàn)了,進而失望、傷心、分手。諸多夫妻,竟是為吃飯而分手的呢!如今年輕夫妻,為不愿做飯和不愿操持家務而分手的,成了一種現(xiàn)象。
女兒是獨生女,是從小吃母親飯長大的,已吃到了大學畢業(yè)。她在學做飯。她做的飯,雖然比不上她母親,但也能燒出幾個像樣的飯菜。這是我們引導的結果。她是壓根不愿下廚的,她說,嫁人不做飯,兩人吃食堂。我感到這是不懂事的話。我曾經告訴她,做女孩,為人妻,不管才高八斗,也要吃好一日三餐,靠吃食堂、靠男人,是靠不住的,得靠自己;一個女人不會做飯,就等于不會生活,就等于與夫君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籌碼,也就漸漸沒有了發(fā)言權,這樣的生活會越過越淡。女兒明白了這個道理,跟她媽學到了做飯和做家務的不少本領,可以做出一桌豐盛的菜了。我說,你會做飯,可以嫁人了。在我看來,女兒下廚會做飯,同獲得大學文憑一樣重要。
做飯和做家務的意義,在于給心愛的人一個溫暖如春的家,而為一個男人心甘情愿下廚的意義,在于是否值得,值得的話就是一種享受和幸福。而為自己兒女下廚的意義,不在于值得不值得,為兒女付出辛苦,就是一種享受和幸福,天下父母都樂意接受這份享受和幸福的。讓男人下廚房,總是那么的靠不住。因為骨子里,男人的眼睛總盯著外面的世界,他們希望家是女人的世界。
做人妻是件不簡單的事。下廚做飯,如若是一種享受和幸福,那就是女人優(yōu)良品質的傳承,也是一種婚姻家庭重要文化的傳承。這也是女性、母親的偉大所在。
越來越體現(xiàn)男女平等了,祖輩、父輩男尊女卑和嫁人吃飯的時代遠去了,那么無論時代如何變,飯還是要吃的,廚還得有人下,這已不單純是家務事了。
好在今天大多女子還在廚房里忙著,她們在辛苦著,也享受著、幸福著。那么都來向做一手好菜、操一手好家務的人妻,深深地鞠躬吧!
責任編輯:秀 麗
美術插圖: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