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要堅持有效性、直觀性、趣味性三個原則,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深度融合表現(xiàn)在課前的翻轉自學、課中的互動展評、課后的個性化輔導等環(huán)節(jié),最終的目的是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智慧的開發(fā)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育領域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tǒng)課堂到翻轉課堂最終到智慧課堂的轉變過程中,信息技術與教學必須進行深度融合,教師要通過恰當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教學,最終促進學生智慧的開發(fā)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運用的原則
1.有效性原則
利用信息技術云平臺師生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的交流,而不局限于課堂上和學校里;同時,還可以收集到學生動態(tài)學習的數(shù)據(jù),通過對大數(shù)據(jù)的處理來量化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情況,能夠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客觀數(shù)據(jù)來調整教學,使教學更加高效合理。在《月球之謎》一課中,課前,教師通過云平臺推送電子資源,學生翻轉自學,完成電子導學單,教師能夠實時獲取學生對本課的自學程度,從而調整備課的重難點。課中,師生通過同勝智慧課堂互動平臺進行搶答提問、課堂檢測等,能夠統(tǒng)計出學生參與的次數(shù)。課后,教師通過微課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通過“曉黑板”進行線上拓展與討論,讓作業(yè)變得更加鮮活和有效。
2.直觀性原則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目的是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境,比如遠離學生生活實踐的學習對象。為了能讓學生直觀感知和理解,教師便可以引入信息技術把遠在天邊的抽象的事物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服務教學。在《月球之謎》一課中,學生只能遠觀月球卻無法近看,更無從談起對月球的探究,教師通過播放關于月球的真實紀錄片,即宇航員踏上月球后拍攝下來的真實的月球,讓學生運用平板進行觀看,在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反復欣賞,萌發(fā)對月球某個點的興趣和思考,繼而能讓每個學生談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3.趣味性原則
讓學生愛上課堂,就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點和興奮點。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各類信息技術,借“趣”引路,以“情”導航,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心來全方位地掌握知識,習得技能,培養(yǎng)情感。在《月球之謎》一課中,教師讓學生課前運用平板進行小采訪,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去搜集月球的相關資訊,了解月球;課中,教師運用互動平臺上搶答、評價等各種小功能,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現(xiàn)場書寫作品后,自己利用平板拍照上傳云平臺,展示自己的成果,主動去獲得認可和尊重。
二、小學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點
1.課前翻轉,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在翻轉課堂云平臺對《21.月球之謎》進行第一次備課,在海量的資源中選取和本課息息相關的月球的微視頻和電子資源,同時制作電子導學案和課件,通過云平臺推送到學生的平板上,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終端在家進行翻轉自學,教師在線收集學生對本課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是對月球各種好奇的思考,源于課前翻轉自學獲得的各種電子資源。還有部分是字詞沒有掌握,個別字詞不理解和不會書寫。)進行第二次備課。這既突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限制,又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2.課中互動,微課助學
本課的重點之一是學生對月球外貌的真實了解和探索。教師借助智慧課堂互動平臺推送關于月球的紀錄片到學生平板上,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感知月球的真實外貌,同時在不了解或者好奇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看,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認識,技術很好地服務于教學。
本課的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進行探索的意識以及提問質疑、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尋找月球的未解之謎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同勝智慧課堂互動平臺的限時、隨機搶答、評價等功能,激發(fā)每個小組進行激烈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生成探索科學的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練習,個性輔導
課后,針對本課內容,布置了兩個作業(yè):一是登陸云平臺完成《21.月球之謎》的練習題,做錯的題目學生自主觀看教師講解的微課,用紅筆進行訂正,并實時統(tǒng)計出全班學生每道題的正確錯誤率,教師能夠通過大數(shù)據(jù)知道學生對本堂課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錯題,反復觀看教師講解,實現(xiàn)了個性化的訂正和課后輔導。
二是推送兩篇關于月球的拓展閱讀文章,學生線上閱讀后,打開“曉黑板”APP,進入班級討論群,發(fā)送主題語音和圖文,相互討論和評價,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既提高了教師批改作業(yè)的效率和質量,又讓學生變被動的作業(yè)為主動的學習。
三、總結與反思
人工智能時代,技術無論如何先進都無法取代人的智慧,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亦是如此。技術是為教學服務,輔助教學的,因此要堅持運用的原則,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使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境向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形成智慧課堂,促進學生各項潛能的開發(fā)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皓,李志厚.論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的改進之路[J].課程教學研究,2017(12):18-22.
[2]馮璨璨.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的運用[J].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017(6):65-66.
[3]劉邦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51-5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