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亞飛
摘 要:禁毒工作關系到國家安危、民族興衰和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爭就一日不能松懈。毒品蔓延不僅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往往會誘發(fā)故意殺人、搶劫、盜竊等其他刑事犯罪,并且對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帶來威脅。近年來,各地也積極開展禁毒行動,加大打擊毒品犯罪,但由于諸多因素,毒品違法犯罪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需要進一步加以重視和治理。本文結合檢察工作的實際,對販毒案件中毒品數(shù)量認定的問題作一點探索性的思考。
關鍵詞:販賣毒品罪;毒品數(shù)量;量刑
販賣毒品案件中,毒品數(shù)量不是定罪的必要條件,無論多少均應定罪處罰,但販毒數(shù)量對量刑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毒品犯罪社會危害性的主要依據(jù)。販毒案件的量刑,首先應按刑法的規(guī)定“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shù)量累計計算”,先確定毒品的數(shù)量,再對應量刑幅度準確裁量刑罰。如何運用證據(jù)認定毒品數(shù)量不能一概而論,案情不同,標準相異。本文就販毒案件中幾種常見的情形,對如何認定毒品數(shù)量作出如下分析:
一、販毒分子系吸毒人員的毒品數(shù)量評定
【案例一】2018年5月,竺某聯(lián)系犯罪嫌疑人常某某購買冰毒,向其微信轉賬毒資4000元。常某某又接受了他人的委托,向犯罪嫌疑人杜某某微信轉賬人民幣13500元,共計購買了40克冰毒。常某某將其中10克冰毒放置于某賓館后門垃圾桶旁,竺某證實其沒有找到冰毒。
2018年6月至8月,犯罪嫌疑人常某某又接受他人購毒請求,多次向犯罪嫌疑人杜某某購買了冰毒80余克,支付毒資共計20000余元。
關于本案的定性及數(shù)量認定,主要有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犯罪嫌疑人常某某是接受了他人購毒請求,其行為系 “代購”,沒有牟利行為,不應當認定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
第二,犯罪嫌疑人常某某收取竺某毒資4000元,向竺某販毒10克,但是竺某否認收到毒品,常某某應當認定販毒數(shù)量10克,且系犯罪未遂;雖然常某某供述了另外接受他人委托購毒的事實,但是購毒人員不詳,證據(jù)不足,應不予認定。
第三,犯罪嫌疑人常某某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其行為系既遂,且應當認定其販毒數(shù)量120余克。
經審查,我們認同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犯罪嫌疑人常某某系販毒分子,并非是“代購”。2018年3月22日,浙江省高院、省人民檢察院、公安廳《關于辦理毒品案件中代購毒品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規(guī)定,代購毒品,一般是指吸毒者與毒品賣家聯(lián)系后委托代購者前去購買僅用于吸食的,或者雖未聯(lián)系但委托代購者到指定的毒品賣家處購買僅用于吸食的毒品,且代購者未從中牟利的行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常某某在偵查階段有多次筆錄,均供述了其收取竺某毒資,自行聯(lián)系賣家的購毒事實,其供述筆錄與竺某的證言相一致,并且有微信轉賬記錄可以相互印證。充分證實了常某某是以販賣為目的購買毒品,并非是“代購”行為。
(2)毒品已經從上家流出,應當認定為毒品既遂。犯罪嫌疑人常某某主觀上有販毒的故意,客觀上收取了竺某毒資,實施了販毒行為,應當認定常某某系販毒分子。對常某某來說,其接受了他人的購毒請求,收取了毒資,雖然購毒人員否認拿到毒品,但是毒品已經從上家流出,已具有了社會危害性,不能以竺某是否拿到毒品來確定常某某的犯罪階段。因此,常某某是否將毒品實際交付,均應當認定為毒品既遂。
(3)犯罪嫌疑人常某某系販毒人員,應當以其購買的毒品數(shù)量認定為販毒數(shù)量。2015年5月18日,《武漢會議紀要》規(guī)定“ 對于有吸毒情節(jié)的販毒人員,一般應當按照其購買的毒品數(shù)量認定其販賣毒品的數(shù)量,量刑時酌情考慮其吸食毒品的情節(jié)”。本案中,常某某供述其是以販賣為目的購買毒品,與竺某的證言、微信轉賬記錄均相互印證。雖然聯(lián)系常某某的購毒者證據(jù)缺失,但是結合常某某的一貫供述,可以認定其販毒事實存在,且短期內購進大量毒品,應當以其購買的毒品數(shù)量認定販毒數(shù)量,認定為販毒數(shù)量120余克。
二、犯罪嫌疑人交易毒品系摻雜摻假情況分析
【案例二】2016年6月,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在寧波市北侖區(qū)某某賓館,將20克冰毒以人民幣6000元的價格販賣給吸毒人員王某某。后王某某以毒品質量不好為由將冰毒退回,吳某某退還了毒資。
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在偵查階段辯解毒品系假毒品;在審查起訴階段,其又辯解稱當時只有10克冰毒,其余是摻的藥粉。
關于本案如何認定,主要有三種意見:
第一,吳某某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依據(jù)“有利被告”原則,認定販毒數(shù)量10克;
第二,吳某某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系未遂,販毒數(shù)量20克;
第三,吳某某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系既遂,販毒數(shù)量20克。
我們經過審查,認定了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查證屬實的數(shù)量應當認定為毒品數(shù)量,毒品純度高低不影響數(shù)量認定。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在偵查階段的筆錄辯解毒品系假的,其是以藥粉充當了冰毒;偵查機關調取了二人微信聊天記錄,吳某某提到 “本次貨質量不好,能吸”等內容;王某某證實吸食后,感覺摻了雜質。根據(jù)在案證據(jù),可以基本確定吳某某的在偵查階段辯解的不合理性,應不予采信,其在審查起訴階段又辯解冰毒只有10克,其摻雜了部分藥粉,但是其無法提供其他證據(jù)材料印證其辯解內容。
我們知道,毒品犯罪是以數(shù)量多少來作為量刑的依據(jù),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毒品數(shù)量越多,擴散的范圍就越廣,導致吸食毒品的人就越多,對社會帶來的危害就越大,所以毒品數(shù)量的多少是毒品犯罪社會危害性大小的決定因素,而毒品純度高低一般并不能影響到毒品擴散面的大小,也不必然影響吸食毒品的人數(shù)的多少,所以毒品純度高低并不是決定毒品犯罪社會危害性大小的主要因素。2018年5月18日,《武漢會議紀要》規(guī)定,“辦理毒品犯罪案件,無論毒品純度高低,一般均應將查證屬實的毒品數(shù)量認定為毒品犯罪的數(shù)量,并據(jù)此確定適用的法定刑幅度,但司法解釋另有規(guī)定或者為了隱蔽運輸而臨時改變毒品常規(guī)形態(tài)的除外。涉案毒品純度明顯低于同類毒品的正常純度的,量刑時可以酌情考慮?!备鶕?jù)上述紀要規(guī)定,應當認定犯罪嫌疑人吳某某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販毒數(shù)量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