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史天民
(漢中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陜西漢中 7230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食品安全的關(guān)注,牛肉作為草食動物食品,愈來愈受人們歡迎,而牛肉供需缺口愈來愈大,奶公犢育肥因為投資少、見效快成為新的肉牛養(yǎng)殖熱點。近十年來,牛肉價格連年看漲,造成大量適繁母牛育肥出欄,繁殖母牛存欄下降,導(dǎo)致育肥牛源減少,架子牛源緊張。我國奶牛2018年存欄720萬頭,可年繁殖奶公犢100多萬頭,數(shù)量多,相對集中,是難得的育肥架子牛來源。目前初生奶公犢市場銷售價3250元/頭(喂3天初乳),比黃牛犢價格低[1]。
在陜西某奶牛場選取5頭奶公犢飼喂180天,4日齡開始自由采食犢牛顆粒飼料,2月齡斷奶,2月齡后開始自由采食干草,全程哺乳量220 kg,采食犢牛料350 kg,干草350 kg。記錄初生重、平均日增重、支出、收入等。
奶公犢育肥試驗效果見表1。
表1 奶公犢育肥試驗效果 單位:kg,d,g
從上表可以看出,該場選用5頭出生重平均46.2 kg的奶公犢,經(jīng)170.8天育肥,試驗?zāi)w重達(dá)223 kg,平均日增重1037 g,總增重176.8 kg,折合180天育肥期體重為233 kg。
從表2育肥試驗看,3250元購買一頭奶公犢,飼養(yǎng)6個月可達(dá)233 kg體重,成本6635元,按目前市場出售價9000元,純利潤2365元,投資回報率35%。一年兩批,每頭投入6635元,年利潤4730元,年回報率70%。以一批飼養(yǎng)100頭奶公犢計,投資66.35萬元,年收益47.3萬元,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
選擇出生重37 kg以上正常分娩的健康奶公犢。初乳因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有利于犢牛提高抵抗力和成活率;初乳含有的乳脂肪、乳蛋白、礦物質(zhì)、維生素等是常乳的好幾倍,營養(yǎng)豐富,最有利于犢牛吸收和生長發(fā)育;初乳酸度較高,有利于在犢牛胃腸道形成一種酸性環(huán)境,有利于抑制體內(nèi)有害菌的繁殖[2]。所以初乳要做到“三吃”:①吃早:應(yīng)在犢牛出生后半小時內(nèi)喂給初乳,這樣犢牛對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最高,隨著時間的延長,犢牛腸道通透性下降,對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不斷下降。②吃飽:每次吃夠2 kg,③吃好:必須給初生犢牛吃夠3天初乳,并做到定時(一日早、中、晚共三次)、定量(每日5~6 kg)、定溫(奶溫35~38℃)、定人(安排固定飼養(yǎng)員)。犢牛4日齡開食,犢牛料自由采食,自由飲水,60日齡犢牛每天能采食1.2 kg犢牛料時斷奶,哺乳量220 kg,60日齡內(nèi)犢牛不喂干草。60日齡~180日齡飼喂模式為苜蓿、羊草等優(yōu)質(zhì)干草、犢牛料自由采食,自由飲水。6月齡內(nèi)犢牛瘤胃和瘤胃微生物發(fā)育不健全,所以飼養(yǎng)中不能喂青貯玉米[3]。
表2 奶公犢育肥效益
犢牛2月齡斷奶后應(yīng)進(jìn)行口蹄疫O、A型疫苗注射接種;2月齡內(nèi)犢牛舍勤換墊草,保持合理養(yǎng)殖密度;每日清掃圈舍,保持環(huán)境干凈衛(wèi)生。每周圈舍消毒一次;夏天防暑防熱,冬天要防寒保暖,減少奶公犢拉稀、感冒等疾病的發(fā)生,提高奶公犢成活率,降低飼養(yǎng)成本[4]。
奶牛公犢育肥,犢牛成活率高,飼養(yǎng)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