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王月
(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黑龍江省實驗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圖1為實驗裝置圖.器材包括羽毛球線(未展示,用來拴著木棒)、木棒、兩片強磁鐵、有機玻璃管、標尺、樂扣盒、襯底、工字軸、漆包線、銅接線柱、微安表、導線.接下來挑重點進行介紹.
圖1 實驗裝置
(1)強磁鐵:如圖2所示,共兩片,直徑為20 mm,厚度為3 mm,表面磁場約130 mT.
圖2 強磁鐵
(2)有機玻璃管:如圖3所示,內(nèi)徑22 mm,外徑26 mm,高度700 mm,標尺來自廣告印刷社.管子的底部打有小孔(未展示),有利于磁鐵下方壓縮空氣的排出.
圖3 有機玻璃管
(3)盒子、襯底與螺絲:如圖4所示,正方形樂扣盒,底邊長12 cm,可恰好將除了管子以外的所有實驗裝置放入盒中,既是實驗儀器,又是儲物盒.盒蓋中心用開孔器開孔,孔徑28 mm.襯底為三層KT板,最上面一層打孔.這樣既可以幫助管子保持直立,又對下落的磁鐵起到緩沖作用.螺絲均為銅制,防止磁鐵與鐵質(zhì)螺絲相互吸引影響實驗的效果.
圖4 盒子、襯底與螺絲
(4)工字軸:如圖5所示,用來做線圈骨架,高26 mm,內(nèi)徑28 mm.
圖5 工字軸
(5)色環(huán)電阻:47 Ω,連接到接線柱“N”處.
(6)線圈:如圖6所示,用直徑0.17 mm漆包線繞制而成,接線柱“O,N”之間電阻約47 Ω,共550匝(一方面不會由于匝數(shù)過少導致微安表示數(shù)過小,另一方面色環(huán)電阻阻值不能隨意選擇,550圈阻值正好與其相當).接線柱“O,2N”之間電阻約100 Ω(每一匝線圈長度增加,導致“O,2N”之間電阻不是“O,N”之間電阻的2倍),共1 100匝.
(7)二極管:本裝置用的是穩(wěn)壓二極管,與接線柱“O”串聯(lián),用以消除反向電流.
(8)微安表:型號J0415,量程200 μA,分度值5 μA,內(nèi)阻440 Ω.
(1)串聯(lián)二極管的必要性.如圖7所示,實驗中磁鐵下落較快,線圈又比較短,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正向與反向電流交替產(chǎn)生,當正向電流使指針偏轉(zhuǎn)的力矩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時間時,反向力矩就阻礙了線圈的繼續(xù)偏轉(zhuǎn),導致根本無法實現(xiàn)半定量關系.二極管可以有效消除反相電流的影響,實驗效果大為改觀.
圖7
(2)如何保證不同匝數(shù)線圈總電阻相等.本實驗通過微安表示數(shù)的倍數(shù)關系間接推斷電動勢的倍數(shù)關系,但前提是回路總電阻不變.如圖7所示,作者在接線柱N處串聯(lián)色環(huán)電阻,電阻與環(huán)形回路連接,當接線柱O與2N接入電路時,色環(huán)電阻在電路之外,保證了匝數(shù)不同的線圈具有相同的阻值.
(3)如何改變ΔΦ:如圖7所示,設一片磁鐵通過線圈磁通量變化為ΔΦ,則兩片相同規(guī)格的磁鐵通過線圈磁通量變化為2ΔΦ.
圖8 探究E與Δt關系示意圖
影響本實驗準確性的主要原因有三:磁鐵規(guī)格、微安表靈敏度、阻力.
(1)如圖9所示,通過高斯計的實際測量發(fā)現(xiàn),即使兩片磁鐵表面磁場都約為110 mT,但當把它們吸到一起之后表面磁場卻不是220 mT,無法完全做到2倍關系.
(a)一片磁鐵的表面磁場
(b)兩片磁鐵吸到一起后的表面磁場
(2)當微安表示數(shù)太小時,指針的慣性成為影響精度的主要來源,瞬間的沖擊電流不足以使指針偏轉(zhuǎn)到理想的效果,半定量關系很差.當微安表示數(shù)太大時,指針迅速偏轉(zhuǎn),與游絲的力矩平衡被嚴重破壞,半定量關系也很差.由于微安表靈敏度的限制,所以本實驗無法進行N匝線圈與一片磁鐵(電流太小),2N匝線圈與兩片磁鐵(電流太大)兩組實驗.但N匝線圈與兩片磁鐵,2N匝線圈與一片磁鐵的實驗效果理想,且兩種情況下N與ΔΦ的乘積保持不變,可以將整體作為一個影響因素進行控制.此外,沖擊電流變化極快,需要多次實驗反復觀察極大值.
(3)阻力主要來自兩方面:磁鐵木棒與管壁、被壓縮的空氣.磁鐵與管壁的摩擦難以避免,管徑太大又會導致磁鐵翻轉(zhuǎn),且感應電流過小的問題.在管子下方側壁打孔可以盡量減少壓縮空氣造成的阻力.
鑒于器材的限制,本實驗只做4組.
(1)連接接線柱“O,N”,讓2片磁鐵從10 cm處自由下落,記錄微安表的極大值.
(2)連接接線柱“O,N”,讓2片磁鐵從40 cm處自由下落,記錄微安表的極大值.
(3)連接接線柱“O,2N”,讓1片磁鐵從10 cm處自由下落,記錄微安表的極大值.
(4)連接接線柱“O,2N”,讓1片磁鐵從40 cm處自由下落,記錄微安表的極大值.
表1是分組實驗中出現(xiàn)最多的一組數(shù)據(jù).
表1 分組實驗中出現(xiàn)最多的一組數(shù)據(jù)
雖然有諸多器材與方法的限制,但經(jīng)公開課檢驗,本實驗半定量程度較好,適合學生分組探究,有效地補充了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該實驗裝置已經(jīng)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DD0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