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群
摘 要: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適度地指點朗讀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讓課堂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語文;朗讀教學;早讀;表演;配樂;朗讀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19-01
當代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闭Z文課程標準也特別強調加強朗讀教學,而且將其貫穿于各個學段的目標中。所謂朗讀,是指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換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活動,使悄無聲息的文字變得聲情并茂、活靈活現(xiàn)。學生通過朗讀,不僅能與文本及文本作者展開對話,還能以自己的情感投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效朗讀,是提升學生語感品質和言語品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朗讀教學,才能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學校通常每周都會安排早讀時間,語文教師要利用好早讀時間有效開展朗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先示范朗讀,讓學生模仿自己的讀法。然后,讓學生進行自學性朗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發(fā)現(xiàn)學生有讀錯的字詞要及時糾正。同時,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要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每次早讀都要有精心的準備,以保證朗讀的質量。葉圣陶先生曾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應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積累,并將觀察到的信息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觸景生情,借助生活經(jīng)歷體驗語言的含義,品味其韻味,讀出真情實感。
例如,執(zhí)教《廬山的云霧》一課時,教師對學生說:“我在家讀這篇課文給兒子聽,他說我讀得不好,我就繼續(xù)讀,連續(xù)讀了十多遍,現(xiàn)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三遍。”學生讀完三遍后,教師先請一位普通話較好的學生讀,她流利的普通話、清脆悅耳的聲音贏得了大家的贊賞。于是,教師請她做普通話測試員,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讓她負責糾正同學的錯誤讀音和讀法。一石激起千層浪,比賽讓每個學生都充滿了朗讀興趣。教師通過小組朗讀競賽,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讀”和“學”的興趣。通過朗讀比賽,每周可以評選出一個得分最高的小組,并頒發(fā)“閱讀之星”獎狀,讓獲獎小組品嘗成功的喜悅,同時激勵其他小組繼續(xù)努力,爭取下次獲勝。
1.讓學生通過表演激發(fā)朗讀熱情
教師要學會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表演和模仿,讓他們在舞臺上繪聲繪色地朗讀和表演。教學《麻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一內容,教師請三個學生上臺,其中一個負責朗讀,兩個負責表演(分別扮演老麻雀和獵狗)。學生們興趣盎然,課堂學習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非常好。只要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學生就能從中學會更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可以改編成劇本,供學生表演。學生通過表演能夠激發(fā)朗讀熱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學會反思,及時完善不足,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進步。
2.為朗讀搭配音樂伴奏,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可以搭配音樂伴奏,渲染課文內容,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課文,獲得情感體驗。如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十分豐富,教師可以讓學生伴隨音樂進行朗讀,還可以讓學生先聆聽優(yōu)美的配樂誦讀片段,感受文章內容,享受朗讀的快樂,激發(fā)朗讀興趣,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例如,教學《珍珠鳥》這種狀物類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伴隨音樂進行朗讀,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體驗文章所蘊含的美感,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的欲望。音樂可以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和想象能力、思維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帶著目的進行朗讀,做到一讀必有一得,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解讀文本、體驗文本。因此,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要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如初讀課文時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時讓學生對課文形成整體、透徹、更高層次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等。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堅持讓學生帶著目的去朗讀,才能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效果,才能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并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所謂“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提高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語文課堂真正“靈動”起來。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讓有效的朗讀真正走進語文課堂,走近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朗讀的魅力,都能提高朗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尚文.中學語文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