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單一性審查中常見的審查誤區(qū),尤其是“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的應用進行闡述,同時分析了不當使用單一性給審查工作和申請人帶來的損失,希望對審查員在實質審查中對單一性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單一性 發(fā)明構思 特定技術特征
作者簡介:孫麗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河南中心。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45
一、引言
《專利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對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單一性作了規(guī)定,《專利審查指南》進一步給出基本原則并據(jù)此提出總的發(fā)明構思、相同或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等概念。
而在專利審查實踐中如果不能準確理解并使用單一性,不但造成無效通知書的發(fā)出,延長審查周期,還會對申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難以體現(xiàn)“客觀、公正、準確、及時”的審查要求?;诖耍P者對單一性在實質審查中的常見誤區(qū)、推薦的審查方式以及不當審查造成的損害等幾個方面提出個人粗淺的認識。
二、單一性審查中常見誤區(qū)
1.將已經(jīng)評述過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權利要求與其他組的權利要求比較單一性。
推薦做法:已經(jīng)評價過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的權利要求屬于現(xiàn)有技術,不存在對現(xiàn)有技術做出貢獻的特定技術特征,因此無需考慮它與其他權利要求之間的單一性問題。
2.對于包含多個并列技術方案的情形,未考慮同一權利要求中多個并列技術方案之間的單一性問題。
推薦做法:同一權利要求中出現(xiàn)不屬于一個總的發(fā)明構思的多個技術方案,也應該考慮其單一性問題。
3.獨立權利要求與其相應從屬權利要求的單一性問題。
推薦做法:如果獨立權利要求不具備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而相應的從屬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那么應當考慮其從屬權利要求之間的單一性問題,以及該從屬權利要求與其他獨立權利要求的單一性問題。
4.將幾組(三組及以上)權利要求一起比較單一性而不是兩兩單獨比較。
推薦做法:單一性通常是用于兩組權利要求之間的評價。例如:三組獨立權利要求,其中權利要求1 包括特征A 和B ,權利要求2 包括特征A 和C,權利要求3 包括特征B 和C 組成,假如特征A、B、C 均為特定技術特征,那么這三組權利要求任意兩組之間均具備相同的特定技術特征,因此兩兩之間具備單一性。
5.直接尋找“相同技術特征”,然后判斷這些技術特征是否屬于本領域的慣用技術手段,以此判斷是否具備單一性,這也是本文重點講述的一種情形。下面舉例說明。
案例一:
權利要求1:一種變倍光學系統(tǒng),按從物體的順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四透鏡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組,在變焦時,所述第一透鏡組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二透鏡組至所述第五透鏡組的至少一部分移動,使得包括正交于光軸的分量,以及滿足下述條件式:
4.41 其中 f1表示所述第一透鏡組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以及f3表示所述第三透鏡組的焦距。 權利要求29:一種變倍光學系統(tǒng),按從物體的順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四透鏡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組,在變焦時,所述第一透鏡組沿光軸移動,所述第二透鏡組至所述第五透鏡組的至少一部分移動,使得包括正交于光軸的分量,以及滿足下述條件式: 4.41 此外還包括其他四組獨立權利要求,權利要求的內容類似權利要求22。 該案具有52個權利要求,審查員將其劃分成5個發(fā)明,并在通知書中指出:“發(fā)明1與發(fā)明2之間相同的技術特征為:一種變倍光學系統(tǒng),按從物體的順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具有負屈光力的第四透鏡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組。而上述光學系統(tǒng)的設置屬于本領域的常規(guī)設計,則該相同的技術特征不構成體現(xiàn)發(fā)明對現(xiàn)有技術作出貢獻的特定技術特征,因而明顯不具有單一性?;谙嗤睦碛?,發(fā)明1與發(fā)明3,發(fā)明1與發(fā)明4,發(fā)明1與發(fā)明5之間也明顯不具有單一性?!?/p> 審查員找出兩組權利要求共同的技術特征,進一步判斷其屬于本領域的常規(guī)設計,從而得出不具備單一性的結論。這個邏輯關系,表面看起來是順暢的,但是回歸單一性的定義“是否屬于一個總的發(fā)明構思”,筆者認為,本案5組權利要求均屬于一個發(fā)明構思:通過5個特定透鏡組焦距的研究找到實現(xiàn)提高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性,減少耀斑和幻像,同時抑制變焦時的像差波動。 反過來,為什么“找出兩組權利要求共同的技術特征,進一步判斷其屬于本領域的常規(guī)設計,從而得出不具備單一性的結論”與單一性的定義存在矛盾?筆者仔細研究指南,發(fā)現(xiàn)該案審查員出現(xiàn)兩個不合理的判斷:首先,單一性的判斷應當從每一項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整體上考慮后加以確定,而該案審查員僅僅機械的對照技術特征。其次,《專利審查指南》給出的基本原則中寫的是“相同或者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該案審查員直接找“相同的特定技術特征”,顯然遺漏了符合單一性的另一種存在形態(tài)“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 筆者對造成這種做法的原因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專利審查指南》在單一性審查關于“相應的技術特征”的舉例大體歸為兩類:第一種屬于“不同類”的權利要求,比如:產品權利要求和方法權利要求。這種對應關系較為明顯。第二種屬于明顯具有對應關系的“同類”權利要求,比如發(fā)射器中的視頻信號的時軸擴展器與接收器中的視頻信號的時軸壓縮器,插頭的特征A與插座的與A相應的特征。第二種情形是基于對申請文件的理解和對本領域基礎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而在實質審查過程中,審查員常常會由于權利要求數(shù)量太多,審查負擔過重,在沒有理解方案的基礎上直接對比技術特征,這就非常容易遺漏“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這種情形。 案例二: 權利要求1:一種電路,包括正交調制器、反饋通道、時間差計算單元和相應的補償單元。 權利要求2:一種電路,包括正交調制器、反饋通道、振幅差計算單元和相應的補償單元。 權利要求3:一種電路,包括正交調制器、反饋通道、角偏轉計算單元和相應的補償單元。 假設“時間差計算單元”“振幅差計算單元”“角偏轉計算單元”是對現(xiàn)有技術作出貢獻的技術特征。 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總的發(fā)明構思上整體去考慮,雖然上述三個權利要求的特定技術特征“時間差計算單元”“振幅差計算單元”“角偏轉計算單元”屬于不同的技術特征,但從發(fā)明者的角度理解,其屬于同一功能性特征的不同實施方式,其性質類似可以相互替代,其是同一發(fā)明構思下得出的不同實現(xiàn)方式,可以認為其屬于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故個人認為上述三個權利要求具有單一性。 三、不當使用單一性造成的損害 單一性的不當使用會延長審查周期,損害申請人利益。下面通過三個不同的情形舉例不當使用單一性條款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情形一:以案例一為例,審查員不當指出 “單一性”缺陷,若申請人就此直接刪除不符合《專利法》第31條規(guī)定的權利要求,然后提出分案申請,這就會導致申請人本該在一個專利申請人獲得授權的申請文件需要申請多份專利,增加申請程序以及專利費用,同時延后了部分權利要求的授權時間。 情形二:如果案例一的申請人深諳單一性的條款,其會在意見陳述中解釋說明各組權利要求之間具有單一性的理由,最終說服審查員,審查員在中通中回歸三性的審查,這無疑延長了審查周期,造成第一次審查意見的無效性,同時也會降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品牌形象。 情形三:對于實用新型已經(jīng)授權,而同日申請的發(fā)明,實質審查員通過檢索發(fā)現(xiàn)兩組權利要求之間存在單一性缺陷,隨后申請人就第二組權利要求提出分案申請。在原案符合授權條件時,申請人通過放棄實用新型取得了第一組權利要求的專利權。而關于第二組權利要求的分案申請,會有審查員認為:由于之前的實用新型被放棄已經(jīng)進入公有領域而不能被授權,導致原本可以獲得兩組權利要求的專利權,最終卻只能獲得一組權利要求的專利權,即最終導致申請人的失權風險。而筆者認為此種情形,發(fā)明專利的兩個方案是同等地位,均可以通過放棄實用新型而獲得發(fā)明的專利權。 四、結語 正確使用單一性法條,可以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利于專利申請的分類、檢索和審查。筆者建議審查員在進行實質審查時,如果遇到權利要求書項數(shù)特別多的情形,從兩個方面入手分析單一性:首先查找兩項權利要求之間是否存在相同的技術特征,如果沒有相同的技術特征,還要在理解方案的基礎上,將整個發(fā)明作為一個整體,從發(fā)明人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理解方案之間的關聯(lián)性,正確判斷兩項權利要求之間是否存在“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切記“如果兩項權利要求之間沒有包含相同或相應的技術特征,或所包含的相同或相應的技術特征均屬于本領域慣用的技術手段,則他們不可能包含相同或相應的體現(xiàn)發(fā)明對現(xiàn)有技術做出貢獻的特定技術特征,因而明顯不具有單一性”。同時筆者建議《專利審查指南》在單一性篇章中舉例時,可以列舉更多不明顯的“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的例子,以引起讀者的理解??傊?,在對單一性進行判斷時,應該回歸其定義進行審查才是萬全之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2]邵永德.專利法中單一性的判斷與審查[J].法制博覽,2016(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