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偉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至六年級第五單元是專門的習作單元,這是建國以來小學語文教材從來沒有過的。這一單元的課文、例文怎么教呢?按照平常課文之讀寫結(jié)合的教法,行嗎?按照教材后面的題目來教,寫作元素真的能被學生快速接受并運用嗎?思來想去,我打破了傳統(tǒng)教法,嘗試快讀課文(課文內(nèi)容學生一讀就懂),不用其他單元課文的教法,接著給學生呈現(xiàn)我由課文編創(chuàng)的寫作詩,以引領(lǐng)學生思考課文給予他們的寫作智慧。沒有想到這簡單的教法,學生特別喜歡,并因此而寫出了意想不到的文章。
下面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下冊第五單元為例,談一談我的這一教學:
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下冊第五單元各有兩篇課文,分別是《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小真的長頭發(fā)》《我變成了一棵樹》。四篇課文,四首寫作詩,四種寫作智慧。
(一)《搭船的鳥》寫作詩及教學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主題是“觀察”?!洞畲镍B》這篇課文給予學生哪些觀察智慧?這篇課文,老師該從哪些方面講觀察呢?利用這篇課文講述什么內(nèi)容能夠讓學生豁然開朗,一下子明白自己早就有了觀察能力?讀完課文,學完生字詞,接著讀我的這首詩:
搭船的鳥
仔細地觀
細致地察
觀人察物
看——
《搭船的鳥》里有哪些人?
你正在看的書里有哪些人?
你的班級里有哪些人?
你的家里有哪些人?
數(shù)數(shù)看,你肯定會說:
觀人不難!
《搭船的鳥》里有哪些動物、靜物、景物?
數(shù)數(shù)看,數(shù)數(shù)看
你正在讀的文章里,是否也有?
有,肯定有!察物不難!
親愛的同學們
把自己的所觀所察
放進文章里,同樣不難!
邊讀詩,邊想著課文,邊尋找著自己早已經(jīng)有的觀察,接下來,寫寫熟悉的人、動物、靜物等,觀察的東西自然就會走進文章里。
(二)《金色的草地》寫作詩及教學
讀《金色的草地》,內(nèi)容同樣不難理解,難的是能否讓學生真切感受這一課給予的最有效的寫作智慧。教學方法仍然是讀讀課文,學學新字新詞,接著讀下面的寫作詩:
金色的草地
我發(fā)現(xiàn)《金色的草地》
寫的都是身邊事
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有一片草地
我和弟弟在玩耍
釣魚……
我發(fā)現(xiàn)《金色的草地》
實在好玩
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人的臉上
你吹我,我吹你
我發(fā)現(xiàn)《金色的草地》
相當有趣
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
一起起床
我發(fā)現(xiàn)《金色的草地》
讓我臉上充滿笑容
“我”和弟弟快樂地玩鬧
我肯定要笑
親愛的同學們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
寫身邊事,好玩、有趣,讓讀者笑
我以“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這首寫作詩,學生讀著,等于跟著老師再次驗證這一發(fā)現(xiàn)。三年級學生開始習作,什么樣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樣的標準學生可以接受,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的。沒有想到,《金色的草地》一文完全符合這四條。這樣教,接下來的若干次訓練,就能讓學生以標準書寫自己所觀察的世界。
(三)《小真的長頭發(fā)》的寫作詩及教學
《小真的長頭發(fā)》是由一篇繪本改編的課文,沒拿到這個教材前,我就把這一繪本讀給學生聽過,學生們很喜歡。真的沒有想到,這一內(nèi)容會成為習作教材,寫作元素又定在“想象力”上。作者高樓方子把小真的想象寫到了極致,三處超級想象均是回答小葉、小美的問題。高樓方子是作家,如何讓學生在其作品的引領(lǐng)下,寫出特別的想象之文?在學生多遍朗讀這一故事后,我展現(xiàn)給學生下面這首詩:
小真的長頭發(fā)
小葉小美小真
三個女孩
一臺戲
炫美虛榮無聊
亂想狂說追問
還互相瞧不起
哪一條不能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
大量地對話
大量地問題
高速的思考
疊加在一起
玩起來吧
親愛的同學們
三個人聚在一起
能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奇跡
學生大聲讀完一遍,然后讓學生將《小真的長頭發(fā)》課文中的內(nèi)容與這首詩的每一句建立聯(lián)系,并思考幾個問題。比如哪個地方寫“炫美”?三個女孩子不談讀書,談長頭發(fā)是不是無聊之事?故事中有沒有寫“瞧不起”的內(nèi)容?課文中的對話句有哪些?數(shù)一數(shù)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多少個問題?哪些內(nèi)容是相互間的討論、爭論?哪些內(nèi)容屬于高速型思考?一個個問題的精準尋找與思考,學生們豁然開朗。不要小看三年級學生,他們在朗讀與思考中,也接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三個女生一臺戲”,知道了她們間的對許多無聊問題的討論,其實都是一個個精彩故事。可以這么說,這首詩,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沒有想象的那么難,這也是降低寫作恐懼感的教學。
(四)《我變成了一棵樹》的寫作詩及教學
《我變成了一棵樹》的內(nèi)容,一讀就明白,沒有難點。如果僅僅按照課后的兩大問題“一是‘默讀課文。說說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二是‘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去教,不能說學生答不出來,但學生要想因這篇文章有大的變化肯定還需要研讀課文,尋找他法。這篇課文讀完之后,我?guī)е鴮W生讀下面的寫作詩:
我變成了一棵樹
變變變
誰不會變?
變成一棵樹
顧鷹已經(jīng)寫完
不要再寫樹了,要寫就寫——
我變成一個雞蛋
一堆螞蟻
一群撲向天空的鱷魚
一顆屬于自己最亮的星星
一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的物體
變變變
誰不會變?
變得讓你永遠想不到
寫下來的文章
寫出來的書
才會讓無數(shù)讀者
真心擁抱
這首詩,學生同樣非常喜歡。因為這首詩給予學生一個非常大的格局,讓他們更全面地認識了“變變變”,格局大了,他們想象的空間就更多了。讀這首詩,繼續(xù)思考這篇課文,接下來的學生習作,就可以寫很多很多的變變變,沒有東西可寫的難題被突破,而寫著寫著,學生們的想象力就不是原來的樣式,就不會在某種單一的限制下想象了,想象的翅膀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習作例文,不是新鮮事物,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教版等教材中就有了。讀創(chuàng)意寫作理論,才知道例文、范文的價值是“文字借貸”。也就是說,用好了例文,學生就會在例文的基礎(chǔ)寫出好文章(許多企業(yè)家的成功靠的是借貸);用得不好,有可能負債累累,永遠跳不出來。從全國正在使用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兩冊課本的習作單元來看,每冊均有兩篇例文。四篇文章分別是《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支鉛筆的夢想》《尾巴它有一只貓》。這四篇例文,可以從哪些方面改變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讓學生接下來的習作更加從容呢?
《我家的小狗》這篇例文讀后,給學生的寫作詩是:狗如果還叫狗/故事很難有/狗叫“王子”/人定愛之/教王子識字、數(shù)數(shù)、說話/怎么可能寫不出故事?//貓如果叫天/豬如果叫地/兔子如果叫總統(tǒng)/螞蟻如果叫將軍/怎么可能創(chuàng)造不出書籍?//給萬物起個名字/與它們說說玩玩/教它們?nèi)缛艘粯?吃飯、走路、睡覺、購物、吵架、游戲/千萬別忘記——/把你與它們做過的一切/寫入文章里。
《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例文讀后,讓學生讀:吃過楊梅的人/千千萬萬/其中最牛的人是王魯彥/親愛的讀者/只吃不寫/楊梅會哭著說:/“學那么多的字,難道同我一起被吃掉了?”
《一支鉛筆的夢想》寫作詩是這樣的:在“一只鉛筆”的左右兩邊/寫上“和”/接著把“一只鉛筆”劃掉/大膽寫上——我/也可以寫——/泥土/天空/水/書/古董/……//其實這里可以寫任何一個字和詞/寫個“一”,不可以嗎?/寫個“的”,行!/什么都行/寫好了,就讓他們閉上雙眼/做夢/一篇一篇又一篇/活在夢中。
讀《尾巴它有一只貓》,我根據(jù)課后的題目“‘尾巴它有一只貓‘喜歡睡覺的風……你還想到了什么新鮮有趣的說法?展開想象說一說”,我給學生創(chuàng)編的寫作詩是:貓有尾巴/不新鮮也無趣/尾巴有貓/新鮮有趣好玩不得了//爸媽后面跟著小孩子/不新鮮也無趣/每個孩子都有爸媽雙尾巴/生動形象趣味十足啊//鄰居家養(yǎng)了一條狗/說其新鮮有趣有意思定會笑掉大牙/狗狗說:“我有一家人!”/笑聲肯定響徹云霄外//換一種說法就是想象/換一種說法就是精彩。
每一單元的兩篇例文,有了這些一讀就懂的、相當簡單的寫作詩跟進,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一下子理解了例文給予他們的表達智慧。這些智慧肯定會表現(xiàn)于接下來的作文及以后的習作中。
三年級兩個習作單元,為學生創(chuàng)作了8首寫作詩,讓我的課堂有了點兒特殊的味道。三至六年級,八冊教材,共八個習作單元,16篇課文,16篇例文,可以創(chuàng)編成32首寫作詩。我突然想到,這些詩匯聚在一起,肯定是一個小課程,說不定32首小詩能改變我的學生,讓學生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