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阿爾茨海默病屬于很嚴重的一種,它悄無聲息的出現,可以緩慢發(fā)展20年左右。在出現喪失記憶、思維混亂等癥狀之前,β-淀粉樣蛋白就開始沉積在神經突觸周圍,形成淀粉樣斑塊,之后Tau蛋白形成纖維狀纏結,關鍵腦區(qū)出現萎縮,認知衰退的跡象逐漸顯現。
目前科學家仍未明確阿爾茨海默病具體的形成機理,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的文章指出:人只要一晚沒睡,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都會同時增加,而長期的睡眠剝奪會使Tau蛋白加速轉移到多個腦區(qū)。
睡眠質量不佳也有讓“癡呆”蛋白水平上升的效果。實驗召集了119名60歲以上的成年人展開研究后發(fā)現,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和睡眠時的運動等因素后,深度睡眠的減少與腦中Tau水平升高、腦脊液中Tau與β淀粉樣蛋白升高有關。
為什么睡眠會影響腦中“癡呆蛋白”的水平?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多年前發(fā)現了一個新系統(tǒng),稱為“glymphatic系統(tǒng)”,它有點像淋巴系統(tǒng),可以清除廢物。當人們在睡覺并處于深度非快速眼動睡眠期時,這一系統(tǒng)的運作最為活躍,此期間大腦排出的廢物是白天的10到20倍。而如果經常沒有充足的睡眠,就會錯過這個清除過程,不能排出有害蛋白。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夜間被類淋巴系統(tǒng)清除掉的垃圾里包括淀粉樣蛋白,這正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
有科學家人認為,如果這一推測未來被證明能夠成立,那么睡眠檢測可能是早期篩查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簡單經濟的方法。研究人員同時認為,單純的白天小睡也與高水平Tau蛋白顯著相關。這意味著,也許醫(yī)生只要問一下:你白天睡得多嗎?就能幫助醫(yī)生識別需要進一步檢查的潛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