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林風眠繪畫美學思想研究綜述

      2019-08-30 08:23:56蔡雅婧
      青年時代 2019年20期
      關鍵詞:林風眠

      蔡雅婧

      摘 要:林風眠可以說是中西藝術融合的開拓者,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了“調和東西方藝術”的理論主張。他的藝術思想可以用“介紹西方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這句話來概括。他的“調和”論也并不是簡單的技法嫁接,而是站在“中西調和”的視角上,用一種包容且開放的眼光去看待各種藝術理念,使東西方藝術在融合中實現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各自發(fā)揮自己的民族性、時代性、個性,同時也為中國繪畫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關鍵詞:林風眠;繪畫美學;中西調和

      林風眠是我國二十世紀偉大的畫家和藝術教育家,所作彩墨畫作品開中西繪畫融合的先河,代表作品有《江畔》、《仕女》等,出版有《林風眠畫集》;所著《藝術叢論》、《藝術與新生活運動》思想新穎深刻,對中國當代繪畫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目前,學界對林風眠藝術思想的研究有著作兩部,論文三十六篇(其中期刊論文二十一篇,學位論文十五篇)。

      整理和研究林風眠藝術思想的專著有兩部,分別是:1999年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鄭朝主編的《西湖論藝——林風眠及其同事藝術文集》;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楊秋林編著的《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林風眠》。其中,鄭著僅對林風眠及其友人在杭州任教期間所發(fā)表的評論性文章做了收集與整理,并集結成冊,但未涉及林風眠藝術美學思想方面的挖掘。楊著對林風眠的理論觀點進行了梳理和分類,但主要還是側重于材料的歸類整理和林風眠個人生平經歷的撰寫,以及繪畫作品的賞析,只用較少的篇幅對林風眠的理論主張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內容較少且深度不夠。

      研究與林風眠藝術思想相關的論文有三十六篇,現將其主要研究視角及觀點歸納如下:

      一是對林風眠整體藝術思想的研究,這類論文有六篇,其中學位論文兩篇,期刊論文四篇。河北大學鄭曉慧的學位論文《一位獨立思想者的探索——論林風眠藝術思想及繪畫藝術特色》,以林風眠的藝術思想為文章的切入點,對其藝術本質論、藝術功能論及中西調和論的藝術美學思想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剖析,并結合他的人生歷程,對他的繪畫藝術特色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國美術學院朱正的學位論文《比較:民國時期的兩種中國畫改良的美學理念——以林風眠和徐悲鴻為例》,從中國畫改良的角度入手,以林風眠和徐悲鴻二者互為參照物的方式梳理了二者畫論中反復出現的美學觀點,其中提到林風眠藝術思想中關于藝術與情感、藝術與宗教等諸多方面內容,特別強調了藝術需要表現時代生活和社會現實,即藝術“表現人生”這一思想觀念。并將林風眠“介紹西方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思想做了系統(tǒng)性的整理,為我們宏觀上認識林風眠的藝術思想提供了幫助。吳柯的《簡析林風眠美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與形成原因》和王曉明的《林風眠藝術哲學思想探析》從林風眠的個人經歷入手,分析了他提出“調和東西方藝術”這一理論觀點的原因,以及他對中國畫的革新所做的理論準備。但二者過于注重對林風眠早年個人經歷的敘述,對其理論研究及其價值意義的論證力度與深度遠遠不夠。夏碩琦的《林風眠美學思想淺探》和朱正的《論民國時期林風眠的美學主張》從藝術與情感的關系、對新舊文化的態(tài)度、對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看法這三個維度歸納和分析了林風眠的的美學主張,提供了較好的范例,對深入研究林風眠的美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是對林風眠藝術美學思想中的重要理論范疇“中西調和”藝術觀的研究,這類論文共有十四篇,其中學位論文五篇,期刊九篇。南京師范大學刁秀航的學位論文《論林風眠的“調和中西”藝術觀》、廣西師范大學吳頌華的學位論文《林風眠“中西調和”理論及其藝術實踐》和中國美術學院萬佳贇的學位論文《淺析林風眠中西調和藝術思想的形成與實踐》,從批判與繼承的角度說明了林風眠“中西調和”觀念不是單純的否定西或是中,也不是將西方的美學思想隨意嫁接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上,而是通過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從而使中國藝術能夠走出歷史的困境,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是在中西藝術相互“調和”的基礎上重塑民族文化的精神。此外,徐建文的《林風眠“融合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藝術探索》、彭瑩茜的《東西互補,融創(chuàng)多元——從林風眠繪畫理論看中國繪畫變化的可能》等都是從“中西調和”理論觀中探尋中國畫的革新與改良,同時也對林風眠東西方藝術的融合,以及“個性、民族性、時代性”等美學命題所具有的現實性意義給予了肯定。福建師范大學張玲的學位論文《從林風眠的調和論看近現代中國畫的中西融合》、王海燕的《論林風眠的中西融合》、何文婷的《調和中西——林風眠藝術思想研究》等從藝術創(chuàng)作與實踐的角度分析了近現代中國畫的中西融合趨勢,并通過林風眠的畫作近一步闡釋了中西融合在繪畫技法上的具體體現。張成子的《移位與定位:林風眠不同時期對“中西融合”藝術的探索》,將林風眠一生的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分為了三個發(fā)展階段,分別論述了其從留學初期的學院派寫實主義轉移到表現主義,再逐漸定位于東方意象型的表現性繪畫,即“融合中西”的藝術。

      三是對林風眠的繪畫藝術及表現形式的研究,這類論文共有十二篇,其中學位論文六篇,期刊六篇。山東大學劉鵬波的學位論文《林風眠藝術研究》、青島科技大學史巖巖的學位論文《林風眠的繪畫藝術初探》和河北大學劉海霞的學位論文《林風眠繪畫藝術研究》,從繪畫的表現形式與繪畫的精神內涵方面,對林風眠繪畫藝術進行了研究與解讀,主要是從方形構圖、色墨結合、線條和造型等技法的角度分析了林風眠對中國畫表現手法和形式方面的創(chuàng)新,通過對林風眠不同體裁的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和畫面所蘊含的意境美的梳理與評析,充分肯定了林風眠繪畫理論及實踐的藝術價值。單聯文的《林風眠繪畫藝術初探》、李春艷的《林風眠“中西融合”繪畫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柳珊珊的《探析林風眠“中西調和”的繪畫》等也都是從構圖、線條和色彩等技法方面入手研究林風眠中西融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及美學思想。沈名杰的《林風眠繪畫的意境美》,指出了林風眠作品中所蘊含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借物抒情,神形兼?zhèn)洹敝袊嬕饩趁赖莫毺匦裕ㄟ^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題材形象表現出高雅的藝術情調和深邃的境界,同時其畫面的山石、人物及花鳥,皆隱約含有西方藝術中的點、線、面的構成樣式感,體現了東西方繪畫意境相互交融、激蕩的和諧之美。

      四是對林風眠藝術思想及繪畫表現形式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這類論文共有四篇,其中學位論文有兩篇,期刊兩篇。南京師范大學唐衛(wèi)志的學位論文《林風眠融合思想的當代再思考》和吳頌華的《試論林風眠“中西調和”理論的當代價值及現實意義》等,說明了林風眠藝術思想的形成過程,指出了林風眠的中西融合思想在社會變革的大環(huán)境之下,對中國畫的革新和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開拓了創(chuàng)新中國畫的道路。其“中西調和”理論及其藝術實踐,目的是通過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髓,使中國藝術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這也為中國畫的現代轉型指出了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并且奠定了發(fā)展的基礎,對當下中國藝術的發(fā)展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王輝的學位論文《當代語境下解讀林風眠及其藝術》,從繪畫作品入手闡釋了林風眠作品中拓展出的現代審美方向,這種新的藝術是建立在傳統(tǒng)基礎之上而又區(qū)別與西方現代藝術,他拓展了中國審美思維,不斷豐富和延續(xù)了中國繪畫傳統(tǒng)。

      綜上所述,以上著作和論文,從不同視角展開了對林風眠藝術美學思想及其繪畫實踐的剖析與研究,故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上述所有對林風眠的研究,還有以下三點不足之處:其一,以往學界對林風眠繪畫美學思想的研究大多都還停留在對他的成長經歷和對作品藝術風格的分析上,或是僅從繪畫技法方面談其調和東西方藝術的思想主張,并未從美學的角度對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挖掘。其二,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包含他對藝術的諸多認識和見解,但目前對他的研究大多只關注到他“東西調和”這一特定理論范疇,對其繪畫美學思想中的其他部分挖掘較少,且大多都是碎片化的整理。這也使得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顯得較為單薄,也無法使其“調和東西方藝術”的理論主張更好的指導當代中國繪畫的發(fā)展。其三,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始終立足于“東西調和”這一定點上,因此,看待他的思想觀點也始終要用一種融合、開放的眼光。要將其放到橫向、縱向和世界這三個維度中對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作出更加客觀、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此外,國內現在出版的有關林風眠的文集篇目重復較多,版本不一,收入的文章也不夠完整,并且至今仍沒有一本較為完善的林風眠藝術文集,這與同時代的藝術家徐悲鴻、劉海粟等的研究工作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林風眠不僅在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表現形式,在繪畫理論上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至今僅在杭州西湖有一個林風眠展覽館,此外也并沒有一個專業(yè)的林風眠美術館,這與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相比還相差甚遠,這與林風眠所擁有的歷史地位也極不相稱。由于缺乏研究資料,研究者要想較為全面的看到林風眠原作的機會很少,這也給研究林風眠的繪畫美學思想以及藝術作品帶來諸多不便和盲點。

      參考文獻:

      [1]朱正.比較:民國時期的兩種中國畫改良的美學理念[D].中國美術學院,2017.

      [2]王曉明.林風眠藝術美學思想探析[J].美術向導,2011(4).

      [3]朱正.論民國時期林風眠的美學主張[J].中國美術,2018(5).

      [4]刁秀航.論林風眠的“調和中西”藝術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6.

      [5]吳頌華.林風眠“中西調和”理論及其藝術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

      [6]萬佳贇.淺析林風眠中西調和藝術思想的形成與實踐[D].中國美術學院,2018.

      [7]王海燕,王文灝.論林風眠的中西融合[J].文藝研究,2013(12).

      [8]吳頌華.林風眠“中西調和”理論及其藝術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林風眠
      《捧白蓮紅衣仕女》
      絲綢之路(2024年1期)2024-04-26 09:38:17
      林風眠《靜物·瓶花》
      藝術學研究(2021年2期)2021-07-30 23:01:58
      梅州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
      客家文博(2020年4期)2020-12-01 23:25:34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風眠在杭州 紙本水墨 林皖
      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 02:39:20
      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剪影
      客家文博(2020年4期)2020-01-03 11:09:42
      林風眠——孤獨的靈魂,沉郁的浪漫
      公關世界(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林風眠:鶩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2
      林風眠與20世紀的中國藝術
      藝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趙無極救恩師
      做人與處世(2017年8期)2017-05-20 10:35:47
      理解彼此的差異
      叶城县| 黄平县| 淮北市| 广东省| 东乌珠穆沁旗| 柏乡县| 密山市| 龙游县| 许昌县| 汉川市| 莱芜市| 萝北县| 兴义市| 南阳市| 岳阳县| 静宁县| 阜南县| 雷波县| 马公市| 宁阳县| 会同县| 碌曲县| 洪洞县| 宁波市| 滕州市| 西峡县| 兰考县| 罗甸县| 峨眉山市| 阜新| 湾仔区| 油尖旺区| 陵水| 三都| 都匀市| 望奎县| 额济纳旗| 罗源县| 安新县| 从江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