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經(jīng)注》與唐代地志所載保定人文遺存的文獻(xiàn)價值

      2019-08-30 06:21:57潘艷蕊顧乃武
      河北科技圖苑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水經(jīng)注旅游資源

      潘艷蕊 顧乃武

      摘要:北魏《水經(jīng)注》與唐代地志文獻(xiàn)載錄了大量的保定地區(qū)的人文遺存。這些人文遺存大體包括關(guān)隘、城邑、碑刻、寺廟、冢墓及亭臺館舍等。歷史人文遺存的地理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隨地理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的特點,易縣、定州則是前代人文遺存的主要分布地。發(fā)掘上述地志文獻(xiàn)所載保定地區(qū)的人文遺存的歷史價值,對發(fā)展保定縣域人文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價值。

      關(guān)鍵詞:文獻(xiàn)價值;人文遺存;旅游資源

      中圖分類號:K928.6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19.0078

      春秋戰(zhàn)國至唐代是保定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保定地區(qū)大體處于相對偏遠(yuǎn)的邊方一隅,其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的發(fā)展相對落后。即便如此,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唐李泰的《括地志》、杜佑的《通典》,以及宋歐陽修的《新唐書·地理志》等地志材料,載錄了大量的仍可見于北魏及唐代的歷代人文古跡,如關(guān)隘、城邑、碑刻、宮殿、寺廟祠及亭臺館舍等。但未見學(xué)界對上述史料中的人文遺存的文獻(xiàn)價值進(jìn)行研究。整理上述文獻(xiàn)所載保定地區(qū)人文遺存存留的大體情況,研究這一時期保定區(qū)域發(fā)展的時代特點,對發(fā)展保護(hù)保定地區(qū)歷史文化產(chǎn)業(yè)及旅游資源,充分挖掘史地文獻(xiàn)的文化產(chǎn)業(y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1 地志所載保定地區(qū)的關(guān)隘遺存

      北魏至唐保定地區(qū)作為相對偏遠(yuǎn)的緣邊地區(qū),保存著特定數(shù)量的軍事守衛(wèi)性的關(guān)隘遺存。從唐代州縣地域看,這些關(guān)隘遺存主要分布在唐代的定州境內(nèi),屬于今保定順平縣、唐縣兩地。

      1.1 今順平縣有安陽故關(guān)、鴻上關(guān)(鳴上故關(guān))

      1.1.1 安陽故關(guān)

      《新唐書·地理志》:是關(guān)在唐代定州(治今定州市)北平縣(治今順平縣蒲陰鎮(zhèn))西北[1]1019。

      1.1.2 鴻上關(guān)

      《水經(jīng)注》:滱水“東流歷鴻山,世謂是處為鴻頭,疑即《晉書·地道記》所謂鴻上關(guān)者也。關(guān)尉治北平,而畫塞於望都,東北去北平不遠(yuǎn),兼縣土所極也”[2]285?!独ǖ刂尽访錇椤傍Q上故關(guān)”,是關(guān)在唐名汝城,在定州唐縣(治今縣城西南城子小村)東北六十里,原是西晉的鴻上關(guān)城?!傍Q上關(guān)”應(yīng)是“鴻上關(guān)”書寫之誤[3]101。

      1.2 今唐縣有八度關(guān)、倒馬故關(guān)、委粟關(guān)、鳴上故關(guān)

      《新唐書·地理志》:八度關(guān)、倒馬關(guān)在唐代唐縣西北,委粟故關(guān)在唐縣北[1]1019。

      《水經(jīng)注》:“滱水又東逕倒馬關(guān)。關(guān)山險隘,最為深峭,勢均詩人高岡之病良馬,傅險之行軒,故關(guān)受其名焉”[2]285。

      1.3 今易縣有子莊關(guān)、武夫關(guān)

      1.3.1 子莊關(guān)

      《水經(jīng)注》載“易水又東,左與子莊溪水合。水北出子莊關(guān),南流逕五公城西,屈逕其城南”[2]279。

      1.3.2 武夫關(guān)

      《水經(jīng)注》載“易水又東逕武陽城南。蓋易自寬中歷武夫關(guān)東出,是兼武水之稱,故燕之下都,擅武陽之名”[2]279。

      1.4 今望都縣有馬溺關(guān)

      《水經(jīng)注》:“滱水又東,右苞馬溺水,水出上曲陽城東北馬溺山,東北流逕伏亭?!稌x書·地道記》曰:望都縣有馬溺關(guān)?!吨猩接洝吩唬喊硕伞ⅠR溺,是山曲要害之地,二關(guān)勢接,疑斯城即是關(guān)尉宿治,異目之來,非所詳矣”[2]286。

      2 地志所載保定地區(qū)的古城遺存

      城多是古代政區(qū)治所中心等城市,但亦有早期的士大夫的、特權(quán)人物的封邑。北魏至唐保定地區(qū)的古城遺存多出現(xiàn)在今易縣地區(qū)。

      2.1 今淶源縣有故代郡城

      《括地志》:是城位于唐代蔚州(治今河北蔚縣)飛狐縣(治今淶源縣淶源鎮(zhèn))北一百五十里,建于秦、漢[3]72。

      2.2 今高陽縣有故葛城、安都故城

      2.2.1 故葛城

      《括地志》載是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在唐代瀛州(治今河間市瀛洲鎮(zhèn))高陽縣(治今高陽縣東舊城鎮(zhèn))西北五十里?!耙孕?、滱二水并過其西,又徂經(jīng)其北。曲曰阿,以齊有東阿,故曰西阿城?!盵2]97《水經(jīng)注》:“滱水又東北逕依城北,世謂之依城河。《地說》無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2]293。

      2.2.2 安都故城

      《括地志》載是城在唐瀛州(治今河間市瀛洲鎮(zhèn))高陽縣西南三十九里。[3]97

      2.3 今唐縣有中山故城、故關(guān)邑城、左人城

      2.3.1 中山故城

      《括地志》載唐代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在定州唐縣東北四十一里,“春秋時鮮虞之中人邑也”[3]100。《水經(jīng)注》“中人城”對此城的記載較為詳實[2]286。

      2.3.2 故關(guān)邑城

      《通典·州郡典》:中山故城在唐代定州唐昌縣(今河北省定州市南)東北。唐昌縣西北有故關(guān)邑城,即漢關(guān)縣[4]4705。

      2.3.3 左人城

      《水經(jīng)注》:“滱水又東,逕左人城南”[2]286。

      2.4 今順平縣有蒲陰故城、夏屋舊城、寡婦城

      2.4.1 蒲陰故城

      《括地志》:蒲陰故城為唐代北平縣治,在曲逆縣(順平縣東南)東南十五里[3]101。

      2.4.2 夏屋故城、寡婦城

      《水經(jīng)注》載夏屋舊城即唐曲逆城,在今順平縣城東南10公里的大王村、子城村一帶?!俺鲫P(guān)北流,又東流,逕夏屋故城,實中險絕。《竹書紀(jì)年》曰: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者也。其城東側(cè),因阿仍墉,筑一城,世謂之寡婦城。賈復(fù)從光武追銅馬、五幡于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轉(zhuǎn),故有是名矣”[2]291。

      2.5 今曲陽縣有上曲陽舊城

      《水經(jīng)注》上曲陽縣(治今河北曲陽縣城)舊城:“(滱)水又東逕上曲陽縣故城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歲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湯沐邑以自齋潔。周昭王南征不還,巡狩禮廢,邑郭仍存。秦罷井田,因以立縣,城在山曲之陽,是曰曲陽,有下,故此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2]289。

      2.6 今易縣有五大夫城、五公城、漸離城、武陽城等城

      2.6.1 五大夫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出西山寬中谷,東逕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譚,不同王莽之政。子興,生五子,并避時亂,隱居此山,故其舊居,世以為五大夫城,即此。潘岳《贊》云:五王在中,龐葛連續(xù)者也”[2]279。

      2.6.2 五公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左與子莊溪水合。水北出子莊關(guān),南流逕五公城西,屈逕其城南。”“五公即王興之五子也。光武即帝位,封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喜侯;顯才,蒲陰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謂中山之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二城并廣一里許,俱在罡阜之上,上邪而下方。其水東南入于易水”[2]279。

      2.6.3 漸離城

      《水經(jīng)注》:“又東逕漸離城南,蓋太子丹館高漸離處也”[2]279。

      2.6.4 武陽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逕武陽城南。蓋易自寬中歷武夫關(guān)東出,是兼武水之稱,故燕之下都,擅武陽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瀆。武陽大城東南小城,即故安縣之故城也。漢文帝封丞相申屠嘉為侯國”[2]279

      280。

      2.6.5 故安故城

      《水經(jīng)注》:“武陽大城東南小城,即故安縣之故城也”[2]280。

      《括地志》:“故安故城在易州界武陽城中,東南隅故城是也”[3]106。

      2.6.6 易縣故城

      《括地志》:“(易縣故城)在幽州歸義縣東南十五里,燕桓侯徙都監(jiān)易是也”[3]106。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逕易縣故城南……。闞骃稱: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與賓客知謀者祖道,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荊軻起為壽,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高漸離擊筑,宋如意和之。為壯聲,士發(fā)皆沖冠。為哀聲,士皆流涕。疑于此也。余按遺傳舊跡,多在武陽,似不餞此也”[2]283。

      2.6.7 關(guān)門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屆關(guān)門城西南,即燕之長城門也,與樊石山水合”[2]279。

      2.7 今徐水縣有桑丘故城、北新故城、樊輿故城、一故城

      2.7.1 桑丘故城

      《括地志》:“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唐代易州遂城縣界”[3]106。

      2.7.2 北新故城

      《水經(jīng)注》:“曹水又東南,逕北新城縣故城南,王莽之朔寧縣也”[2]293。

      《括地志》:“北新故城在唐易州遂城縣西南二十里”[3]107。

      2.7.3 樊輿故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逕樊輿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劉條為侯國,王莽更名握符矣?!兜乩盹L(fēng)俗記》曰:北新城縣(治今保定市徐水區(qū)安肅鎮(zhèn)西南)東二十里,有樊輿亭,故縣也”[2]283。

      2.7.4 祭隅城

      《水經(jīng)注》:“曹水又東,入于徐水。徐水又東南逕一故城北,俗謂之祭隅城,所未詳也”[2]293。

      2.8 今蠡縣有漢蠡吾縣故城

      《通典·州郡典》:是城屬于唐河間郡博野縣(治今蠡縣城關(guān))[4]4706。

      2.9 今涿州有范陽故城(涿郡故城)、廣陽國城

      《通典·州郡典》: 范陽縣故城,在(易州易)縣東南[4]4708。

      范陽縣故城應(yīng)當(dāng)即是涿郡故城。涿郡故城南有廣陽國城?!锻ǖ洹ぶ菘さ洹罚骸胺蛾枺瑵h涿縣,在范水之陽,漢涿郡故城亦在此。又有漢廣陽國城,亦在西南”[4]4710。

      2.10 今容城縣有渾泥城、容城縣故城

      《水經(jīng)注》:“易水又東,泥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縣東南,謂之大泥淀、小泥淀,其水南流注易水,謂之泥洞口。水側(cè)有渾泥城,易水逕其南,東合滱水”[2]283?!耙姿謻|逕容城縣故城南”[2]283。

      2.11 今定州有盧奴城、樂羊城

      2.11.1 盧奴城“盧奴城內(nèi)西北隅有水,淵而不流,南北百步,東西百余步,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蛟扑谠槐R,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2]288。

      2.11.2 樂羊城

      《水經(jīng)注》:“滱水又東,逕樂羊城北?!妒酚洝贩Q魏文侯使樂羊滅中山,蓋其城攻中山所造也,故城得其名”[2]287。

      2.12 今淶水縣有遒縣故城

      《水經(jīng)注》:“(巨馬水)東南流逕遒縣(今河北淶水縣)故城東。漢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疆為侯國,王莽更名遒屏也”[2]303。

      2.13 今淶源縣有東射魚城、西射魚城、圣人城、榆城、徐城

      2.13.1 東、西射魚城

      《水經(jīng)注》:“(巨馬水)即淶水也,有二源,俱發(fā)淶山。東逕廣昌縣故城南,王莽之廣屏矣。魏封樂進(jìn)為侯國。淶水又東北,逕西射魚城東南,而東北流,又逕東射魚城南,又屈逕其城東。《竹書紀(jì)年》曰: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邱。窮、射字相類,疑即此城也,所未詳矣”[2]302。

      2.13.2 圣人城

      《水經(jīng)注》:“(紫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亙下,東南流,左會磊砢溪水,蓋山崩委澗,積石淪隍,故溪澗受其名矣”[2]303。

      2.13.3 榆城

      《水經(jīng)注》:“淶水又東南,逕榆城南,又屈逕其城東,謂之榆城河”[2]303。

      2.13.4 徐城

      《水經(jīng)注》:“淶水東逕徐城北,桃、垣二水出焉,世謂之沙溝水”[2]303。

      3 北魏與唐前時期保定地區(qū)的樓閣亭臺館舍

      亭是有頂無墻,供臨時休息用的建筑物。臺是一種高且平的建筑物。館舍指的是招待賓客供應(yīng)食宿的房舍。精廬是對當(dāng)時的書院的稱呼。

      《水經(jīng)注》:“(濡)水又東南流,水側(cè)有古神祠,世謂之為百祠,亦曰蒲上祠,所未詳也”[2]289。

      4.3.2 堯廟

      《水經(jīng)注》:“(唐縣故)城北去堯山五里,與七十五里之說相符,然則俗謂之都山,即是堯山,在唐東北望都界?;矢χk曰:堯山一名豆山。今山于城北如東,嶄絕孤峙,虎牙桀立。山南有堯廟,是即堯所登之山者也”[2]291。

      5 北魏與唐前時期保定地區(qū)的碑刻銘文遺存

      南北朝時期刻石之風(fēng)大盛,這在《水經(jīng)注》中便可見一斑,書中記載了秦漢至北魏的銅器銘文、碑碣、石刻、摩崖石刻等石刻文獻(xiàn)共380多處,內(nèi)容廣博,且因很多碑刻銘文都已不復(fù)見于其后的金石著作中,都賴本書以傳世,所以十分珍貴。而保定地區(qū)的碑刻銘文記錄主要有滱水流域的御射碑、朗山君碑、觸鋒將軍廟碑、伏白君碑等。

      5.1 今易縣境內(nèi)有御射碑

      《水經(jīng)注》:“徐水三源奇發(fā),齊瀉一澗,東流北轉(zhuǎn),逕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巖下。水陰又有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zhuǎn),逕東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嚴(yán)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巡,逕五回之險邃。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cè),援弓而射之,飛矢逾于巖山,刊石用贊元功。夾碑并有層臺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陰皆列樹碑官名”[2]287。

      5.2 今滿城境內(nèi)有郎山君碑、觸鋒將軍廟碑

      5.2.1 郎山君碑

      《水經(jīng)注》:“漢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蠱出奔,其子遠(yuǎn)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山南有《郎山君碑》,事具其文”[2]292。

      5.2.2 觸鋒將軍廟碑

      《水經(jīng)注》:“徐水又逕郎山君中子,觸鋒將軍廟南。廟前有碑,晉惠帝永康元年八月十四日壬寅,發(fā)詔錫君父子法祠。其碑,劉曜光初七年前頓邱太守郎宣、北平太守陽平包振等,共修舊碑,刻石樹頌焉”[2]289。

      5.3 今定州市有漢《孝子王立碑》

      《水經(jīng)注》:“(安喜縣)城郭南有漢明帝時《孝子王立碑》”[2]292。

      5.4 今順平縣有《太白君碑》

      《水經(jīng)注》:“(徐水)東南出山,逕其(北平)城中,有故碑是《太白君碑》,郎山君之元子也”[2]293。

      5.5 今河北曲陽縣有漢上谷太守議郎張平仲碑

      《水經(jīng)注》:“(滱)水首受胡泉,逕上曲陽縣南,又東逕平樂亭北,左會長星川,東南逕盧奴城南,又東北,川渠之左,有張氏墓冢,有《漢上谷太守議郎張平仲碑》,光和中立”[2]289。

      6 結(jié)語

      從北魏與唐代地志文獻(xiàn)所載保定地區(qū)的人文古跡形勢看,今唐縣、順平縣大體處于保定地區(qū)的西部山區(qū),重要的關(guān)隘都處在這兩個縣域之內(nèi)。古城分布則以今易縣為多,淶源次之,徐水再次之,涿州再次之。樓臺館舍同樣以易縣為眾。這一時期保定歷史人文遺存的地理分布具有隨地理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的特點。了解北魏至唐保定地區(qū)史地文獻(xiàn)中的人文遺存資料的旅游價值,考察這一時期保定地區(qū)的人文遺存資源的分布、種類、數(shù)量,為保定地區(qū)人文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做基本的材料調(diào)查,將保定地區(qū)的旅游業(yè)從那些“知名”景點擴(kuò)展到縣(市)域?qū)用妫罅Πl(fā)展縣(市)旅游業(yè),是發(fā)掘歷史時期保定縣域人文遺存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xiàn)

      [1] 歐陽修,宋祁,范鎮(zhèn),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酈道元注,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 李泰撰,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M].北京:中華書局,2015.

      [4] 杜佑撰,王文錦點校.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Abstract:Many Baoding humanistic relics are recorded in Shui Jing Zhu and Tang Dynasty topography books, including ancient mountain passes, cities, tablets, palaces, temples, tombs, pavilions, terraces, towers, etc. Varying with the change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humanistic relics is uneven. Yixian and Dingzhou are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humanistic relics of previous dynast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ic value of Baoding humanistic relics recorded in those topography books has higher valu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ounty districts of Baoding.

      Keywords:Literature Value; Humanistic Relics;Tourism Resources

      猜你喜歡
      水經(jīng)注旅游資源
      〈水經(jīng)注〉與魏晉南北朝地理文學(xué)文獻(xiàn)研究》簡介
      唐代李賢《后漢書》注引《水經(jīng)注》考
      地方旅游資源課堂運(yùn)用策略淺析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資源整合探究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3:10
      關(guān)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經(jīng)濟(jì)型蘇州古城旅游產(chǎn)品策劃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4:26
      遼寧錦州旅游資源評價及旅游品牌定位
      OLD模式下旅游地產(chǎn)產(chǎn)品的構(gòu)建
      酈道元所見早期園林——《水經(jīng)注》園林史料舉要
      近二十年來《水經(jīng)注》研究綜述
      文教資料(2011年36期)2011-08-15 00:42:55
      菏泽市| 和政县| 江陵县| 乳山市| 青州市| 潮安县| 库尔勒市| 望谟县| 定襄县| 山东| 台中市| 遵义市| 金湖县| 苏尼特右旗| 沙雅县| 嘉鱼县| 上犹县| 大同市| 馆陶县| 多伦县| 桃园县| 班戈县| 铅山县| 绿春县| 浪卡子县| 天镇县| 惠州市| 乌兰浩特市| 高唐县| 克什克腾旗| 东海县| 柳州市| 保亭| 广州市| 西林县| 邵武市| 翁源县| 武川县| 涿州市| 和龙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