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凱 吳 奔 周收平 汪康寧 朱勁松*
1.安慶市立醫(yī)院泌尿外科(安慶 246000);2.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邵陽 4220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發(fā)病率也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且其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有研究發(fā)現(xiàn)80歲男性發(fā)病率高達85%[1]。其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及下尿路梗阻等癥狀,嚴重可引起血尿、膀胱結石、腎功能損害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由于當前大多數(shù)有癥狀的BPH患者首選藥物治療,這導致大體積BPH患者逐漸增多[4]。目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仍是治療BPH的金標準,但因存在出血多、靜脈竇切開、包膜穿孔及易發(fā)生電切綜合征等并發(fā)癥而限制了其在大體積BPH患者中的應用[5]。近年來,隨著經尿道選擇性綠激光前列腺汽化術(PVP)的普及和不斷發(fā)展,為BPH患者尤其是高危高齡大體積BPH患者提供了另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其具有手術效果好、出血少、恢復快等顯著優(yōu)勢[6]。為探討PVP治療大體積BPH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總結236例采用PVP治療的BPH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分為前列腺體積≥80 mL與<80 mL兩組,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PVP手術的236例BPH患者臨床資料,年齡54~92 歲,平均(73.26±7.87)歲,病程 1~12 年,平均(5.64±2.46)歲。PVP手術均由同一組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完成,研究方案由安慶市立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1)經泌尿系 CT、直腸彩超、直腸指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前列腺穿刺活檢等確診為BPH患者;(2)患者PVP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BPH患者。
2.排除標準:(1)術后確診為前列腺癌的患者;(2)神經源性膀胱和嚴重尿道狹窄的患者;(3)膀胱腫瘤和膀胱結石的患者;(4)死亡、失訪或隨訪時間少于12月的患者;(5)合并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疾病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
3.病例分組:根據(jù)經直腸B超計算前列腺體積(V=左右徑×上下徑×前后徑×0.52),將BPH患者分為兩組:大體積前列腺組(≥80 ml,觀察組)68例,中、小體積前列腺組(<80 mL,對照組)168例。兩組患者年齡、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 (IPSS)、術前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評分(ASA)、最大尿流率(Qmax)、生命質量評分(QOL)、殘余尿量(PVR)、血紅蛋白(Hb)等術前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例中體積最大的前列腺達265ml;觀察組術前發(fā)生尿潴留23例(33.82%),對照組 40例(23.8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81,P>0.05);觀察組術前 PSA 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BPH患者術前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BPH患者術前臨床資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年齡(歲) I P S S A S A評分 Q m a x(m l/L) Q O L評分 P V R(m l) 血紅蛋白(g/L) P S A(μ g/L)觀察組(n=6 8) 7 4.5 4±9.5 8 2 4.6 7±2.5 4 1.9 2±0.2 6 5.8 1±2.8 4 4.9 2±0.7 9 1 1 5.3 2±4 1.5 1 1 3 3.4 8±9.7 8 6.8 6±3.7 7*對照組(n=1 6 8) 7 2.9 5±8.8 4 2 5.1 2±2.6 7 1.8 9±0.3 1 6.3 6±3.2 6 4.8 4±0.6 7 1 0 6.6 2±3 4.3 9 1 3 5.2 8±8.7 5 5.1 3±3.1 4
BPH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取截石位,手術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非接觸式側出綠激光手術系統(tǒng)以及綠激光汽化專用電切鏡系統(tǒng)。經尿道置入綠激光專用膀胱鏡,觀察尿道、增生的前列腺、膀胱、雙側輸尿管開口及精阜的位置和情況,初步確定氣化的范圍,用生理鹽水作為沖洗液,將綠激光光纖置入綠激光專用膀胱鏡中,在可視光纖藍色標記物及瞄準光指引下,距離前列腺組織0.5~1.0 mm處發(fā)射激光,予以非接觸式汽化,汽化從膀胱頸6點鐘方向開始至精阜近端作標志溝,先汽化前列腺的中葉,再汽化前列腺左右兩側葉,最后汽化前列腺尖部,汽化中出血時用30 w功率凝固止血。汽化時綠激光電切鏡左右旋轉,將各前列腺組織汽化均勻,并修整創(chuàng)面形成一“酒杯樣”排尿通道,檢查前列腺無明顯出血后,膀胱內注入200 ml生理鹽水,退出電切鏡后行排尿測試,按壓恥骨聯(lián)合上膀胱區(qū)可見粗大尿流排出。術后使用生理鹽水連續(xù)沖洗,并將前列腺組織塊送病檢。術后留置F22三腔導尿管并持續(xù)膀胱沖洗。
兩組BPH患者圍手術期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血紅蛋白降低指數(shù)、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血清Na+下降值、留置導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術后1月、6月及12月各隨訪一次,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IPSS、Qmax、PVR、QOL變化值;觀察有無包膜穿孔、電切綜合征、尿道狹窄、繼發(fā)性出血、二次手術止血、假性尿失禁等并發(fā)癥。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Excel表格錄入,運用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BPH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手術時間較長,術后血紅蛋白降低指數(shù)和血Na+降低較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留置導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及住院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及住院情況比較(±s)
*與對照比較P<0.05
組別 手術時間(m i n) 膀胱沖洗時間(d) 留置導尿時間(d) 血紅蛋白降低指數(shù)(g/L) 術后住院時間(d)血N a+降低值(m m o l/L)觀察組(n=6 8) 1 2 7.2 6±2 1.3 8* 1.6 8±0.7 2 2.5 4±1.2 8 1.5 2±0.9 3* 4.8 1±1.7 8 2.1 1±1.0 3*對照組(n=1 6 8) 8 5.6 5±9.2 4 1.5 2±0.6 7 2.3 3±1.0 7 1.2 1±0.7 5 4.3 8±1.6 7 1.8 1±0.9 8
術后1、6、12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兩組患者在 1、6、12 個月隨訪時間點上的 IPSS、QOL、Qmax 及PV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情況比較(±s)
IPS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OL:生活質量評分,Qmax:最大尿流率,PVR:殘余尿量;P>0.05
P V R(m l)觀察組 7.7 9±0.7 3 3.2 8±0.9 5 1 8.9 8±3.3 1 3 9.5 3±2 1.4 1 6.6 7±0.8 2 2.4 9±0.6 3 2 2.6 8±3.5 7 2 7.6 2±1 5.4 3 4.6 7±0.5 3 1.8 7±0.7 5 2 3.2 8±3.7 2 1 6.2 8±7.6 1對照組 7.6 5±0.7 9 3.1 6±0.8 7 1 9.7 2±3.6 2 3 7.2 3±1 8.3 8 6.5 4±0.7 8 2.3 4±0.5 8 2 3.5 2±3.7 1 2 5.4 6±1 5.3 8 4.7 3±0.5 9 1.7 3±0.6 4 2 4.1 8±3.9 1 1 4.9 2±7.1 8 1月 6月 1 2月I P S S(分)Q O L(分)Q m a x(m l/s)P V R(m l)I P S S(分)Q O L(分)Q m a x(m l/s)P V R(m l)I P S S(分)Q O L(分)Q m a x(m l/s)
觀察組患者逆行射精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膀胱痙攣、短暫排尿困難、尿道狹窄、附睪睪丸炎、包膜穿孔和假性尿失禁的發(fā)生率比較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PH患者均無二次手術和術后出血。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n,%)
近年來,PVP由于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yōu)勢在BPH微創(chuàng)治療中得到廣泛運用,其所使用的綠激光是將波長為1064 nm的氖氬激光穿過介質倍頻晶體(磷酸氧鈦鉀、三硼酸鋰等)后轉化為532 nm的綠色激光[7]。其特點是易被血紅蛋白組織選擇性吸收而幾乎不被水吸收,其對組織穿透深度為0.8mm,這使激光能量集中在組織的表淺層面上,使組織內單位體積功率密度較高,進而產生足以使前列腺組織汽化的熱效應,同時,其可形成1~2 mm的凝固帶,可快速封閉前列腺內的血管,進而減少創(chuàng)面出血[8,9]。大體積BPH血運豐富,后尿道粘膜充血,這意味著較長的手術時間和較高的出血風險,因此對手術提出較高的要求。因此,PVP由于其出血少,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能夠為大體積BPH手術操作帶來便利[10]。有研究表明,PVP治療大體積BPH可達到TURP的手術效果,且圍手術期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安全性更高[11]。目前國內外研究多從橫向比較PVP與TURP治療大體積BPH的臨床效果,而縱向比較PVP治療大體積BPH和中、小體積BPH的臨床效果的研究少見報道。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手術時間較長,術后血紅蛋白降低指數(shù)和血Na+降低較多,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觀察組患者BPH體積較大,腺體組織血運較豐富,在術中有時難以真正達到“無血”操作狀態(tài)有關[12]。同時,一般來說手術時間越長,術中血Na+丟失就越多。觀察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留置導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高于對照組,但兩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PVP治療大體積BPH同樣具有較好的術后情況,這可能與PVP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有關,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3]。
本研究表明,兩組患者在1、6、12個月隨訪時間點上的IPSS、QOL、Qmax及PV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說明PVP治療大體積BPH療效與治療中、小體積BPH臨床效果相當,二組患者術后排尿癥狀的改善及生活質量評價等也差不多,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14]。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膀胱痙攣、短暫排尿困難、尿道狹窄、附睪睪丸炎、包膜穿孔和假性尿失禁的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近,而逆行射精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觀察組患者汽化的前列腺組織多、后尿道的空腔大、尿道內括約肌喪失、射精時后尿道的閉合困難有關,具體發(fā)生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5]。
綜上所述,通過與中、小體積BPH患者圍手術期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證實了PVP治療大體積BPH同樣安全有效。由于回顧性研究在收集臨床資料時難免會存在偏倚,同時受研究地區(qū)和樣本的局限性,對PVP治療大體積BPH的研究成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另外,我們認為對于大體積BPH患者,在熟練掌握手術技術的條件下,PVP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新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