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慧 姜建華
(長春工業(yè)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占全球電動車市場的1/2。自201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長率達到35%以上,其中純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和產銷量快速增長電動汽車占據(jù)主要市場份額。2018年中國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30萬個,預計2019年底將建成41.5萬個。我國也是最早使用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的國家之一,自2013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合計補貼484.44億元,快速的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在2009年以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不足500輛,而在2018年底我國能源汽車已經增長到了101萬輛。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fā)改委四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新能源乘用車、客車、貨車的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作了新的規(guī)定,從內容上來看,新政進一步減少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幅度,同時也增加了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要求。并且要求企業(yè)平穩(wěn)的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門檻,并且適度增強新能源汽車整車能量消耗,提升純電動乘用車續(xù)駛里程要求。
(如下表1.、表2.),2018年和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18年乘用純電動車的補貼起始點是150公里,而2019年乘用純電動車的補貼起始點是250公里。2018年純電動續(xù)駛里程在250公里以下補貼額度為(1.5萬元,2.4萬元),2019年補貼額度為0;2018年純電動續(xù)駛里程在250-400公里之間的補貼額度為(3.4萬元,4.5萬元),2019年補貼額度為(1.8萬元),同2018年相比下降了47%,60%;2018年純電動續(xù)駛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補貼額度為5萬元,2019年補貼額度為2.5萬元,相比2019年下降了50%。
并且,無論2018年還是2019年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只有一個補貼標準,即純電里程在500公里以上的,2019年補貼金額均為1萬元,比2018年的2.2萬元下降了54.5%。
車輛類型 純電動續(xù)駛里程R(工況法、里程)250≤R<400 R≥400 R≥500 1.8 2.5 /插電式混合動力 / 1 1.純電動車乘用車單車補貼金額=Min(里程補貼標準,車輛帶電能×550)×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調整系數(shù)×車輛調整系數(shù)。2.對于非私人購買或用于營運的新能源乘用車,按照相應補貼金額的0.7倍給予補貼純電動車乘用
新政策調整中,雖然地方政府不再進行購置補貼,但是給予了下游的充電設施及加氫站等進行補貼。
在2019年新政策中提到,地方應該完善政策,過渡期以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向補貼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以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包括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但是今后的后補貼時代支持政策將以非財政體系為主,重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環(huán)境,包括路權、充電設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商業(yè)保險、二手車等方面。將逐漸的由補貼政策主導轉變?yōu)榉茄a貼政策主導,繼續(xù)維持新能源汽車產品相比于傳統(tǒng)燃油汽車產品的使用政策環(huán)境優(yōu)勢,使新能源汽車由政策補貼推動轉變?yōu)槭袌鲎灾鬟x擇。
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補貼政策的過渡期。在過渡期期間,如果在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范圍內的銷售上牌車輛要求按照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如果不在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范圍內,但是在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范圍內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應該按照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
從整體來看,過渡期內符合相應標準的車輛應該仍然按照2018年的補貼標準進行再退坡補貼政策。過渡期的存在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一個機遇,這有利于企業(yè)進行合理的進行制定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出適應新的補貼政策方案。另外,在過渡期內也有利于新能源車的銷量保持增長。
在補貼政策下,中國的新能源車在每一個市場都取得了較高的利潤,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中國汽車銷售量在2018年出現(xiàn)了28年以來的第一次負增長,但是新能源車仍舊是市場上的主流。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不低于125萬輛,同比增長速度將近達到60%。在每一個個市場中,新能源汽車都在快速增長。主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取決于政策的扶持,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增加基本都是來源于由自主品牌獲取。
在這個巨大的市場前景面前,國際巨頭車企也開始發(fā)現(xiàn)了這個香餑餑,現(xiàn)在豐田、通用、大眾等大型汽車集團都已開始新能源戰(zhàn)略計劃,大眾集團更是決定中國大陸銷售50萬輛純電動車于2025年之前。這對于自主品牌們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本身新能源車國補將退坡50%,再加上地方補貼也取消,所以新能源退坡力度遠遠超過50%。使得新能源汽車企壓力劇增,汽車企業(yè)在市場決策上陷入到了兩難境地,出現(xiàn)的這個巨大的退坡缺口該有誰來承擔?
如果這個退坡缺口由企業(yè)自己來承擔,那么將給企業(yè)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如果將這個退坡缺口以車輛漲價的方式轉移給消費者,那么將會影響使市場銷量大量下降。新能源車市場在未來的競爭中,企業(yè)的承壓能力將是成為一個巨大的考量維度。
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的新興產業(yè),其銷量規(guī)模連續(xù)3年保持全球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充分證實了補貼政策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快速成長壯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政府補貼政策能夠得到較好實現(xiàn)。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
在新政策下,雖然地方政府不再進行購置補貼,但是卻給予了下游的充電設施等進行補貼;新政策下過渡期的存在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這有利于企業(yè)進行合理的進行制定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出適應新的補貼政策方案。在國際巨頭進入該市場,我們應該從容面對,制定出國際巨頭所沒有的銷售特色,如我們可以加強在銷售服務這一塊。在補貼政策的大幅度退坡情況下,這個巨大的退坡缺口我們可以根據(jù)財務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出比較合適的企業(yè)承擔量和消費者承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