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 要】在枯燥的解剖學專業(yè)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主學習,能夠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解剖;自主學習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在1999年的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上被提出的適用于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通過行為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關鍵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會獲得信息、學會決策、學會獨立完成任務、學會自我分析、學會評估這六個步驟,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力。
解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是研究正常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各器官位置、形態(tài)、結構、毗鄰關系、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每一個醫(yī)學生都必須學好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其他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先修課程。但由于解剖學知識點多而繁雜,位置關系抽象難懂,專業(yè)名詞多,要求記憶和理解的內容多而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時候,只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普遍反應難學、難懂、難記。加之??平馄蕦W教學又存在學時少,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佳等問題,這更使得解剖學成為??漆t(yī)學生的“老大難”課程。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更好的掌握解剖學知識,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嘗試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嘗試在解剖學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學生反響頗為熱烈。
一、“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在解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的具體教學方法主要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頭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引導課文法等。由于解剖課程具有內容多且復雜等特殊性,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和卡片展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下面以內臟學中泌尿系統的腎為例,展示解剖學教學中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教師預先錄制腎相關知識點的小視頻,作為預習資料通過網絡班課發(fā)放給學生。設定學習任務——完成腎的學習,將此任務分解成6個分任務:(1)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腎的形態(tài);(3)腎的位置和毗鄰;(4)腎的被膜;(5)腎的剖面結構;(5)腎的血液循環(huán)特點。同時,將班級學生分成6個小組,并選出小組長,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書本內容的初步學習及觀看班課中小視頻,由各組組長及課代表、學習委員負責監(jiān)督和檢查學習情況。
(二)課堂教學安排
在課堂安排上,分以下六個步驟:
1.引入
以一段泌尿系統的動畫視頻引入,教師講解泌尿系統概論,包括泌尿系統的概念、作用、組成,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腎”后,進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2.抽簽
請各組組長上講臺抽簽,從6個分任務中隨機抽取一個本小組要解決的問題。
3.討論
抽簽完成后,各組利用約10分鐘時間討論并解決本小組所抽到的問題,在卡紙上畫出該問題的思維導圖,寫出本小組的講解稿,小組成員相互講解并補充,最后推選出本小組表達能力最佳的同學,準備向全班同學講解。
4.講解
各小組解決完本小組的任務后,用15分鐘左右時間查看并研討其他小組的問題,得出相關問題的答案備用。之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利用準備好的思維導圖,向全班同學講解本組的分任務,在此過程中,其他各組同學要注意聽講并記錄,發(fā)現不足之處,待講解結束后,首先請本小組同學進行補充,若無,則請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補充,完成后由教師進行簡單點評并評分。待所有小組都發(fā)言完成后即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5.小結
教師利用PPT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簡單講解并小結,在講解過程中再次對各組所講內容進行點評指導,本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步,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教學,但教師的指導和引導還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教師的指引、歸納、總結,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混亂無條理。
6.評估
在教師講解點評結束后,采用搶答競賽的方式檢查教學效果,此過程盡量要求未參與講解的同學參與,以檢查此部分同學的學習情況,在評分上則采取答對加分,打錯不扣分的方式,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但要強調的是,絕不能為了搶答而亂答。搶答結束后,教師對每道題目進行講解分析,同時再次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最后,教師對本節(jié)課上各小組及每位同學的表現進行點評,由全班共同評選出最佳講解員、最佳繪圖員、最佳補充獎、最佳小組等,并給予一定的平時分獎勵,從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總結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中的典型教學法,通常被認為只適用于專業(yè)課或技能教學,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但從應用實踐上看,根據專業(yè)基礎課的課程特性合理引入行動導向型教學法也是十分合適的。在解剖學這門非常重要的醫(yī)學專業(yè)基礎課的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能使學生脫離端坐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一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此外,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目前的學習及今后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梅.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3):61-63
[2]邢雪松,呂威力,趙海.案例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10,32(6):452-454
[3]馬越.高職教學中的行動導向型教學理念與設計初探[J].揚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