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必修課。本課程的開展旨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然而,在中學,從目前開展的情況來看并未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文通過《五星紅旗的保護衣》這一節(jié)教學實例分析,闡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對策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激發(fā)學生潛能,學生體驗生活,關注社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一方面,其不僅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和交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有利于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同時,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傳統(tǒng)的教材為依托,學校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結合學校特色和地方課程資源,開展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校教師提供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全面的實踐活動,促進學校課程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轉變教師新課程理念,提高課程開發(fā)能力,改變教學方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課程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納米是一個很小的長度單位;
2.了解荷葉的納米結構并說出其能自潔的原因。
過程及方法目標:
1.通過模擬荷葉表面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通過探索荷葉自潔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
2.使用顯微鏡觀察荷葉結構,掌握探索微觀世界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數(shù)碼液晶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干荷葉,樹葉,滴管,燒杯,荷葉模型材料盒。
四、教學流程
1.課前熱身(小活動:“大”和“小”)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播放視頻《戰(zhàn)狼2》
看到電影的最后一幕有什么感受?
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影片中的國旗經歷了戰(zhàn)火,失去了原本鮮艷的色彩。所以老師特別想為它穿上一件保護衣,這個神圣的任務需要同學們一起來完成。
(引出課題:五星紅旗的保護衣)
3.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問題1: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五星紅旗不染塵埃,永葆鮮艷呢?
很多科學發(fā)現(xiàn)都源于大自然的靈感。自然界有一種植物就具有這樣的特性。關于它有一首詩。
學生朗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問題2:荷葉真的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嗎?如何證明?
學生設計對照實驗,得出結論:荷葉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4.觀察結構
問題3:荷葉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呢?
學生猜想,并對荷葉進行簡單觀察。要觀察到更細微的結構需要借助顯微鏡。學生參考說明書操作顯微鏡觀察荷葉結構。
問題4:荷葉經過顯微鏡放大后,看到了什么肉眼沒有看到的結構?
問題5:猜想它的直徑大約是多少?
經過測量,每個圓球的直徑大約在10微米左右。展示原子力顯微鏡下荷葉結構圖片,請兩位同學來觀察并向其他同學描述結構。
問題6:如何讓其它同學了解結構呢?
5.模擬荷葉表面結構
提供材料:荷葉模型材料盒
要求:
(1)模擬出荷葉表面的微納米結構
(2)能不染“淤泥”(模擬的水和灰塵)并說出不染的原因,學生搭建模型并說出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6.荷葉自潔效應的應用
問題7:如何為五星紅旗穿上保護衣呢?穿上保護衣的五星紅旗真的能做到不染塵埃嗎?
學生在模擬紅旗上倒染色水驗證。
事實上,從2002年10月1日起,天安門廣場上懸掛的就是穿上保護衣的的國旗,這是世界上首面納米國旗。從此我們的國旗可以不懼風雨,始終以最美的姿態(tài)飄揚在祖國大地上,向世界宣示著中國的強大!
結束語:
通過今天我們對荷葉神奇的納米結構進行的探索,從中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同時通過顯微鏡也為我們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并且具備了不可見的結構可以以模型形式呈現(xiàn)的理念。希望今天的收獲可以一直伴隨同學們前行。
參考文獻:
[1]林洪燦.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2.
[2]譚道軍.中學研究性學習的兩大困境及技術性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
[3]佟麗芳.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談[J].科學時代,2012 (3):223-224.陳祿偉.2007 (4):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