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馬艷紅(濮陽雜技藝術學校)
表演藝術需要激情,因為激情可以激發(fā)表演靈感,激活表演狀態(tài)。一般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講的是如何抑制激情,而在表演藝術中則需要創(chuàng)造激情。
既有激情又有藝術魅力的雜技表演,可大大增加觀賞性。如上海雜技團的《抖空竹》不僅保留老藝術家的表演風格,還增加紫紅色的絲絨幕布襯托著金光閃閃的大蓋兒,時起時落,宛如流星飛馳,別有一種情趣。又如廣東雜技團的《抖空竹》就是一群身著紅絲絨衣的小女孩一邊抖空竹一邊翻跟斗,跳芭蕾舞,突出趣味。這些節(jié)目真是激情四射。
對于雜技表演來說,要達到技巧與藝術的優(yōu)美結合,往往要經過艱苦的訓練。因為雜技的技巧性強,所以局限性也就大,不用說增加一個新動作或改變一個新花樣需要經過積年累月的鍛煉。有時更換一套服裝、一雙鞋子,變動一件道具、一個光源,都會影響演員的技巧發(fā)揮。雜技表演中的微小變化,皆非一日之功。有些節(jié)目要歷經幾代雜技人的辛苦努力,才能算得是上乘之作。為了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雜技作品,現今許多雜技團從學員入團開始,就嚴格要求他們,在技巧訓練的同時,注重音樂、舞蹈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文化課也不放松。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傳統(tǒng)雜技節(jié)目有了很大的提高、創(chuàng)新,獲得觀眾的好評。
由此可見,在雜技表演中,營造視覺刺激與創(chuàng)造角色需要的情緒狀態(tài),以及實現心理體驗的動態(tài)對應,都是煥發(fā)激情的使用技巧。但創(chuàng)造激情單憑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演員本身的激情素質,即演員情感的沖擊和興奮的能力。這個能力當然與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激情有時候需要演員陷入一定的極端。演員的信念感也是激情重要的相關素質。演員要有孩子般的“輕信”,雖然演員的信念是建立在事實的合理與真實性基礎上,然而用一個事實和真實,從不同角度上看,結論是不同的。在藝術中“理”和“情”永遠都是從獨特的角度來創(chuàng)造的。所以演員必須先喚起孩子般的熱情,以“情”的熱烈和“理”的真摯,提升演員的情感素質。
雜技的繁榮在于創(chuàng)作的推陳出新。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周恩來總理就曾指出,雜技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愉快的感覺,不能用畸形刺激來吸引觀眾。這句話成了廣大雜技工作者的座右銘。中國雜技歷經兩千多年的興衰沉浮,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不可避免地在它身上留下了舊社會的印記,因而在豐厚的雜技藝術遺產中也混雜了不少不好的東西。我們要揚長避短,摒棄壞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新中國雜技工作者一項艱巨的任務。
現在,在雜技高空表演方面,不再是只求驚險,不顧演員安危,而是采取有限措施,從此演員表演時安心了,觀眾欣賞時放心了。安全設備不僅保障演員技巧的充分發(fā)揮,更促進了高難技巧的發(fā)展。
為了使雜技成為具有美感視覺的藝術,推陳出新是很重要的方面。除提高技巧外,還要借助服裝、道具、燈光、音樂伴奏、舞美編排等方面的配合。這在過去不僅流浪江湖的雜技藝人辦不到,就是現在城市游樂場中的雜技舞臺上也難齊備。
目前,我國較大雜技團逐步建立起藝術委員會、編導組等專門負責藝術創(chuàng)作的班子,共同制定改革方案,分頭落實各項藝術規(guī)劃。每個節(jié)目的架構不再是技巧的堆砌,整個節(jié)目的節(jié)奏、畫面組合即統(tǒng)一又有變化,既突出技巧難度又不顯生硬枯燥,甚至技巧動作之間的銜接、演員亮相的姿態(tài)都做了精心安排。服裝、道具、燈光、襯景、音樂等都根據每個節(jié)目的風格進行設計,力求造型美觀,具有民族特色,形成協(xié)調一致的藝術整體,呈現在觀眾面前。
中國雜技藝術之路還很漫長,但我們有足夠信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雜技事業(yè)欣欣向榮而奮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