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目的:探究 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高脂血癥中的應用成效。方法:從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我科室收治的高脂血癥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模式予以干預,實驗組患者應用中醫(yī)”治未病”理論進行干預, 分析比較兩個小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在治療之后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在實驗之后,兩組患者的TG、TC、LDL-C、H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實驗組患者TG、TC、LDL-C、HDL-C的降低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結論: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高脂血癥中的應用能夠提升高脂血癥的臨床治療成效,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治未病”理論;高脂血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8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治未病是中醫(yī)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思想,核心思想是倡導尊重生命,積極養(yǎng)生,防病于未然。高血脂癥是因多種原因所引起的內臟功能失調、人體代謝功能異常等,在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常規(guī)水平的時候就會形成高脂血癥。高脂血癥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發(fā)病原因,嚴重破壞了人們的器官功能。為此,需要醫(yī)學人員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脂血癥的出現。文章現就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高脂血癥中的應用成效問題進行探究,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我科室治的高脂血癥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22-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4±11.5)歲。實驗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在23-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4±11.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不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擇的實驗對象排除高于70歲和低于18歲的患者和具有嚴重疾病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模式予以干預,實驗組患者應用中醫(yī)”治未病”理論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所示:①適量的飲用藥茶。茶葉中的兒茶酸具有較強的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在使用之后能夠有效預防患者的血管硬化。②中醫(yī)食療方法。按照少食多餐、飲食清淡的原則來讓患者予以一定的食物。飲食具體內容包含五谷雜糧。另外,還可以指導患者每天食用一些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蔬菜水果,比如豆制品、茄子、花椰菜等。③針刺法。取中脘、足三里(雙)、豐?。p)、三陰交(雙)、內關(雙)穴、陰陵泉(雙)穴,常規(guī)消毒后,應用0.3mmx40的針進行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用補法,其余穴位用瀉法,留針半個小時,按補瀉需要出針,隔日治療一次。④運動和降低脂肪的操作。要求患者每天至少堅持一個小時的太極運腹降脂操,基本操作是患者放松站立,兩個腳保持肩膀在同一個寬度,將腹部膨脹處理,有意識的讓自己的肚子順時針轉動起來,每天吃完飯之后堅持鍛煉。⑤健康指導。醫(yī)護人員需要詳細的向患者講解高脂血癥的危害,增強患者對高脂血癥的認識。
1.3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規(guī)定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判定,患者的實驗值檢查能夠顯示出各個血脂水平情況,發(fā)現患者的血脂水平基本處于正常的水平,沒有出現心絞痛。顯效的判定標準是患者血脂情況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標準:TC降低超過20%,TG降低超過40%,HDL-C上升程度超過0.26mmol/l,LDL-C下降超過20%,心絞痛發(fā)作在兩次以內。有效的判定標準是TG降低在20%-40%,TC降低在10%-20%,HDL-C上升程度超過0.104-026mmol/l,LDL-C下降在10%-20%,心絞痛發(fā)作減少50%。無效的判定標準是患者各個癥狀沒有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應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示,應用X2進行檢驗,在p<0.05的時候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情況如表一所示,根據表一發(fā)現,在治療之后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分析情況如表二所示,根據表二發(fā)現,在實驗之前兩個小組患者的TG、TC、LDL-C、HDL-C差異不顯著(p>0.05),不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在實驗之后,兩組患者的TG、TC、LDL-C、H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實驗組患者TG、TC、LDL-C、HDL-C的降低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
3 討論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稱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笨梢?,治未病是在疾病沒有發(fā)生之前進行保健治療。在后世的不斷補充完善下,《內經》成為治未病發(fā)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治未病”思想在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整合醫(yī)學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指導意義,將其應用在高脂血癥治療中能夠進一步提升疾病的治療療效,減少患者的術后發(fā)病率。經過實驗研究證明,在治療之后發(fā)現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在實驗之后,兩組患者的TG、TC、LDL-C、H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實驗組患者TG、TC、LDL-C、HDL-C的降低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由此可見,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防治高脂血癥中的應用能夠提升高脂血癥的臨床治療成效,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姚衛(wèi)東, 梁頔, 尹子鳳.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癥臨床探討[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1).
宋燕萍, 韓弘揚. 中醫(yī)“治未病”護理干預在高脂血癥飛行員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9, 26(01):144-146.
鐘梁, 康曉曦, 湯亞昕等. 中醫(yī)治未病理論在軍隊飛行員高血脂中的應用[J].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5(3):339-340.
潘曉云. 以治未病思想指導高脂血癥防治[J]. 山西中醫(yī), 2009, 25(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