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旺明 藍漢冰 譚永剛 韓正東 陳玉敏 高麗娜
(1.佛山市信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211;2. 廣州市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640)
在特種水產飼料中,魚粉一直被認為是不可替代的優(yōu)質蛋白源,在飼料配方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魚粉價格由于資源短缺、市場需求大等原因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上述原因導致了我們?yōu)槭裁匆恢倍荚谑褂酶邇r格的特種水產品飼料。要降低飼料成本,首先要降低飼料中魚粉的含量,而這也正是行業(yè)內共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1-4]。
復合蛋白源是一種以動物源性蛋白源為主的復合型蛋白源,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接近魚粉、適口性好、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為了研究該產品在大口黑鱸配合飼料中替代魚粉的應用效果,我們設計了通過比較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后對大口黑鱸生長性能、肝臟及腸道健康狀況影響的試驗,為復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鱸配合飼料中的合理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本試驗的研究對象是初始重量約為100 g/尾大口黑鱸,試驗魚來自廣州市信豚水產技術有限公司南沙試驗基地;復合蛋白源、預混料來源于佛山市信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成分為:復合蛋白源酶解物(脫脂粉碎的動物副產品、血粉、魚溶漿、大豆?jié)饪s蛋白、玉米粉等)、酵母提取物、晶體氨基酸以及功能性物質,其主要營養(yǎng)成分見表1。
試驗飼料共設6組。試驗飼料配置見表2。
試驗共配制6 種不同的試驗飼料,每種飼料4 個重復,每個重復30尾魚。試驗前篩選1 500尾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魚到暫養(yǎng)箱暫養(yǎng),等適應網箱養(yǎng)殖后開始分箱。每天投喂兩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每天觀察魚的攝食及記錄死魚情況。每兩個星期對養(yǎng)殖水體的水質理化因子進行檢測。
1.4.1 生長指標
取樣前停料24 h,稱重、計算。
1.4.2 形態(tài)指標
每箱取3 尾魚測定體重、體長、解剖稱內臟重(去胃腸內容物)、肝臟重、腸系膜脂肪重、腸重(去腸脂);
肝臟稱重后放于封口袋冷凍保存用于測定常規(guī)指標及肝糖原含量;
將上述3 尾魚取背肌冷凍保存測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及氨基酸組成。
表1 復合蛋白源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以及氨基酸含量(%)
1.4.3 組織生理生化指標
每組取3 尾全魚冷凍保存測常規(guī)組成;取3 尾魚肝臟,冷凍保存,用于測定肝臟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所得試驗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誤(Mean±S.E)”表示,并以SPSS17.0 分析軟件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較采用Tukey 檢驗方法,以P<0.05為顯著水平。
從表3結果表明,大口黑鱸配合飼料中用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大口黑鱸的存活率沒有顯著影響(P>0.05);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5%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組的增重率最高(P>0.05),飼料系數最低,顯著低于20%、30%的替代組(P<0.05),但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其他各替代組的增重率、飼料系數與對照組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試驗飼料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從表4 結果可以得知,隨著飼料中復合蛋白源替代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鱸的肥滿度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其中以20%替代組的最高,較對照組提高5.8%,最低是30%替代組,但各替代組均與對照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替代組的臟體比、肝體比、脂體比和腸體比與對照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各替代組的脂體比略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生長性能的影響(n=4)
表4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指標的影響(n=4)
表5結果表明,飼料中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大口黑鱸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質含量均沒有顯著影響(P>0.05)。
表6結果顯示,飼料中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大口黑鱸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以及總氨基酸含量均沒有顯著影響(P>0.05),呈味氨基酸與總氨基酸的比值各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但比值均在41%左右。
表5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肌肉中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n=4)
表7 結果表明,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各組的大口黑鱸肝臟水分含量沒有明顯差異(P>0.05);粗脂肪含量以30%復合蛋白源替代組最低,顯著低于對照組和20%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組,其他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粗蛋白質含量以20%替代組最高,較對照組提高8.1%(P>0.05),30%替代組最低,各替代組均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肝臟中肝糖原含量以30%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組最高,但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8結果可以看出,大口黑鱸肝臟中SOD的含量隨著復合蛋白源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升高,其中30%的替代組較對照組提高77.5%(P<0.05)。隨著飼料中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含量的上升,試驗魚肝臟的MDA含量明顯下降,當替代含量達到10%以及10%含量以上時,肝臟的MDA 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10%、15%、20%、30%替代組分別較對照組降低48.2%、49.7%、61.7%和72.1%(P<0.05)。15%、20%、30%替代魚粉組的POT 活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和5%、10%替代組(P<0.05),其中20%替代組最高,較對照組提高170.4%(P<0.05)。30%替代組GPT 的活性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各替代組(P<0.05),其余各組的GPT 活性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GOT 的含量以對照組最低,5%、10%、15%、30%替代組GOT 的活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6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響(%,n=4)
表7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肝臟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n=4)
表8 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各試驗組魚體肝臟部分生化指標含量的影響(n=4)
生長性能是判定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可行性的最直觀的指標,但也與養(yǎng)殖環(huán)境、魚的種類等諸多因素有關,通常選用生長率和飼料利用率等指標作為評定養(yǎng)殖效果的標準[5]。目前,蛋白源替代魚粉對水產動物生長性能的影響的研究甚多,結果不一。有研究發(fā)現,適當比例的雞肉粉替代魚粉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魚、以及凡納濱對蝦的生長性能[6-7]。苑靈靈等[8]研究用膨化血粉替代魚粉對黃河鯉魚生長性能和腸道形態(tài)的影響,當飼糧中膨化血粉替代魚粉的比例達到17%會顯著降低黃河鯉魚的生長性能,減少腸上皮細胞數量,破壞腸絨毛結構。林仕梅等[9]研究用復合蛋白源替代24%以上魚粉會顯著降低雜交鱧的特定生長率和飼料效率。在軍曹魚上的研究發(fā)現,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比例超過40%時,會顯著降低軍曹魚的生長性能[10]。而混合發(fā)酵蛋白替代奧尼羅非魚稚魚飼料中2/3魚粉(占飼料6%)及奧尼羅非魚魚種飼料中全部魚粉(占飼料9%),不會影響奧尼羅非魚的生長性能[11]。這些研究表明,相對于雜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對植物蛋白的耐受程度較低,對魚粉的依賴性較大[12],替代魚粉比例、試驗魚種、規(guī)格以及食性等不同而有所差異,而大口黑鱸是一種對魚粉依賴性很強的肉食性魚類,本試驗中,添加5%、10%的復合蛋白源,大口黑鱸的增重率比對照組高0.76%、0.19%,而飼料系數分別降低了3.23%、2.15%。隨著替代魚粉比例的上升,增重率和存活率有所下降,這可能與復合蛋白源的適口性或飼料的蛋白利用率有關[13]。
研究表明,不同蛋白源對魚類形體指標的影響也不同。魏艷潔[14]研究表明植物復合蛋白能夠成功替代大菱鲆幼魚飼料中60%的魚粉而不影響其生長、血液生理、體組成和形體指標。唐武斌等[15]研究爍生肽(蛋白約為45%)替代魚粉對黃顙魚內臟比、肝體比、體蛋白質含量、體灰分含量無顯著影響,各組魚體粗脂肪含量差異顯著。
本試驗,從肥滿度上看,添加復合蛋白源后各組高于或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明大口黑鱸生理狀態(tài)和營養(yǎng)狀況良好,保持了正常的生長效果。隨著復合蛋白源添加量的增加,肝體比、臟體比和肥滿度均稍高于或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說明復合蛋白源會對大口黑鱸的肝臟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是復合蛋白源存在某些因子,在消化時增加了某些消化酶的分泌,加重了肝臟代謝負荷,從而引起肝臟代償性增大,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予以明確[5]。
魚類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與其生存環(huán)境、餌料成分、生長期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餌料中的蛋白質品質、氨基酸組成等都是影響動物增重的關鍵因素,水產動物的生化組成與其餌料的營養(yǎng)成分密切相關,水產動物的體成分也間接反映了其餌料質量的優(yōu)劣情況[16-17]。董純等[18]研究用動植物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對大菱鲆體水分、粗蛋白質和粗脂肪沒有顯著影響,但粗蛋白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Yigit 等[19]發(fā)現黑海菱鲆粗蛋白含量在雞肉粉替代75%魚粉后顯著降低,本試驗中,添加復合蛋白源對魚體粗蛋白質沒有顯著影響,而添加5%復合蛋白源時魚體粗脂肪最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復合蛋白源有阻礙脂肪吸收、促進脂肪代謝的趨勢,其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可能是由于試驗時間短的緣故,這種趨勢還沒有顯露出來。但添加復合蛋白源組粗蛋白質的含量與對照組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復合蛋白源不會影響蛋白質在魚體內的沉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添加復合蛋白源具有良好的飼料利用率[5]。
對魚體的營養(yǎng)價值高低進行評價,除了要看含有多少的蛋白質,還要考慮魚體的氨基酸的組成種類和每種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其種類、含量、組成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共同決定了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肌肉中的氨基酸多以結合形式存在于蛋白質中,游離氨基酸較少。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是主要的呈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和組成主要決定了肉質的鮮香味,其中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是鮮味的特征氨基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是甘味的特征氨基酸[20]。
陳曉瑛等[21]研究黑水虻幼蟲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魚粉對黃顙魚幼魚肌肉中4 種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未產生顯著影響。本試驗中,添加復合蛋白源組大口黑鱸肌肉中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魚粉組沒有顯著差異,呈味氨基酸與總氨基酸的比值均在41%左右,說明適當比例的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可以維持大口黑鱸魚體的營養(yǎng)以及肌肉的品質。
轉氨酶在肝臟內的主要作用是將特定氨基酸的氨基轉移到另一個氨基酸上[22],進行氨基酸代謝。本試驗中,添加復合蛋白源大口黑鱸肝臟中谷草轉氨酶的活性高于或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肝臟蛋白質代謝活動加強,促進機體適應更高含量的復合蛋白源的飼料。鄧明俊等[23]認為飼料氨基酸平衡模式對蛋白質周轉也會產生顯著影響,雞肉粉相比于魚粉缺乏賴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24],而本試驗中復合蛋白源較魚粉、雞肉粉、肉骨粉以及血粉來說氨基酸組成相對比較均衡。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超氧自由基的天然消除劑,可以消除體內多余的自由基,具有催化超氧離子自由基進行歧化反應的功能,是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保護酶,它能促使自由基的形成和使清除處于動態(tài)平衡,從而清除自由基對機體的危害,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當SOD 活性降低時,其自由基等毒害物質就會積累[25]。MDA 是細胞脂質氧化的代謝產物,其含量高低顯示了脂質的過氧化程度[26]。在吉富羅非魚(GIFT O. niloticus)[27-28]和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29]上的研究也發(fā)現,飼料中補充植物蛋白源可以提高魚體的抗氧化能力。林仕梅等[9]研究表明復合蛋白源替代水平24%以上會顯著提高雜交鱧肝臟CAT和SOD活性,表明復合蛋白源可以改善機體的抗氧化能力,肝臟的轉氨酶活性顯著升高。本試驗中,飼料中不同含量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能提高SOD的含量,且有效降低肝臟MDA的含量,其中隨著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含量的上升,大口黑鱸肝臟的MDA含量明顯下降,這說明復合蛋白源在提高魚體抗氧化能力、改善肝功能的同時,促進了肝臟蛋白質代謝。但有關復合蛋白源對魚體抗氧化能力影響機制方面的研究資料較為匱乏,其作用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
在本試驗條件下,飼料中添加5%~30%以內的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對大口黑鱸的生長、飼料系數、肌肉常規(guī)成分、氨基酸組成等沒有顯著影響,但能有效提高大口黑鱸肝臟的SOD 和POT 活性,降低MDA含量和GPT活性(30%替代組除外)。綜合比較生長性能、飼料系數和肝臟生理生化指標等參數,大口黑鱸配合飼料中復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魚粉的最適添加量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