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昌碩與吳了村交游研究

      2019-09-09 07:17夏冬波
      書畫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考察吳昌碩書法藝術

      夏冬波

      內容提要:吳昌碩為近現(xiàn)代金石書畫藝術大師,是海派金石書畫藝術界的代表人物。吳昌碩與安徽官宦名流交游廣泛,對安徽金石書畫后學嘉惠頗多。尤其是晚年,他對出身寒門的合肥書法后學吳了村獎掖有加,為其傳授技藝,訂潤例,助其成才,成為合肥書法的后勁。本文從吳昌碩獎掖吳了村、吳昌碩為吳了村訂潤例和吳了村的藝術成就三個方面進行考察,為學界研究吳昌碩藝術傳承提供參考。

      關鍵詞:吳昌碩;吳了村;書法藝術;傳承;考察

      一、吳昌碩獎掖吳了村

      對于合肥吳了村(又作了邨)的情況,知道的人并不多。他的一些簡略情況是這樣的:

      吳了村,字承祖,號道生,安徽合肥人。工書。以寒儒與鄭孝胥、吳昌碩、王一亭、黃賓虹等名公游。作書之法懸腕中鋒,剛柔相濟,大開大合,得郁勃縱橫之氣,獨辟蹊徑而有所成,為當時書壇所關注。家住合肥城內王古董巷吳宅了了齋。

      根據(jù)吳了村的朋友先籌《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題跋可知:吳了村食難果腹,居無定所,漂泊四方,一介寒儒而已?!靶矣鲶纠?、孝胥、一亭諸君子,為之獎而贊許之?!眳橇舜逅闶怯龅劫F人,有吳昌碩、鄭孝胥、王一亭等名流大家為他褒揚、點贊,該是吳了村轉運的時候了。

      吳了村在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同時出版了三本字帖:《吳了邨臨石鼓墨跡》(圖1、圖2)、《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圖3)和《吳了村臨金剛經墨跡》。這三部字帖是在上海有正書局出版的,而且有吳昌碩、鄭孝胥、王一亭、曾農髯、狄平子、朱孝臧、張運、劉朝欽等一批名流碩儒為他題耑、題跋,還有吳昌碩、鄭孝胥、王一亭三人為他共同出面訂潤例。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些名流的題簽、訂潤例、題跋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得到的,何況是一介寒士。但吳昌碩、鄭孝胥、王一亭等被這位有書法才華的學子打動了,他們愿意為合肥吳了村站臺出力、褒獎提攜。于是,吳了村的這三部字帖從此載入中國書法史。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吳了村都受到哪些名流碩儒的提攜,關于吳了村和他的這三部字帖,他們都寫了些什么。

      (一)《吳了邨臨石鼓墨跡》出版情況

      《吳了邨臨石鼓墨跡》,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印行,上海有正書局印刷,了了齋發(fā)行。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發(fā)現(xiàn)于唐初,共計10枚,尺寸不一,高度50cm至90cm不等,直徑約60cm,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10首,計718字。內容最早被認為是記述秦王出獵的場面,故石鼓又稱“獵碣”。宋代鄭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論”開始盛行,清末震鈞斷石鼓為秦文公時物,民國馬衡斷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斷為秦襄公時物,今人劉星、劉牧則考證石鼓為秦始皇時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殘,北宋歐陽修錄時存465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本僅462字。后世推崇其書法藝術,為歷代書法大家所珍愛。原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吳了邨臨石鼓墨跡》刊印了作者所臨石鼓文和附記,合肥王維乾“蠅楷”釋文,以及由海上名家吳昌碩、王一亭和朱孝臧所題的跋文三篇。從附記和跋文可知吳了村此本字帖刊行于民國十五年(1926),雖受當時印刷水平的局限未得真跡之妙,然從中可看出作者篆書之造詣非同一般。正如吳昌碩在跋文中所述:“意味雋永,古趣橫溢,蓋了村已得此中消息矣?!?/p>

      吳昌碩、王一亭和朱孝臧為《吳了邨臨石鼓墨跡》所題的題跋如下。

      吳昌碩題跋:

      獵碣文字用筆宜恣肆而沈穆,宜圓勁而嚴峻。余書之卅余載,差得其蘊藉,猶未能如武鄉(xiāng)侯七縱七禽之神妙也。乙丑冬,了村道兄再游海上,出視其手臨墨妙,意味雋永,古趣橫溢,蓋了村已得此中消息矣。與余有同好焉。為綴數(shù)語,以志欣佩。吳昌碩大聾。(圖4、圖5、圖6)

      王一亭題跋:

      作書之法宜懸腕中鋒,剛柔并濟,大開大合,方得郁勃縱橫之氣,此古人之所以獨辟蹊徑而成為一代書家者也。余不解作古籀法,嘗模顏平原家廟碑,略得其旨,然心有余而力有未逮。閑聞缶老云,作籀之道亦若如是觀,未審了村先生以為何如。

      乙丑冬仲王震拜觀

      朱孝臧題跋:

      了村仁兄篤嗜書法,近以臨石鼓全冊,囑加題語,臧于此道無解,未能喻其所至,然觀其用心,可謂好謂好,古君子矣。

      乙丑冬十一月朱孝臧識

      民國十五年線裝書刊《吳了邨臨石鼓墨跡》。

      王震乙丑冬月題簽

      (二)《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出版情況

      《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圖7)又名《了村臨散氏盤全文》,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印行,上海有正書局印刷,了了齋發(fā)行。

      散氏盤(散氏鬲)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陜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散氏盤銘文記述的是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四大國寶之一的西周散氏盤,原藏清內府,與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盤并稱四大國寶,并稱金文瑰寶。從書法方面來看,散氏盤銘文作為西周時期粗獷遒勁的金文書法,是學習大篆的極好范本。

      《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有曾熙、吳昌碩、王一亭、鄭孝胥、朱孝臧、狄平子等人題跋,白龍山人王震題耑,上海有正書局印行。本帖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下面是一些名家的題跋:

      吳了邨,又名吳道生,號了齋。合肥人。丙寅仲春,缶翁攜鄭孝胥、王震同為其訂潤例,稱:合肥吳君了村,字行高法,昔在京師,今來海上,見其篆、隸郁勃縱橫,參以獵碣,渾渾噩噩,古趣盎然,其功力已臻于無撈摸處,刻印踵秦漢遺矩云。以君相稱,蓋屬后輩。

      商周彝器文字于散鬲最為古茂,筆筆有意,意溢字外,其姿勢若錘煉出之,非近時矯揉者而胡作驚人也。余閑一書之,惜耄矣,未能力學。了邨道兄模此,神意兼到,驚為奇特。乙丑冬仲,吳昌碩讀過,年八十二。(圖8)

      近見吳缶叟以寫松石之筆為篆籀,異常蒼古。了村先生臨三代鼎彝,筆筆入古,償參以缶叟弦外,得音之眇小難,二吳后先爭價矣。

      乙丑陽月 農髯(熙)拜讀并注

      散鬲銘,缶道人篆耑,時丙辰初春。

      散氏盤銘,笏庵寶藏。

      春蚓秋蛇。

      乙丑暮春白龍山人題

      了村于書道研求甚深,唯寒士不能多購佳碑帖,又終年奔走,府食不獲寧處,今鬻字海上,可謂其道之窮。幸遇缶老、孝胥、一亭諸君子,為之獎而贊許之。古人得一知己可以無憾,了村勉乎哉。

      四月廿四日先籌識于南京之寓廬

      近人摹鐘鼎者甚多,必有能者崛起。然求工者失之板滯,使氣者流于粗俗,今觀了村兄工夫甚深,豈余所謂能者歟?以此余力作小篆足矣,惟不求工而自然工整乃得之耳。

      乙丑首夏孝胥

      剛健端嚴。

      乙丑嘉平狄平子題

      散鬲久藏宮禁,人間不經見,與石鼓及吾家虢盤同為天下瑰寶。皆言古籀者所宗,惟拓本不多睹,故世鮮臨摹且難工也。缶老晚年偶為之,今吾友了村公能極力摹擬,將不懈而及于古,誠足貴也。

      乙丑夏五劉朝欽題

      乙丑長至后六日 歸安 朱孝臧 拜觀

      古籀圓勁樸實而內含流麗,至其結字、行氣、布局、中間大小、斜整、謹嚴、寬博,實不可以淺嘗幸至者。后之摹擬求似不免矯作,蓋學古不深,工力未至,清葉(?)未而后缶老一人。了村有志,可謂健者,察擬之功,再求猛進,庶幾得之。

      乙丑清和 江裕舟中 先籌題

      近十年間,見缶老摹吳三斷碑暨臨獵碣字,心折已久,昔過海上與樊稼亭兄常論之,引廣川陽冰跋語,千載而后,恐無繼者。不謂了村蹶起,敢于追蹤,誠畏友也。

      廿二日 宿南京 先籌又題

      (三)《吳了村臨金剛經墨跡》出版情況

      《吳了村臨金剛經墨跡》,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印行,上海有正書局印刷,了了齋發(fā)行。

      吳昌碩題耑《了村吳君書金剛經》,落款老缶:

      曾見王文書成書《金剛經》正氣溢于楮上,覃溪閣學晚年亦嘗書此數(shù)十本,以耽禪悅。當時隨筆鈔寫,孰意后世視同瑰寶。了村吾宗以北齋之神意,運之指腕,遒勁古拙,有了解處,無了解處,渾渾噩噩,行將與王、翁二先生鼎峙其名矣。

      甲子歲十一月 吳昌碩年八十一

      吳君了村仿北齊人書《金剛經》。

      甲子夏五月 下浣 張運署

      吾友梅庵最喜此《金經》書法,謂非唐宋人所能夢見者。李氏子侄尚有能書者,亦多習此體。了村仁兄此臨本頗能神似,惜梅庵已歸道山,未及一見,為恨事耳。

      乙丑冬日 狄平子題

      余嘗戲謂泰山石經,宜縮小觀之。帖賈縮印果佳妙,此真蔡君謨所謂隸楷相參時書也,然必得其神味乃下筆摹寫者鮮合。了村兄十得五六亦不易矣。

      乙丑孟夏 孝胥

      《吳了村臨金剛經墨跡》有鄭孝胥、吳昌碩、狄平子、張運等人題跋,老缶吳昌碩題耑。本帖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是吳了村書法的代表作品之一。

      晚年的吳昌碩為合肥吳了村三部字帖題跋、題耑。嘉惠后學,金針度人,可謂向無前例,絕無僅有。

      二、吳昌碩為吳了村訂潤例

      1926年,吳昌碩偕鄭孝胥、王一亭等人為吳了村訂潤例:

      合肥吳君了村學行高潔昔在京師今來海上見其所作篆隸郁勃縱橫參以獵碣渾渾噩噩古趣盎然其功力已臻于無撈摸處刻印踵秦漢遺矩或有請其游于藝也而了村謙讓未遑乃為訂潤例

      書潤篆隸草真金箋來文加倍劣紙不書

      整張三尺陸羊四尺八羊五尺十四羊六尺十八羊八尺二十四羊

      楹聯(lián)照整張例橫幅同

      屏條照整張每條減半

      匾額每尺字陸羊大字照尺寸加算

      扇冊陸羊題跋等另議墨費加一

      印潤潤資先惠約期取件

      石章每字陸元劣石不刻大篆加倍過大過小倍

      丙寅仲春侯官鄭孝胥安吉吳昌碩吳興王震同訂

      收件處上海九華堂朵云軒及各大箋扇莊

      收件處上海棋盤街廬陽公劉慶韓

      總收件處合肥城內王古董巷吳宅

      春冬寓滬廬陽公夏秋在合肥

      三、吳了村的藝術成就

      由沈鵬先生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歷代書法珍本集成·清代民國》(共22函),對清代民國之際的書法史進行了深度挖掘,該叢帖囊括了清代至民國的書畫家、重臣、學者、教育家、革命家等100多位名人的書跡,包括了詩詞、對聯(lián)、寫碑、壽帖、傳記、家傳、謝折、文論、語錄、經卷、法帖、尺牘等10余種書寫文體,充分反映了清代至民國以來的書法風貌,成為清代以及民國時期書法文化的重要史料。在入選的清代民國碑刻中,安徽僅姚鼐《惜抱軒手札》,鄧石如《鄧石如篆書弟子職》《鄧石如楷書隸書三種墨跡》《鄧石如隸書張子西銘》《完白山人書司馬溫公家訓殘本》,包世臣《論書十二絕句》,吳道生《吳了村臨散氏鬲墨跡》《了邨摹石鼓文字》四人八件書法作品收入其中。姚鼐、鄧石如、包世臣三人為世人所知,吳道生何許人也?竟有兩件作品入選,顯然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是合肥書法所僅見,其藝術和歷史價值可想而知??上?,在這樣高檔的碑帖選本中竟將吳了村的籍貫弄成“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很不應該。

      猜你喜歡
      考察吳昌碩書法藝術
      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百色起義期間中國共產黨社會動員組織的系統(tǒng)考察
      用勁刻
      解析南頓故城
      拓展國際視野提振創(chuàng)新精神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氣酣勢暢 沉雄灑脫
      泸溪县| 额尔古纳市| 闵行区| 犍为县| 香港| 凉城县| 台湾省| 阳曲县| 呼玛县| 英吉沙县| 金华市| 延安市| 灵寿县| 烟台市| 永寿县| 郁南县| 韶关市| 密山市| 吉林省| 高淳县| 黄山市| 睢宁县| 新密市| 邳州市| 大余县| 桐乡市| 五原县| 邵武市| 富锦市| 新密市| 灌南县| 泰安市| 海丰县| 拜城县| 上栗县| 平邑县| 清丰县| 广汉市| 溧水县| 文成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