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紫娟
我喜歡古韻,買來一支簫學習吹奏。當初選購簫時,店主給我演奏了一段《飛雪玉花》,悠悠簫聲,低婉哀傷。臨走時,店主特別囑咐:“簫本性平和,初學不能急躁?!?/p>
我握著簫,跑到公園涼亭。旁邊荷花池的荷葉撐起張張綠傘,掀起層層綠浪,朵朵荷花正紅著臉頰含著笑,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我迎著微風,回憶著老師所指導的吹簫站姿、手勢和嘴型,可簫只發(fā)出嗚嗚氣息。我上下挪挪手指,可不管怎樣調(diào)整手勢與口型,吹出來的依舊是急促的氣流聲。我急了,對著簫孔“呼呼”地猛吹一氣……
“什么破簫!怎么吹不響!”我憤憤不平地嚷著,準備找店長理論去。可我轉(zhuǎn)身跨出涼亭時,身后的那片荷池似乎牽住了我。哦!是荷花的芬芳帶著一股聲音牽住了我,它提醒道:“簫本性平和,初學不能急躁?!?/p>
我止住腳步,仔細端詳眼前的這支簫。竹制的簫身平滑,顯著淡淡的米黃色。我輕輕撫摸著簫,簫身的清涼挑動著我的神經(jīng),直達那顆躁動的心。
“平和,不能急躁。”我默念著。
重回涼亭,迎著荷花池,我平心靜氣,調(diào)整氣息,使其平緩、順暢。“Sol~”,簫終于發(fā)出了第一個音調(diào)。我順著音孔一個一個往下按,音調(diào)也隨之越來越低。
可是我按到倒數(shù)第三孔時,發(fā)出來的又只是氣流劃過的聲音。我松開一指,未成調(diào);再松一指,還是未成調(diào);直到第二孔時才又成韻。我調(diào)整姿勢,聆聽著簫的原音——音色平和,曲調(diào)舒緩。就這樣吹了好一會兒,我才開始換音孔,雖時有卡音也有氣流聲,但我不再焦急,因為我知道“簫本性平和,初學不能急躁”。
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我的心境漸漸平和,那一片簫聲也漸趨平穩(wěn),即使有時還斷斷續(xù)續(xù),但吹奏的音符就如大大小小的蝴蝶,在清風荷香中回旋飛舞。
【點評】作者通過學習吹簫的經(jīng)歷,悟出心境平和才能成事的道理。動作描寫細膩生動,景物描寫優(yōu)美傳神;“簫本性平和,初學不能急躁”這句話多次出現(xiàn),既推動人物心境的變化,也揭示了文章主題。
(指導老師:蔡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