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董悅 冉冉
摘 要:十七世紀的荷蘭是個色彩繽紛的舞臺,現(xiàn)實主義市民藝術悄然而至,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也在藝術的舞臺上粉墨登場。他是荷蘭小畫派的代表人物,與從前奢華的繪畫風格不同,他的繪畫風格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善用散射光線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所以他用一幅幅繪畫描繪出帶著靜謐氣質(zhì)的世外桃源。本文通過分析維米爾的人生經(jīng)歷、繪畫創(chuàng)作、繪畫技法等來尋找維米爾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維米爾、光線、繪畫創(chuàng)作
一、時代背景下的人生經(jīng)歷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受加爾文教的影響,很多不被看好的職業(yè)慢慢得到認同,經(jīng)濟在此時發(fā)展起來。在新興資本主義的制度下,人們有更多了更多的自由,傳統(tǒng)宗教對人們的束縛也越來越小,所以市民階級也開始了對藝術的追求,在這種社會情況下,肖像畫、風景畫、室內(nèi)畫、靜物畫等等可以裝飾居所的繪畫需求越來越多,作為荷蘭三大畫家之一的維米爾,他取材于市民階級日常生活的風俗畫比起哈爾斯灑脫不羈的肖像畫更能帶給人輕快優(yōu)雅舒適的感覺。
二、維米爾的繪畫創(chuàng)作
(一)光線的運用
《倒牛奶的女人》維米爾的這幅作品中,女人在透過陽光的窗子前倒牛奶。一副靜謐安寧的氛圍充斥在整幅畫中。畫中勞動的女子和在背景之中更顯靈動,純色的衣服在暗色的背景下被巧妙的勾勒出來, 更加能體現(xiàn)出來人物輪廓的圓滑,柔和的線條、形體的精準。維米爾筆下的人物大多是樸實無華的,但他們卻能在樸實無華中不加修飾帶給我們?nèi)烁竦镊攘?。在這幅畫中真正帶給我們震撼的是維米爾對于光的運用, 他對光的運用是獨特的,正是這份獨特造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維米爾。這幅畫在維米爾卓越的技巧下,將樸素的婦人變成了一個內(nèi)心安靜祥和人。讓色彩去體現(xiàn)人格的高貴。維米爾對光線的極致運用,除了體現(xiàn)在物品上的反光外還有對人物身上高光和反光的處理,他捕捉色彩的方法比較與眾不同,以體積很小的珍珠等物品來詮釋,小珍珠的亮點構成了整幅畫物體的外部輪廓因而更加顯現(xiàn)出安寧的狀態(tài)。
(二)安靜祥和的境界
維米爾的畫作中大部分都是關于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繪畫的。他的畫面中沒有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大多是對生活的記錄。這些生活中的場景都是比較平淡且趣味性不是很強。比如說《在窗前讀信的藍衣女子》讀信的藍衣女子穿著藍色的衣服,下半身穿著黃色的,長裙手中還拿著一封信。少女的目光集中在手里拿的情書上。旁邊的靜物窗簾、水果等有序的將少女包圍在畫面的中心。畫面在這樣的襯托下也就顯得非常的安靜。墻上褐色的地圖、在陰影之中的桌椅、這些配飾都給這幅畫添上了樸素、安靜祥和的氣氛。在《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這幅畫中更有一種朦朧的寧靜美。畫面的背景是深色的,女孩兒在轉(zhuǎn)頭的一瞬間自在的神態(tài)的神態(tài)被維米爾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了,女孩的嘴唇微微張開,目光溫柔,側身好似欲言又止她頭上戴著黃色和藍色的頭巾、身上穿著棕色和白色的上衣、耳朵上戴著一個水滴狀的珍珠耳環(huán)。她臉的輪廓比較模糊,但是背光部的陰影部分畫的非常到位。亮面和暗面之間也存在過渡,給整幅畫面帶來一個朦朧寧靜狀態(tài)。
(三)繪畫的寓言
十七世紀的荷蘭也有許多不同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創(chuàng)作理念,維米爾堅持自己的風俗畫創(chuàng)作,他的畫沒有很大的篇幅更沒有很凝重的風格,他的風俗畫畫幅比較小,比起長篇巨制他的畫只能算是精致的清新小畫幅,維米爾的每一幅畫作都有著不同的寓言,例如《織花邊的女工》這幅畫整個畫面的構圖是三角形的,畫面的構圖安排更能顯現(xiàn)出女人的精神狀態(tài)周圍的配飾包括背景和前景非常簡練突出了中間的主體人物。這樣的構圖讓光線更好的發(fā)揮它的作用,讓人仿佛能體會到女人做工的姿態(tài)和感覺,能把人不由自主的吸引的畫面中去。
維米爾的藝術特色正是從他不同的畫幅中體現(xiàn)出來的,他的每一幅畫都不同于巴洛克風格的奢華,他采用小畫幅的創(chuàng)作方式,用真實的寫實手法,結合他光的手法的運用讓他的畫幅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他畫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氣息、他對畫面的精細琢磨都通過畫中的物品透露出來,這也是他的繪畫作品繪畫風格被大眾認可的原因之一吧。
參考文獻:
[1]孫如靜:從維米爾作品探究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表現(xiàn)[J],藝術設計研究2016(09)
[2]許靜:談維米爾的繪畫藝術風格[J],美術界2008(12)
[3]孫龍杰、孔新苗:珍珠般的光輝——淺析維米爾繪畫語言中的光[J],中國美術教育2002(04),46—47
[4]謝麗君:經(jīng)典而樸實的人性贊美——解讀維米爾《倒牛奶的女人》[J],美術2003(07),136—139
[5]潘勇:十七世紀荷蘭經(jīng)濟發(fā)展動因[J],文藝研究2009(04),165—166
[6]馮斌:談維米爾的繪畫情趣和審美技法[J],藝術界2009(03)
[7]王振志:維米爾油畫中的構思[J],美術大觀2006(11)
[8]劉明惠:荷蘭藝術的黃金時期[J],中外文化交流2009(09),34—39
[9]郭敏:超越藝術的影響力——維米爾生平與作品解讀[J],名作欣賞2011(08)
[10]黃慶:沐于光輝的棲息者——維米爾[J],新美術2011(06)
[11]鄒廣勝:神圣的寧靜——維米爾的繪畫世界[J],讀書2016(01)
[12]郭亮:紛爭是否可以圓融科學與藝術的辯論維米爾及的解決之道[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06),106—110
臨沂大學, 山東 臨沂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