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花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9-109-02
一、說明
【教材和復習用書】
教材:人教版化學必修一
復習輔助資料:2019版步步高大一輪復習講義
【教學案例設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輪復習是高考扎實基礎最關鍵的一環(huán),因此復習側重點在于夯實基礎,強化要點,減少高考中非智力因素失分;同時借助具體知識的復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高階學科思維能力,為第二輪專題訓練上綜合、提難度做好準備。
二、教學過程實錄及評析
導入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是一個很基礎又很重要的考點。它的知識理解并不難,卻很容易丟分。通過以往的考試分析,最主要的丟分點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儀器漏寫和錯別字2.操作細節(jié)不注意3.計算和誤差分析不到位。這節(jié)課我們將以兩種類型溶液的配制為例進行復習,幫助大家掌握一些方法,讓同學們以后盡可能少犯或者不犯這些錯誤。
設計意圖:根據(jù)考試常見錯誤類型,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知識目標和要點,同時強調本節(jié)課另一個學習目標:學科思維方法訓練。
程序一:容量瓶的構造及使用注意事項
師:配制溶液最重要的儀器是容量瓶。請同學們回憶有關容量瓶的構造和使用。
生:(1)容量瓶上標有溫度、規(guī)格和刻度線,常用規(guī)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檢查是否漏水。其操作順序為裝水蓋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轉180→倒立。(多個學生回答、完善)
師:由此可見,容量瓶是有使用溫度的限制的。一切能引起溫度變化的操作都不能在容量瓶里進行。那么,容量瓶有哪些操作是不能進行的?
生討論回答:溶解、稀釋、加熱、反應。
師:此外,容量瓶作為一種量具,也不能長期貯存溶液。此為容量瓶使用“五不”。(補充總結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多個學生回答、補充、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等多種雙邊活動完成容量瓶的高考基本點、容易忽略的知識記憶活動。
過渡語:至于配制溶液的其它實驗儀器,應根據(jù)具體實驗需要,遵循一定的“有序思考”方式,即:步驟→儀器→操作細節(jié)→誤差分析這一邏輯思維主線例舉。這樣就可以達到儀器既不漏寫,也不錯寫的目的。下面以配制100ml1.0mol/LNaCl溶液為例來訓練這一邏輯主線的具體實施方法。
程序二:配制過程
師:先請同學們回憶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驟
生:1、計算2、稱量3、溶解4、移液5、洗滌6、定容7、搖勻
師:很好。如果配制的溶液備用,還需兩步,即裝瓶和貼標簽。接下來由每一步驟思考需要哪些儀器?應該注意哪些操作細節(jié)?如果不這樣做,會導致什么結果?怎么分析?比如:第一步計算不需實驗儀器,但是如何算?(示范如何實施“有序思考”)
生:m=CVM
師:如果要配制480mL1.0mol/LNaCl溶液,又如何算?(變式練習,由學生自己得出計算關鍵點。)
生:需用500mL代入公式計算。(學生中有部分報出不同計算結果,馬上意識到錯誤,微笑)
師:因此,計算中非常容易忽略的是體積的代入,V應取容量瓶的規(guī)格。(教師適時總結強化正確算法)。那么,如果不按500mL算,將會對結果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生討論后作答:n↓,v不變,c↓;分析依據(jù)是C=n/V。
師:第二步,稱量,需要什么儀器?
生1:托盤天平,藥匙……(想不出了)
生2:藥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所以還需要稱量紙
生3:砝碼不能用手拿,所以還要用到鑷子
生4:如果是稱氫氧化鈉的話,就要用燒杯稱……(一時間,同學們各抒己見,掀起一個小高潮)
師總結板書:由此稱量需要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稱量紙、鑷子。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實驗有更高的精確度要求,所以稱量時用電子天平代替托盤天平。電子天平的精確度可以達到萬分之一,即小數(shù)點后四位。另外還需提醒的是:要認真審題,看是要補全“玻璃儀器”還是“儀器”。知道了儀器,操作時,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生1:稱前要調零,左物右碼
生2:算出來是5.85g,稱的時候只能稱5.9g。
師:如果不左物右碼,而是顛倒放反,會帶來什么誤差?
生:稱的質量會減少,從而導致n減少,最終濃度偏小。
生3反問:為什么會稱少,應該是稱多了呀?(我讓前面那個學生上黑板畫簡圖,根據(jù)天平的等量關系解釋。同學豁然開朗,再次露出理解的微笑,下面的同學鼓掌)
師追問:是不是物碼放反,一定會帶來誤差呢?(變式深入思考)
生討論后回答:有游碼時會偏小,不用游碼時無影響。
師:對。剩下的步驟,同學們自己按照剛剛的思考模式,分小組總結。(時間:1min)
設計意圖:以計算和稱量為例,由老師引導示范如何操作“有序思考”,為后面步驟同學們自主總結歸納打下鋪墊。同時,在基本點結束后,老師通過變式追問深化思考(如物碼放反是否一定有誤差?),通過總結歸納等方法把同學們沒有講到的補全(如電子天平)等,實現(xiàn)第一輪復習知識要全面的要求。
程序三:學生分組展示討論思考結果及練習講評
第一組:溶解需要用到的儀器是玻璃棒和燒杯。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攪拌時要小心,防止液體飛濺到燒杯外。如果濺出,會使n減少,c減少。
第二組:移液要用到儀器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要等溶液冷卻到室溫后,才能移液。如果沒冷卻就轉移,根據(jù)熱脹冷縮原理,V減小,c減小。
第三組:洗滌時不需要增加新的儀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要洗滌燒杯內壁和玻璃棒2-3次,目的是使溶質全部轉移到容量瓶。如果不洗滌,或者洗滌不干凈,都會使n減少,c減小。
第四組:定容要用到的儀器是膠頭滴管。當加水至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讀數(shù)時眼睛要平視。如果俯視,v減小,c減小,仰視結果相反。這是我畫的簡圖。(投影)
第五組:搖勻,要注意的是上下顛倒搖勻。這與前面的預搖勻左右搖要區(qū)分開來。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老師再強調一下幾個關鍵點。1.溶解與容量瓶,兩rong有差異;2寫儀器名稱容量瓶帶規(guī)格答題;3定容時是1-2“cm”,不是“mL”;4定容時注意“兩靠一不靠”。(帶領同學們看課本上的圖)特別是玻璃棒下端應在刻度線以下。如果在刻度線上,會導致v增大,c減小。(點評強化)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步步高20頁對應的練習。黑板上是xx同學課前寫好的答案。對他的答案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學生點評:……(學生之間基本可以自己解決,不再詳述)
設計意圖:教育研究理論表示:自己看書,學生記住10%,老師講授,學生記住20%,視覺和聽覺并用,即看書和聽講結合,可以達到30%。這些學習方法相對低效;而學生簡單陳述,記住知識可達50%,若學生給別人講解,可掌握知識高達80%。根據(jù)這一原理,我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自己陳述和給別的同學答疑。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過渡語:剛剛NaCl溶液的配制是由固體配成溶液。高考中還有一類配制,是由濃溶液配成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溶液。比如:用98%ρ=1.84g/cm3的濃硫酸配成100mL1.0mol/L的稀硫酸。它的配制步驟有什么異同?又需要什么儀器?(板書)
程序四:對比學習98%的濃硫酸配成100mL1.0mol/L的稀硫酸
師:第一步計算,算法有何不同?
生:c=1000ρw/M算出濃硫酸的濃度,第二步根據(jù)稀釋定律C1V1=C2V2,求算出所需濃硫酸的體積。
師:接著怎么做呢?還是稱量嗎?用什么儀器?(繼續(xù)追問)
生很快齊答:用量筒量取,不用稱量。第三步稀釋濃硫酸,需要燒杯,玻璃棒。(下面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搶著替前面那位同學答了。有序思考方法訓練基本達成)
師:那怎么稀釋濃硫酸呢?請一位同學用規(guī)范語言作答。
生:將量取好的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緩倒入蒸餾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師:后面的操作與NaCl溶液的配制就是一樣的了!
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兩種溶液的配制,并且掌握了一種化學學科思維方法:有序思考。這個方法在有機化學中還會多次用到。請同學們課后多反思,多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