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芬
【摘要】 ?惠州市第八中學初中語文科組將致力于部編教材的校本化教學實踐,結合部編教材的單元主題進行校本教材編寫,形成“一主多元”的課程體系,從而讓課程資源更豐富更充實?!耙恢鞫嘣钡恼n程體系中的 “一主”即以現(xiàn)行的部編語文教材為主題,“多元”即指圍繞部編語文教材,我們編寫《主題閱讀》讀本、圍繞單元主題推薦一本閱讀書籍,以及學生自己進行若干閱讀的主題讀物。在這種體系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主題文化大單元,主題文化大單元以課本中的4篇課文為核心統(tǒng)領,《主題閱讀》校本教材中的5篇美文和每單元一本推薦書形成的9篇+1本的主題文化內容。
【關鍵詞】 ?校本化教學 文化內容 主題讀物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125-01
我校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實踐實行一個學年以來,課堂效果明顯。大家都頗為贊同這種教學模式,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下面就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談談心得體會。
一、實施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
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培養(yǎng)還是要回歸到聽、說、讀、寫。而我認為學生的閱讀才是核心部分,能夠安安靜靜的閱讀書籍,就能提高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自然就要千方百計的狠抓“讀”這個核心環(huán)節(jié)。而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閱讀優(yōu)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使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yǎng)?,F(xiàn)在的語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讀書太少。學生的精力和時間主要是應對考試,‘題海戰(zhàn)術’。中學畢業(yè)了,沒有完整地讀過幾本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在我們擔憂的時刻,廣東省惠州市于2016年秋季開始使用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因此我們抓住這個時刻,開始進行了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實踐。一個學生可能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學習也會不同,如果教師成年累月只用一種教育風格來教所有學生,那么,那些用另一些方法可以學得更好的學生就不會有太大收獲。這就表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風格和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一線教學的我們也應該得到啟發(fā)。當一個主題被賦予學習的意義,我們便要圍繞這個意義尋找契合點,那么單元的目標便是契合點。我們在進一步深入的進行處理,把學生置于情景脈絡中,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認知和個人知識,學生就容易學習、記憶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當學生的個人知識與社會建立起細致可感的關系時,學習就形成了統(tǒng)一完整,學生就能在整合中成長、成熟。
二、實施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做法
1.部編教材課內文章閱讀
(一)單元導讀
讓學生對一個單元的文章進行總體的認識,先明確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如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要求學生閱讀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不同題材的新聞作品,了解新聞內容,把握各自特點,學習讀新聞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新聞本身的發(fā)展?!泵鞔_了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后,才能有目的性的提高學生這個單元的基本技能,為課外擴展奠定基礎。
(二)自主閱讀
學生用一堂課的時間對一個單元的文章進行當堂精讀,我不做任何講解,但會為每篇課文設計幾個思考題,只是學生對課文進行原生態(tài)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閱讀批注。如:第一課《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中,設計三個問題:①文章講述了什么事情?②表現(xiàn)了解放軍的什么品質?③采用了怎樣的順序來展現(xiàn)主題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批注,通過自主閱讀學生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主題和寫作順序。
(三)課文閱讀講解
在上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后,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jīng)比較熟悉,在這樣的基礎上我會帶領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內幾篇文章進行精讀和重點難點講解。這樣的課堂,以學生的自我解讀分享和老師的適當有目的的講解完成,課堂的氛圍比較輕松,重難點容易落實。如: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難點探究題:為什么按中、西、東三路軍的先后順序敘述?次序能否調整?在學生熟悉了課文后,明白課文的層次結構,在教師講解了新聞結構的基礎下,學生在主體部分能把握很快掌握關鍵點,通過分析內容和手法后得出答案。學生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自讀、導讀、合作已經(jīng)能完成課文單元的目標。接下來就可以擴展到課外主題閱讀部分了。這是一步步的嫁接并合成能力,從而內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
2.以課外主題閱讀為輔
我們備課組老師確定了課外閱讀材料后,油印后全年級發(fā)放,讓學生進行整齊的裝訂,很好的保留閱讀材料。學生拿到閱讀材料后先進行自讀,把好詞好句勾畫好、有些學生寫批注賞析、有些學生寫讀后感。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感受感觸都可以大膽的表達。如:黃文浩同學對《羅陽:用生命鑄就利劍》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觸。他說:“我們應該學習羅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負責。但是我覺得應該勞逸結合,在認真鉆研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能老是熬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就不能繼續(xù)為祖國做貢獻了?!泵鎸@個學生的說辭,我覺得他的理解也是對的,我們也應該欣賞他的大膽,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一味的贊揚,沒有提出疑問和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特色。這樣也就不自覺的形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認知。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把學生置于情景脈絡中,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認知和個人知識中,學生就容易學習、記憶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
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實踐,我們收獲了很多經(jīng)驗,但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足之處。學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并不是所以的同學都能齊步走,我們初中的一線語文老師會根據(jù)學生最真實存在的問題,不斷的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尋找更加適合所有學生進步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全部學生齊頭并進的美好愿望。愿所有的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 參 ?考 ?文 ?獻 ]
[1]《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
[2]《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