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剛
摘要:目的:針灸配合推拿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價值分析。方法: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共選取96例在本科室進行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患者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6年5月-2018年2月。根據雙盲的形式將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分為2組,實驗組和參考組,每組均分得48例。實驗組采用了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方式。參考組采用了單純針灸治療方式。分析兩組患者最終治療結果。結果:參考組治療有效率和實驗組相比,參考組較低,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小于0.05。結論:針灸、推拿聯(lián)合治療方式可應用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效果理想,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頸椎病;神經根;針灸;推拿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疾病,根據臨床資料證實,來本科室進行治療此疾病患者人數(shù)有所上升,發(fā)生率有所增高。神經根型頸椎病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針灸可有效的改善臨床癥狀,通過治療結果得知,此治療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功效[1]。但為了提升治療效果,我科室運用了推拿、針灸結合治療方式,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共選取96例在本科室進行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患者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6年5月-2018年2月。根據雙盲的形式將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分為2組,實驗組和參考組,每組均分得48例。實驗組中有23例患者為男性、有25例患者為女性,患者中年齡最低者為29歲,最高為52歲,中位年齡為40.5±1.5歲。參考組中有25例患者為男性、有23例患者為女性,患者中年齡最低者為28歲,最高為53歲,中位年齡為40.5±1.8歲。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查實后,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值大于0.05。
1.2方式
參考組采用了單純針灸治療方式,根據針灸理論為基礎,針灸主穴位為風池穴、天柱穴,配穴為后溪穴、風門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此外還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酌情的增加穴位,采取0.30*40mm規(guī)格針灸針,每天針灸時間不得少于30min,15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在兩個療程間應間隔5天。
實驗組采用了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方式,針灸方式和參考組相同,推拿方式如下:①采用舒筋法進行推拿,選取穴位:合谷穴、內關穴、手三里穴、曲池穴、風池穴、肩井穴,以單手揉按方式進行,同時還要控制力度,從輕度逐步過渡到重度,反復的揉捏;拿法:以此方式放松患者上肢肌肉、頸肩部、上背部,進行10分鐘以后按揉患者頸項部,同時聯(lián)合推肩背方式進行,以局部皮膚潮紅、發(fā)熱為最佳,每天1次;②撥伸旋轉扳法:術中患者保持作為,操作者站立在患者身后,將兩只手放置在患者枕后、下頜、頭顱中立位置處,患者下頜內收,頸部前驅10度左右,協(xié)調用力并向上牽引3分鐘左右,叮囑患者在無阻力狀態(tài)之下實施左側、右側旋轉頸部,此外還要實施傾斜訓練,時間以5分鐘為最佳,每天1次,每次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10天為1個療程,在兩個療程后間隔三天進行下個療程,共計進行6個療程。
1.3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從顯著、顯效、無效表示:顯著為患者頸肩疼痛等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頸椎功能恢復,工作和生活均有所改善;顯效為患者頸肩疼痛等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在勞動后頸椎雖有不適但并未影響工作;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為達到。治療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觀察兩組患者頸椎疼痛程度。我科室采用了VSA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頸椎疼痛程度,結果是0-10級評分法表示,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評分越高證明疼痛越重。
1.4統(tǒng)計方式
將有效數(shù)據輸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行X2檢驗,當P值<0.05時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顯著改善,參考組中37例患者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25例、有效為12例,無效為11例,有效率為77.08%;實驗組中47例患者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32例、有效為15例,無效為1例,有效率為97.91%,參考組治療有效率和實驗組相比,參考組較低,將兩組患者治療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調查,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小于0.05。
2.2兩組患者頸椎疼痛程度對比
參考組VSA評分結果為5.61±1.19分,實驗組VSA評分結果為3.59±0.65分,參考組VSA評分結果和實驗組相比,參考組較高,將兩組患者治療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調查,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且P小于0.05。
3討論
頸椎病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疾病,通過不同的分型發(fā)現(xiàn)神經根型頸椎病最為常見。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病變?yōu)轭i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同時還會涉及到關節(jié)、軟組織,同時還會引發(fā)退行性增生等情況[2]。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中醫(yī)針灸治療方式,中醫(yī)針灸在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以針刺天宗穴、頸夾脊穴為主,可有效的刺激患者穴位感受器官,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局部血液情況,緩解患者頸部肌肉組織粘連情況,從而實現(xiàn)恢復患者頸椎關節(jié)平衡能力[3]。為了提升治療效果,采用了針灸、推拿聯(lián)合治療方式,推拿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肩部痙攣情況,通過撥伸旋轉扳法、舒筋法可改善患者肌肉活動功能,提升治療效果。為了調查此治療方式實施效果,在本文中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發(fā)現(xiàn)參考組治療有效率和實驗組相比,參考組較低;參考組VSA評分結果和實驗組相比,參考組較高,可見此治療方式效果優(yōu)異。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聯(lián)合治療方式可應用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效果理想,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新合. 針灸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 哈爾濱醫(yī)藥. 2018,38(3):283-284.
[2] 李金明. 針灸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3例[J]. 光明中醫(yī). 2016,31(22):3324-3325.
[3] 李華岳,馬彥旭. 針灸配合推拿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 四川中醫(yī). 2016,34(5):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