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丹
當我剛接到這屆大班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孩子們在種種能力上與實際年齡相差甚遠。比如:生活上凡事都需要老師的幫助、提醒;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早上上學(xué)時有不少的孩子會有分離焦慮般依依舍的哭聲……甚至有一個婆婆一再對我說:“老師,不能讓我的孫子吹風,一旦吹了風就會感冒”……這樣一群時刻需要成人無微不至關(guān)心、就連自然界中的風也不能吹的孩子,如何能適應(yīng)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不由得引發(fā)了我的思考——5至6歲年齡段的孩子到底應(yīng)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雖然我們知道,孩子的發(fā)展具有個別差異性,但是為什么我班孩子大范圍出現(xiàn)差距呢?我決定先從家長入手查找原因。
于是,我通過電訪、家訪、家園QQ、日常入園和放學(xué)加強了和家長的交流。通過溝通我發(fā)現(xiàn):家長異口同聲地都說自己的孩子還小,他們什么也不會,而且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也不放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包辦……家長的一番話語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家長們對5至6歲年齡段孩子應(yīng)該具備的能力完全不了解。他們種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導(dǎo)致了孩子們種種“小班化”的表現(xiàn)。
找到癥結(jié)所在,我決定先引導(dǎo)家長走出誤區(qū)。于是組織了一次“專題家長會”。收集了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獨立進餐、盥洗、睡覺、疊被及整理玩具材料等豐富的照片,在“沙龍時間”交流時,家長們紛紛發(fā)言,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這些表現(xiàn),連連說到:“我的孩子他自己能行?!”
家長會后,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家長的慢慢轉(zhuǎn)變:少了事事包辦,而是盡量用言語或行為鼓勵自己的孩子。但讓人苦惱的事情仍在發(fā)生:早上送來孩子后圍在窗外看著吃飯遲遲不愿離開,反復(fù)摸摸是否出汗,向老師重復(fù)說著幫助換衣、提醒解便……我開始借助“家園聯(lián)系欄”的“熱門話題”拋出班級近期出現(xiàn)這些問題,讓家長們展開討論,許多家長紛紛表示還應(yīng)該付出實際行動??磥?,要根本轉(zhuǎn)變家長的認識,還得另辟蹊徑。
正當我糾結(jié)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時,幼兒園每學(xué)期一次的春游活動時間到了。經(jīng)過一番斟酌,我決定組織一次親子遠足活動。
內(nèi)容確定了,那活動要如何進行呢?為了達到我預(yù)想解決的問題,我提前找好“遠足”路線——浮圖關(guān)公園健身步道。我自己從路線的開始到結(jié)尾先走了一次:一路有崎嶇的小路、坎坷的臺階、部分路段還很陡峭、上下幾百步的險峻石梯路、有的寬有的窄……我暗自竊喜,嗯,這樣的路線對我班孩子們來說太好了,能親歷大自然、縱觀山城的風貌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晌乙搽[隱地擔憂:如何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如何才能讓家長們放心、安心的跟隨在孩子們的隊伍后面?如何才能讓孩子們自如地發(fā)揮而不受干預(yù)?
首先,我制定了詳細的活動計劃;張貼了“自愿者招募”單,招募了6名家長安全員(刻意選擇了平時對孩子比較放手的家長,并且提前給他們提好要求),招募了攝影師2名。一切準備就緒后,我通過班級QQ群通知和在“家園欄每月重點關(guān)注”中張貼了“遠足”的路線圖、活動中對家長具體的要求(不能幫助孩子攜帶物品,未經(jīng)許可不能隨意插入孩子的隊伍,過程中只能用鼓勵的語言、眼神、動作鼓勵孩子前行,除了集體入廁及飲水外不能隨意給孩子飲水……)和對孩子的要求(穿戴便于運動的服裝、自己攜帶自己的食物包、只能集體入廁及飲水、不能隨意離開隊伍……),讓家長們也心中有數(shù)。
在孩子們興奮的期盼中,家長們忐忑不安的狀態(tài)下,我們的活動如期開始了?;顒忧?,我再次向安全員、攝影師、家長、孩子提出各自的要求,在孩子們歡聲笑語中我們的“旅途”開始了。孩子們排成兩路縱隊在安全員叔叔的交叉護衛(wèi)下獨自前行,家長們尾隨其后。這時有的家長緊張地盯著孩子:“我的孩子能行嗎?”一路上在面對險峻陡峭的臺階時,有的孩子求助身邊的安全員叔叔,但安全員叔叔并沒有攙扶她,而是在一旁鼓勵:“加油,你能行!”孩子們在這樣的鼓勵聲中只能勇敢地堅持著,從最開始的不敢跨步、小心翼翼跨步到后來不再求助,而是低著頭認真地跨過每一道臺階,緩慢的步伐已比開始快些了……
途中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口渴,急沖沖遞上口杯、飲料,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累讓孩子在隊伍最后跟著,更有甚者悄悄地想為孩子解下肩上的包袱(書包)、牽著孩子的手在他的保護下行走,可這一切的行為都被我制止了,我對家長說:“請您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一定能堅持獨自行走到達終點!給他一個機會!”
一路上孩子們負重、獨立的堅持完成了3.5公里的行程(途中有幾次的停歇),家長們很是驚訝。有的家長說:“哎呀,沒有想到我家寶寶今天這么能干,能堅持走完全程?!庇械募议L說:“平時我們都小看她了,總覺得她‘小、小、小’,瞧瞧,事實證明孩子們有無窮的潛力?!庇械募议L說:“今天我們看到了從家里的‘小皇帝’成為一個會堅持的小小男子漢,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其實孩子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弱小,只要多給他機會,他是可以做到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的。”
春游活動結(jié)束后,我趁熱打鐵,請家長用書面的形式討論本次活動。有家長感悟到:我的孩子在整個活動中獨立背著包完成了全程步行,沒有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無限的潛力;有家長體會到:應(yīng)該對孩子放手。有的事情應(yīng)該讓孩子獨立完成,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有家長反思到:我們的教育,缺乏放手,遠足活動除了疲倦的身體,還收獲了超越和成就感;有家長感慨:是啊,孩子終究要長大,終究是要離開我們的庇護獨立遠航,即使生活條件都在逐日提高,但對孩子心智磨煉卻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真是苦練心智,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啊!
從家長的文字看出:他們通過這樣一次親身體驗,真正地相信了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鐵的事實勝于雄辯,家長們終于從內(nèi)心開始了轉(zhuǎn)變,切身感受到了“步道”上的精彩。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迎接孩子們每一個“步道”的精彩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