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珠
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使其貫穿于審題立意、布局謀篇以及整合素材三個階段,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各教學階段語文教師最為關(guān)心的內(nèi)容。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因此,學生的作文風格大多被限制,思維很難擺脫課堂與教材的束縛,嚴重阻礙了其寫作水平的提升。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首先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其閱歷,拓展其思維。在眾多方法中,思維導圖是最為簡單、常見的。
一、為什么要在高中階段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
由于高考制度,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都會追求成績,這種想法本身無可厚非,只要學習方法恰當,高考制度也可以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一大助力。就現(xiàn)行的高考語文試卷而言,作文以議論文為主,議論文是一種比較嚴謹?shù)奈捏w,這就顯示出了思維發(fā)散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理清思路,將原本在腦中比較混亂的信息組合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寫出來的文章往往不容易受到寫作模板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新穎性。
二、如何在高中階段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
任何體裁的文章在寫作與構(gòu)思時都離不開立意、布局謀篇與素材整合三個步驟。進行這三個步驟時,學生都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以下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出發(fā),結(jié)合具體教學案例對思維導圖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說明。
1.立意。寫作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立意。高中作文一般是給出材料,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立意,可以是根據(jù)整體材料立意,也可以是根據(jù)材料的某個角度立意。為防止學生的立意出現(xiàn)跑題或大眾化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將從材料中解讀、歸納出來的觀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置于一處,以更好地確定文章的中心論點。
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時,教師可以借機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拿來主義》是一篇精彩的議論文,觀點在當時的整個中國都有著一定的前瞻性。教師可以找一些歷史故事或者社會上發(fā)生的事件作為材料,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列出材料所有的立意角度。比如歷史上發(fā)生過的西安事變,學生可以列出“愛國主義、審時度勢、做事應當講求方式方法”等論點,從不同角度思考與寫作。
2.布局謀篇。確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學生接下來就應該對整篇文章的布局進行一番謀劃。有了好的立意,也需要好的文章結(jié)構(gòu),這也是教師一直強調(diào)列提綱的原因。多數(shù)學生之前并沒有系統(tǒng)地接受過列寫作大綱訓練,為了教學便利,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更好地謀篇布局。
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這篇課文為材料寫一篇文章。課文主要講的是拒絕變革、思想僵化的人的生活,揭示了由于這類人的存在,社會發(fā)展十分艱難。學生可以從這個立意出發(fā),利用思維導圖列出文章的大體結(jié)構(gòu),如:中心論點(要以發(fā)展的目光看待事物)、分論點(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fā)展與變化;人類歷史的進步就是源于人們思想的變革等)、論據(jù)。
3.素材整合。好文章不僅僅需要好的立意、巧妙的構(gòu)思,還需要好的素材。與小學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對比較豐富,閱讀量也比較大。因此,高中生在寫作時,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刻意搜集素材。有了素材之后,學生還應當充分注意素材整合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整合素材,讓素材之間互相配合達到增強說服力的作用,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整理素材。
還以之前的“思想變革”為主題的寫作任務為例,在進行分論點的論證時,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搜集到的素材進行整合:
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fā)展與變化? ? ? ? ? ? ? ? ? ? ? ? ? ? ? ? ?幾次工業(yè)革命的思想背景
人類歷史的進步就是源于人們思想的變革? ? ? ? ? ? ? ? 葉子秋落春生、小樹開花結(jié)果
……
綜上所述,寫作一直是我國各教育階段語文科目最為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寫作,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到高中階段寫作教學的課堂中,使其貫穿于審題立意、布局謀篇以及整合素材三個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寫作中,寫出更好的作品,提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