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情有獨鐘”,對古詩文的教學也頗有“感悟”,現(xiàn)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理性認識和有效性策略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山重水復疑無路
古詩詞意蘊深刻,情感豐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古詩詞距今年代久遠,寫作背景復雜,內(nèi)容高度凝煉,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師缺乏對教學方法的探究,使古詩詞教學僅僅停留在“解釋”的層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諧、充滿活力的詩詞藝術(shù)在教師逐字逐句的解說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號,其中所蘊含的意境美也消失殆盡。
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教學誤區(qū):①一來一去式的問答;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紹;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譯;④侃侃而談式的分析;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
筆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古詩詞的教學也是茫然的。雖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卻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學之余,不禁哀嘆“山重水復疑無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當茫然困惑之際,我翻閱《小學語文教師》2005年7-8期,發(fā)現(xiàn)這期是“中華經(jīng)典詩文誦讀”???,里面刊登著許多名師的古詩詞課堂案例、教學實錄、教學心得等。深入地解讀這些經(jīng)典的古詩詞教學實錄,名師們高超的教學設計給我們以理性的啟迪,他們精湛的古詩詞教學藝術(shù)著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創(chuàng)設詩境,在朗讀對話中感知。教師在教學時特別需要創(chuàng)設與古詩詞相和諧的情境,帶領(lǐng)學生穿越時空,如臨其境深入感受。如王崧舟老師在執(zhí)教《長相思》時,用凝煉而有詩意的導語和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創(chuàng)設詩的情境,借助書上的插圖和布景,讓學生穿越千年的時空,走進詩人的生活情景。最后,教師在音樂聲中用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范讀詩句,將靜止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立體的有生命的文本體現(xiàn)出精神的力量,激活了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了探究的欲望。
2.整合資源,在對比欣賞中品味。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學習的局限。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相關(guān)的詩詞組合在一起探討,可達到整體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3.咬文嚼字,在研詞磨句中升華。學習古詩也切忌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而須沉下來,覓詩眼,品佳句,感受詩歌的意趣和含蓄。如竇桂梅老師在執(zhí)教《游園不值》時,就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研詞磨句。在對詩中關(guān)鍵字詞的敲打研磨中,竇老師帶領(lǐng)學生們走進了別有洞天的詩意畫境,感受古詩詞教學的巨大魅力。
名師們先進的古詩詞教學理念、精湛的古詩詞教學設計讓筆者在探究古詩詞教學的道路上猶如春風拂面。真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
有了名師的引路,又有對古詩詞教學的新見地,近兩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古詩詞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樂在其中,受益匪淺。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可以有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一)整合資源,把握基點
1.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整合相同資源的古詩詞采用“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會貫通,亦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整合同一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為橋梁,可以帶領(lǐng)學生對比體會,加深理解。
3.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不僅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還可加深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二)反復吟誦,直意抒情
讓古詩詞教學彌散醉人的芬芳,教學中就必須抓住“詩眼”和關(guān)鍵詞句,細細品味文本的節(jié)奏和肌理,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感悟文本的空白意義,直指作者的心靈,進而喚醒學生的心靈。
重視朗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教師要成為引領(lǐng)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筆者在教學張繼的《楓橋夜泊》時,按照這樣的教學流程進行朗讀指導:①找出詩中描寫景物的八個詞,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描繪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滿天的飛霜、驚叫的烏鴉等),讀出自己的理解;②教師描繪意境:一個深秋的夜晚,一輪明月高掛,灑下清冷的光輝……學生誦讀古詩并說說讀后的感受;③補充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落榜回家的張繼,此時此刻是什么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再讀這首詩;④播放音樂《漢宮秋月》,教師描繪意境,師生共同吟誦詩句,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三)啟發(fā)想象,入境悟情
詩重想象。古詩詞教學中要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chǎn)生共鳴和移情,引導他們由此及彼,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再現(xiàn)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情要靠“象”去顯。貫通生活與詩句的問題,激活了學生言語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有情有趣,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始終在文本語言的內(nèi)部快樂進行。
(四)聯(lián)系生活,模仿創(chuàng)造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歌的特點,以景與情的觸發(fā)點為語言轉(zhuǎn)換樞紐,充分利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生活實踐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創(chuàng)造,提高活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贈汪倫》時,先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李白正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用桃花潭水來比喻他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之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仿照《贈汪倫》寫寫朋友、家人間的送別詩。一學生是這樣寫的:“宋捷乘車將欲行,忽聞身后告別聲。高速公路長萬里,不及胡垠送我情?!币灿羞@樣寫的:“媽媽幫我縫衣服,一針一線密密縫。綿綿紗線細又長,不及媽媽愛我情?!?/p>
古詩詞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古詩詞的無窮魅力。今后,筆者將一如既往重視古詩詞教學,讓古詩詞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金光閃爍,勵人意志,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