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揚
摘要:目的:研究并評價CT診斷應用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50例,選取時間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病理檢查和CT診斷檢查,觀察50例患者的CT診斷結果,并和病理檢查結果相比較。結果: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病理檢查結果,肝損傷19例,脾損傷8例,腸系損傷7例,胰腺損傷5例,膀胱損傷6例,膽道損傷2例,血管損傷3例。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CT診斷結果,肝損傷19例,脾損傷9例,腸系損傷8例,胰腺損傷6例,膀胱損傷7例,膽道損傷1例,血管損傷0例。CT診斷的準確率為92.00%(46/50),誤診率為8.00%(4/50)。結論:CT診斷應用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其診斷準確率較高,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損傷位置,從而為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腹部創(chuàng)傷;CT診斷;診斷結果;病理檢查
腹部創(chuàng)傷,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嚴重性創(chuàng)傷,其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逐漸增高[1]。而腹部創(chuàng)傷的關鍵問題為內臟器官是否存在損傷,若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僅僅是腹壁外傷則不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但是若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內臟受到了損傷,則可能引發(fā)感染、大出血、腹膜炎、休克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額威脅。而且內臟受損的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其病情較危重,死亡率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做到早期的準確診斷和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故此,本文旨在研究并評價CT診斷應用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在本院選取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50例,時間范圍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納入標準為:①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5歲到75歲;②經臨床檢查均確診為腹部創(chuàng)傷,且患者均接受了病理檢查和CT診斷檢查;③患者和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了研究同意書。
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統(tǒng)計,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統(tǒng)計,上限為75歲,下限為25歲,平均年齡為(50.62±11.41)歲;創(chuàng)傷原因,高空墜落8例,交通事故22例,跌倒15例,銳器傷害5例。
1.2方法
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理檢查和CT診斷檢查。
CT診斷檢查:采用島津SCT-4800rIE掃描儀器,層厚為5mm到10mm,層間距為5mm到10mm;掃描范圍為患者的膈頂到腎下極位置;若患者需要進行全腹部掃描,則需要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全部的掃描,避免出現掃描盲區(qū);在掃描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患者的腸道、腹膜后腔等組織情況;掃描結束后,選取2名以上的經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判斷診斷[2]。
1.3觀測指標
觀察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CT診斷結果,比較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CT診斷結果和病理檢查結果。
1.4統(tǒng)計方法
本文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版的核算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CT診斷結果和病理檢查結果,卡方進行數據檢驗。P<0.05,則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病理檢查,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中,肝損傷19例,脾損傷8例,腸系損傷7例,胰腺損傷5例,膀胱損傷6例,膽道損傷2例,血管損傷3例。
經過CT診斷,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中,肝損傷19例,脾損傷9例,腸系損傷8例,胰腺損傷6例,膀胱損傷7例,膽道損傷1例,血管損傷0例。
CT診斷的準確率為92.00%(46/50),其中3例血管損傷和1例膽道損傷未診斷出,誤診率為8.00%(4/50)。
如表1:
3討論
腹部創(chuàng)傷的主要致傷因素為交通事故、高空墜落、跌倒、銳器傷害等,且臨床表現多為程度不一的失血癥狀[3]。在臨床中,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病情嚴重多依據患者的損傷部位,若是患者僅僅是外腹壁損傷則病情相對較輕,但若患者出現內臟受損的情況則病情多為危重,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早期做出準確的診斷結果是很有必要的[4]。
在臨床中,CT診斷價差的適應證相對較高,可有效保證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性,并且依據患者的損傷程度對內臟受損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CT診斷檢查應用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可以準確判斷出患者的受損臟器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對損傷部位的進行損傷程度評估,從而為后期治療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有助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性。但是在進行CT診斷檢查的時候,需要操作人員熟練掌握CT掃描技術,并且注意觀察患者的損傷情況和特點,從而提高CT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誤診的發(fā)生[5]。
在本文研究中,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病理檢查結果,肝損傷19例,脾損傷8例,腸系損傷7例,胰腺損傷5例,膀胱損傷6例,膽道損傷2例,血管損傷3例。50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CT診斷結果,肝損傷19例,脾損傷9例,腸系損傷8例,胰腺損傷6例,膀胱損傷7例,膽道損傷1例,血管損傷0例。CT診斷的準確率為92.00%(46/50),誤診率為8.00%(4/50)。
綜上所述,CT診斷應用在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其診斷準確率較高,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損傷位置,從而為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王秀波,趙建明,楊軍艦,et al.DR與螺旋CT診斷急診胸腹部創(chuàng)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3):72-74.
[2]王建良.閉合性腹部外傷致腸道及腸系膜損傷CT臨床診斷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482-483.
[3]劉宇,劉建濱.胸腹部創(chuàng)傷的CT影像學表現及診斷效果研究[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7,26(5):600-602,605.
[4]侯任昉,李和蒞,黃麗.腹部創(chuàng)傷定點超聲檢查對急診腹部閉合性創(chuàng)傷的臨床診斷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7,34(5):840-843.
[5]許永明,馬炎旭,江曉勇,et al.華法林致非創(chuàng)傷性自發(fā)性小腸壁內血腫的影像學特征[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8,17(4):4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