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明
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當下的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成果與平時的教育教學融合,拓寬語文學習渠道,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微信群、微寫作、微視頻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實現(xiàn)語文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融合;方式途徑
什么是信息技術?簡單地說,信息技術就是獲取、加工、存儲、表示和應用信息的技術。信息技術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學校層面的信息技術是以多媒體與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教學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是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系統(tǒng)的基本構成要素,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新時代的教師將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使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學科課程內(nèi)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整合。
一、搭載微信群,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τ谛W生來說,他們天性愛玩。手機是當下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伴。如何發(fā)揮手機的學習功能,為學生的學習助力?我進行了如下有效探索。
(一)學詩歌,情思飛揚
“不學詩,無以言。”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亦莊亦諧的風格、深厚的韻味都是滋養(yǎng)學生精神的養(yǎng)料。課下我推薦學生通過“為你讀詩”專欄,讓他們跟隨名家學讀詩。“為你讀詩”專欄里面的古代律詩、現(xiàn)代詩歌內(nèi)容豐富,尤其是每首詩歌都配有優(yōu)美的配樂,為學生的誦讀學習渲染了濃濃的情感氛圍,效果不同凡響。學生盡情徜徉于詩的王國,可以聽名家讀,可以率性地跟讀,也可以把自己讀的錄音發(fā)到班級群里和大家分享。每天晚上,班級群異常熱鬧。金子美玲的《向著明亮那方》,錢萬成的《朋友》,李白的《將進酒》……你這童聲稚語的朗讀方歇,我那大家風范的仿讀又至。大家相互學習、相互比拼,彌補了課堂學習的種種缺陷。
(二)聽故事,博采眾長
網(wǎng)絡的發(fā)達,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的局限。在傳統(tǒng)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內(nèi)容都可以在網(wǎng)上完成,真可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但對其一味地訓斥、約束,很難奏效。為此,我把“聽故事”變成他們上課的前奏?!恫灰粯拥目防贰吨袊裨捁适隆贰栋餐缴挕返葍?nèi)容學生聽得如癡如醉,教室里再也聽不到老師聲嘶力竭的喊叫和戒尺的“啪啪”響聲。當學生內(nèi)心完全沉靜下來,我再開始上課,并且激勵他們:上課表現(xiàn)得好,老師還可以繼續(xù)播放故事。
當然,課上聽故事并不是單純訓練學生的傾聽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達能力。故事中抑揚頓挫的人物語言、精彩絕妙的場景描述都給學生朗讀、寫作提供了學習的范本。低年級不留課后作業(yè),但是睡前一個小故事我一直堅持,可以是爸媽將故事講給孩子聽,更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專業(yè)的網(wǎng)上資源。經(jīng)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善于傾聽,善于思考,讀書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班里舉辦講故事比賽,每個學生都繪聲繪色,口若懸河,儼然一個個“小單田芳”。
二、倡導微寫作,讓學生愛上作文
眾所周知,寫作是讓學生頭疼的一件事。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沒有生活體驗,二是沒有寫作興趣,三是作品沒有讀者。為了解決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我進行了如下嘗試:寫作內(nèi)容上自由,篇幅不限,可以是一句短小的心情流露,可以是一段精美的閱讀摘抄,也可以是真切的生活感受小美文。這樣學生就不會為字數(shù)咬筆頭,不會為了內(nèi)容而無病呻吟。同時,結合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我讓有條件的學生注冊QQ,通過QQ日志或說說發(fā)表自己的微寫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級微信群。這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由上傳自己的作品,設置閱讀權限:宣泄情緒的設為私密,公開發(fā)表的任由同學們隨時點擊欣賞。寫作真正成為學生傾吐心事、交流情感的最佳方式。為了調(diào)動學生持續(xù)寫作的熱情,我定期統(tǒng)計學生發(fā)表的日志、說說數(shù)量、粉絲點擊量,然后根據(jù)排行進行“寫作達人”“寫作之星”“最受歡迎的小作家”等獎項評比。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nèi)¢L補短,彼此欣賞。因為作品有了讀者,有了生命,同學們格外關注,同時,因為習作的修改、批閱更加靈動便捷,反饋更加及時,學生的寫作熱情持續(xù)高漲,寫作水平突飛猛進。
三、巧用微視頻,提高課堂效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我們再也不是“一支粉筆寫春秋,三尺講臺觀冬夏”。同時,今天的學生學習、思維、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促使我們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身為教師,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繼續(xù)重復昨天的故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內(nèi)容的極大豐富,以及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備受學生喜愛。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品讀領悟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三亞落日》這篇優(yōu)美的寫景美文時,在學生認真品讀濃濃熱帶風情的段落后,我播放了一組唯美的三亞風光圖片——藍天、白云、海鷗、椰樹,讓學生大飽眼福,舒緩的音樂撩動學生的情思,他們仿佛身臨其境,一個個驚呼真美。帶著這樣的視聽體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段落,“濃濃的熱帶風情”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之中。
微課是近幾年興起的教學手段,它時間短,知識點相對集中,學生可以不受限制反復觀看學習。課堂上使用微課可以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比如漢字的學習,很多形聲字的教學都是有規(guī)可循的,但是有些字在長時間的演變過程中變得面目全非,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挑戰(zhàn)。為了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錄制了“常用漢字的演變”微課,例舉了諸如“聽”“玉”“珠”“季”“寒”等字的演變過程。學生通過直觀的微課視頻,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識記效果,又了解到了一些漢字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對于課文中一些精彩的寫作片段的教學,我也會巧妙地插入微視頻,讓學生或者課前觀看,或者課后總結,這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記得在教學《愛如茉莉》一文時,我讓學生結合課文關鍵字詞談感受,學生從“陽光探了進來”“爸爸憔悴的面容和布滿血絲的眼睛”“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等處談了文章描寫的細膩感人。為了幫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寫作技巧,我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插播了“細節(jié)描寫,彌漫芳香”微視頻,從細節(jié)描寫的定義、分類、注意事項等方面娓娓道來。學生看完之后,對細節(jié)描寫有了很深的感受。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趁熱打鐵,讓他們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擷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個片段進行練筆。學生在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寫上尤其用工,進步很大。
多媒體教學也使作文課有聲有色,大放異彩。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我總會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異常相似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例如,我把風靡一時的“美女找茬”游戲改造一番搬到課堂,學生目光炯炯,興致昂然。為了讓學生把稍縱即逝的過程寫具體,我還會提供精心選取的慢鏡頭,如一滴水滴落的過程、蠶姑娘的蛻變過程,用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了充分的鋪墊,然后再充分地交流,學生寫起來文思泉涌,樂此不疲。
總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認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高效地組織與管理教育教學活動。在今后的教學中,只要把傳統(tǒng)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與信息化技術先進手段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一定會看到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教育春天。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