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高川
摘要:清唱劇是一種以宗教為主要題材的舞臺音樂綜合藝術(shù)作品。亨德爾的清唱劇更多地基于巴洛克時期的藝術(shù)風格基礎(chǔ)上發(fā)展創(chuàng)作。本文以亨德爾《彌賽亞》的唱詞本源與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要構(gòu)成作為切入點,希望通過此次淺析能對清唱劇的起源與發(fā)展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關(guān)鍵詞:亨德爾;彌賽亞;圣經(jīng)故事;女高音經(jīng)典唱段
文藝復興時期(1600至1750年),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里繪畫、建筑與宗教音樂等各種姊妹藝術(shù)都逐步形成了特定時代風格。在長期社會動蕩和階級矛盾中,新興的藝術(shù)家們也創(chuàng)作了屬于自己的、對宗教的藝術(shù)處理,大多通過以手工作坊,家庭,教堂,大學社團等進行展示。在聲樂藝術(shù)的發(fā)展上,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真實情感也逐漸開始被重視。
一、《彌賽亞》的唱詞本源
“彌賽亞”一詞源于希伯萊語,意為“受膏者”。后被基督教用于對救世主耶穌的稱呼。亨德爾的《彌賽亞》中的唱詞基本出自《圣經(jīng)》中關(guān)于彌賽亞的故事為依據(jù)。
在《舊約·彌迦書》的故事記述中:猶太教相信,彌賽亞的王國下,以色列民將全部回歸耶路撒冷,萬民都將歸順亞伯拉罕的主,以撒的主,雅各的主,世界將會迎來和平,昔日的惡人將從善,會使仇敵變成朋友。而人們相信,橄欖山是彌賽亞的王國開始的地方。在彌賽亞到來前會有苦難和戰(zhàn)爭,而在彌賽亞來到后,在政治上和心靈性上拯救和治愈,并重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恢復對至高主的敬拜,恢復以色列往昔的宗教法庭及推行猶太律法,并將在以色列建立一個政府,成為世界所有政府的中心。同時,許多猶太人相信,每個猶太人身上都有成為彌賽亞的潛質(zhì),有些人尤其接近彌賽亞,但他們沒能完成自己生時的任務(wù),故這人就沒能成為彌賽亞。(1)
在希伯來語經(jīng)卷有不少預言提到彌賽亞一生中的不同階段,這樣的宣稱包括:1公元前8世紀,圣經(jīng)的彌迦書預言,偉大的君王彌賽亞會在伯利恒的小城出生,以色列有兩個城都叫伯利恒。預言清楚指出,彌賽亞會生于又叫以法他的那個伯利恒,也就是大衛(wèi)王的出生地。2公元前6世紀,圣經(jīng)的但以理書預言,從頒布諭旨修復、重建耶路撒冷起,經(jīng)過六十九個“七”的時期,稱為“彌賽亞”的領(lǐng)袖便會出現(xiàn)。這段時期的每一個“七”指七年。根據(jù)圣經(jīng)和世俗歷史的記載,重建耶路撒冷的諭旨在公元前455年頒布,因此,從那一年算起,483年(69×7)之后,也就是公元29年,彌賽亞就會出現(xiàn)。上帝耶和華在那一年用圣靈膏立耶穌。當時耶穌成了“基督”(受膏的救主),也就是彌賽亞。(2)
在《新約》中有這么個觀點:舊約圣經(jīng)一直提及的彌賽亞就是木匠出生的拿撒勒人?!凹蚁怠薄邦A言”“承認”是基督教方面的主觀宣稱,而非客觀描述,也未體現(xiàn)其它宗教和非宗教界的觀點。比如猶太教與基督教在耶穌身份上自古以來就有根本分歧。
但在世界上廣泛傳唱的亨德爾經(jīng)典清唱劇《彌賽亞》中,卻是一件別具一格的音樂作品,它的內(nèi)容涵蓋了《舊約》與《新約》中的故事,側(cè)重于對”彌賽亞”本身進行思考,通過旁觀者的口吻對基督的”誕生、受難、復活”間接、象征性的方式敘述。雖然《彌賽亞》的詞作者詹寧斯對亨德爾的創(chuàng)作并不十分滿意,認為《彌賽亞》的音樂與他創(chuàng)作的歌詞并不匹配。但這并不影響清唱劇《彌賽亞》的廣泛流傳。反而更加說明了唱詞的本體是源于《舊約》《新約》故事,但并非照搬,而是藝術(shù)化的創(chuàng)作。
二、亨德爾清唱劇《Messiah》的創(chuàng)作和首演與流傳情況
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世界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18 世紀初在哈勒城的一個普通老百姓家庭里出生了,誰也沒有能預測到他的出生,會影響著、甚至轟動一個時期的音樂風格和走向。他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管風琴和作曲,由于天分極高不久就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和藝術(shù)指導。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種宗教音樂提不起興趣,覺得枯燥乏味,缺乏人性彰顯,發(fā)覺內(nèi)心更加認同世俗音樂。在1703年遷居德國漢堡——當下具有民族歌劇創(chuàng)作活力的城市,從此開始了他的歌劇創(chuàng)作。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46部歌?。ㄆ渲杏行┦菤v史體裁,還有一些是神話題材的作品),30余部清唱劇(26部英語清唱劇,2部意大利清唱劇,2部受難清唱?。?,約40首奏鳴曲(一半是獨奏奏鳴曲,一半是三重奏奏鳴曲),36首協(xié)奏曲(18首鍵盤協(xié)奏曲,12首大協(xié)奏曲,6首木管與弦樂隊的協(xié)奏曲)和100余首康塔塔(大部分是世俗題材)以一些管弦作品及樂隊組曲(如《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3)。
(一)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的創(chuàng)作
亨德爾初到英國,猶如一股清新的風,給長期低迷的英國音樂界重新帶來了生機。他深受國王(女王)寵愛,在宮廷里供職,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宮廷音樂和意大利式歌劇。但這樣的“貴族音樂”不受下層民眾的歡迎,用意大利語演唱的歌詞、令人感到乏味的故事情節(jié)限制了普通英國民眾對音樂的理解。世界上第一部英語音樂劇《乞丐的歌劇》于1729年在倫敦上演,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這對以亨德爾所代表的所謂貴族音樂創(chuàng)作集團提出了挑戰(zhàn)。此后,嫉妒亨德爾的朝臣開始在國王耳邊進獻誹謗,令他經(jīng)營的歌劇院倒閉。這些打擊對亨德爾無疑是巨大的。
1735年,歌劇這一門藝術(shù)形式,在英國的狂熱勢頭漸漸遠去。這時亨德爾已經(jīng)50歲,歌劇大勢已去的情勢,讓他耗費精力和心血創(chuàng)作的歌劇作品,付諸東流,導致生活狀況日益窘迫,大環(huán)境的打壓下,他被迫成為一個窮困潦倒大漢,負債累累。這時當下著名的英國青年作曲家查理·詹寧斯——是亨德爾早年在英國結(jié)交的摯友,兩人志同道和,對音樂作品也有靈魂交涉般的默契理解——向亨德爾寄出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3部清唱劇的基礎(chǔ)腳本劇本:《Soul》、《彌賽亞(Messiah)》、《Belshazzar》,亨德爾欣喜萬分,這3個劇本讓他仿佛看到了一絲生機和光明。
亨德爾在深入研究劇本后,劇本中的宗教色彩讓在這個時期的他非常著迷,不再像之前那樣感覺枯燥無味,經(jīng)歷過生活和社會以后,這次的接觸讓他感覺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可以擺脫了當下世俗的困擾。尤其在深入的研究《彌賽亞》的劇本后,亨德爾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仿佛得到新生,在1741年9月,在得到無限靈感與力量以后,歷經(jīng)短短20多天,亨德爾創(chuàng)作出了驚為天人的清唱劇——《彌賽亞》。
(二)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的首演與初期流傳
1742年4月13日,亨德爾接受了愛爾蘭副總督的邀請,《彌賽亞》成功在德國柏林新音樂大廳首演。海報上寫著:“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爾舍醫(yī)院的利益而演出?!笔籽菽翘熳鶡o虛席,獲得極大成功。
1743年3月23日,《彌賽亞》在倫敦首演,在上演時遭到英國一些偏執(zhí)且極度虔誠的基督教徒們的阻攔,他們認為亨德爾在舞臺上扮演這些角色,海報上印刷這些文字,是對神圣的侵犯和不尊重。這次動亂的阻攔對演出的負面影響很大,同時也驚動了上流社會,從而使上流社會的高層階級也對亨德爾進行施壓,就在上流社會也對這位才子實行抵制之時,驚動了英王喬治二世,他親臨演出現(xiàn)場,并在第二部分終曲大合唱《哈利路亞》演出時,被莊嚴和神圣的所傾倒,嚴肅的站起聆聽。之后作為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延續(xù)到今。(4)
后來有指喬治二世要擁護《彌賽亞》的地位不因過多演出而受損,他下旨禁止出版和隨便演唱這部作品;每年只在春天演出一次,且只有亨德爾本人才有指揮資格。
(三)清唱劇《彌賽亞》在亨德爾逝世后的重大演出及在中國的流傳情況
1859年在倫敦,亨德爾100年逝世紀念會,合唱團高達2765人,樂器460件。
1869年,在美國波士頓<和平節(jié)日慶>演出,萬人大合唱
在中國的20世紀30年代初期,《彌賽亞》逐漸進入中國人民們的視野,逐步被接受這種新式的宗教音樂。1935年12月,中華民國工部局樂隊與上海歌唱會合作,在蘭心大劇院演出了《彌賽亞》舉行慶賀耶穌誕辰的主題音樂會。
1948年,《彌賽亞》在臺北中山堂首次正式公演。
1956年,在香港首演《彌賽亞》,樂隊由著名的樂團——圣樂團組成。
2001年12月7日,由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原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出《彌賽亞》,地點:北京音樂廳。(6)
2002年11月30日,由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青島交響樂合唱團演出《彌賽亞》,地點,青島人民會堂。(7)
2006年9月11日,上海歌劇院建院五十周年系列演出《彌賽亞》于上海東方藝術(shù)中心音樂廳在上海首演。此次演出由著名指揮家約翰·內(nèi)爾森大師執(zhí)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由上海歌劇院合唱團與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組成,女高音獨黃英、女中音(高男高音)拉里·沙佐。
2013年,11月27日 東方藝術(shù)中心演出亨德爾合唱《彌賽亞》指揮丹尼斯·肯那,男高音多米尼克·莫阿勒斯(丹麥),以及上海巴洛克室內(nèi)樂團的加盟出演。
2017年12月15日,第71屆《Messiah》慈善音樂會,在臺北懷恩堂舉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與歐美國家的交流溝通更加密切,中西方藝術(shù)文化交流更加豐富多元。其中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作為一件西方音樂藝術(shù)瑰寶逐漸被我國音樂人、音樂愛好者了解、欣賞、熟知。
三、《彌賽亞》的音樂結(jié)構(gòu)——以女高音經(jīng)典唱段為例
(一)清唱劇《彌賽亞》全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21分曲,以耶穌降臨的預言和他的誕生為故事主線;
第二部分:第22至44分曲,以救贖的信息和耶穌為全人類的犧牲為故事主題;
第三部分:第45至58分曲,主要圍繞耶穌的復活和最終的審判的故事發(fā)展。
(二)清唱劇《彌賽亞》中女高音參與的唱段部分有:
1.在《彌賽亞》第一部分里,女高音分別扮演敘述者(14、18分曲)、天使(15分曲)、民眾(16、20分曲)等角色:
第14分曲《There were shepherds》-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第三方角色敘述,展示出:看哪!野地里有牧羊的人,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
第15分曲《And the angel said unto them》-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天使的角色敘述: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因為在大衛(wèi)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第16分曲《And suddenly there was with the angel》-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虔誠的民眾角色敘述:忽然有一天,天時出現(xiàn)了?。?/p>
第18分曲《Rejoice greatly oh daughters of Zion》-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第三方角色敘述:啊,錫安的兒女,歡呼吧,看,你們的王向你們走來,他是正義的救主,他向萬民宣布和平!)
第20分曲《He shall feed His flock (Contralto & Soprano)》(此曲女高音與女低音以兩名群眾的角色詮釋:他必象牧人牧羊自己的羊群,引導他的小羊)。
2.在《彌賽亞》第二部分里,女高音主要扮演民眾的角色:
第38分曲《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虔誠民眾的角色敘述: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足跡何等佳美)。
3.在《彌賽亞》第三部分里,女高音主要扮演民眾(45分曲)、智者(52分曲)等角色:
第45分曲《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堅定不移的民眾角色敘述: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后,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
第52分曲《If God be for us,who can be against us?》-Soprano(此曲女高音以忠誠之至的智者角色敘述: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誰能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呢?)
(三)清唱劇《彌賽亞》中女高音經(jīng)典詠嘆調(diào)選段分析
在7首女高音詠嘆調(diào)中,最著名并且聲樂學習者傳唱度比較高的兩段分別是第18首《Rejoice greatly oh daughters of Zion》和第52首《If God be for us,who can be against us?》。
《Rejoice greatly oh daughters of Zion》這是整部《彌賽亞》中“最歡快的樂曲”。錫安、耶路撒冷、大衛(wèi)城在《圣經(jīng)》里是同一個地方的三種稱呼。錫安的兒女指的就是上帝的百姓。此曲歌詞唱的是“快樂,歡呼,要喊叫”,而原出處的經(jīng)文在描繪上帝的百姓迎接君王彌賽亞來臨的場景時,用的是“大大喜樂”,都是敘述抑制不住的喜悅和激動不已的心情。因此亨德爾在一開始就用逐步向上推進的旋律、“眾多的十六分音符、活潑的伴奏”、長長的“拖腔”來表達那份欣喜、愉悅、載歌載舞,歡呼和平之君惠臨耶路撒冷的情形,讓人回味。(8)“在意大利風格小提琴助奏與通奏低音的大鍵琴伴奏和號角花彩激昂情緒配合下,女高音以輕盈的聲線唱出了那份歡喜之情?!保?)
《If God be for us,who can be against us?》這首樂曲的風格典雅、高貴,有著濃郁的古典巴洛克風格,是“一首態(tài)度嚴肅,決心堅定、風格詠的嘆調(diào)。伴奏有通奏低音、銅鈸和小提琴,其中以小提琴助奏最為重要(10)。此曲流露出,在上帝懷抱中的安穩(wěn)和被上帝稱為的釋放,猶如住在堅固磐石上的房子里,品嘗著醇香的咖啡,體驗著咖啡香氣環(huán)繞的感覺。同時,又能感覺到死而復生的耶穌在上帝的身邊為眾信徒代求,尋求一道堅固牢靠,而又安全溫暖的保障。
(四)清唱劇《彌賽亞》中女高音經(jīng)典唱段的演唱準備
在演唱《彌賽亞》的女高音作品時,需要在呼吸和斷句技巧方面深入研究和剖析,對于氣息的良好控制對一首音樂專業(yè)性和完整性的至關(guān)重要?!稄涃悂啞分信咭舻脑亣@調(diào)風格多變,且經(jīng)常運用花腔、長音、跳音的技巧。與此同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尤其是宗教音樂,還未完全脫離主調(diào)音樂。有時會出現(xiàn)旋律性不強的片段;并根據(jù)歌曲情緒變化,運用一定的特殊變化音。這些要求演唱者對每一個樂句把握精準、干脆利索、風格明確、收放自如。
《彌賽亞》全劇運用的語言為英語。在語言上要格外注意把握當時風格下的英語發(fā)音,比如《If God be for us,who can be against us?》中的“If”這個單詞,在《彌賽亞》的演唱風格中“If”應發(fā)音/i/音,與當代生活中的口語交流、美式英語有所不同。因此,在演唱之前有必要對語言發(fā)音做到精準的把握,因一音之差很有可能導致全曲傳達的意思造成很大改變甚至產(chǎn)生歧義。
四、結(jié)語
清唱劇《彌賽亞》雖然源于《圣經(jīng)》的故事,卻超越了宗教音樂的束縛,成為一種廣泛流傳的音樂藝術(shù)精品。經(jīng)過亨德爾對劇本的領(lǐng)悟和鉆研,加上其優(yōu)秀的音樂天賦和創(chuàng)作歌劇時積累下的經(jīng)驗,用自己獨特而美妙的音樂語言,將這一嚴肅的主題表達出來。清唱劇《彌賽亞》的出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終止并更新了人們對傳統(tǒng)宗教音樂的傳統(tǒng)看法和認知。在清唱劇《彌賽亞》中融入豐富多彩的人文精神彰顯了亨德爾一代音樂大師在藝術(shù)上追求人性解放的探索與智慧。
注釋:
《彌迦書》(又名《米迦勒書》)出自《圣經(jīng)》舊約
《路加福音》(出自《圣經(jīng)》新約四本福音書中的一本)
《亨德爾歌劇選》,安徽文藝出版社,作者 賈棣然,出版時間 2011-1-1,(P2-P5)
李友玲.由《彌賽亞》看亨德爾的清唱劇創(chuàng)作成就.{J}《作家》,2011(14)
The Boston Globe.2009-12-19
《藝術(shù)探索》2008年,第22卷,第三期(總第88期)
《藝術(shù)探索》2008年,第22卷,第三期(總第88期)
《神曲講座》系列,朱貴金(牧師)
邵義強著,《巴洛克樂曲賞析》,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86頁
邵義強著,《巴洛克樂曲賞析》,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49頁
參考文獻:
[1]田可文.亨德爾[M].東方出版社,1998 年 11 月1日,第一版.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7版.
[3]羅曼·羅蘭著,嚴文蔚譯.亨德爾傳[M].外國音樂家傳記叢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9月.
[4]陳小魯.基督宗教音樂史[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年2月1日.
[5]蔡良玉.西方音樂文化[J].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1月1日.
[6]邵義強著.巴洛克樂曲賞析[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7]馮志平.西音樂史與名作賞析[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8]董建華.淺談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征[D].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2月21日.
[9]黃麗.亨德爾清唱劇《彌賽亞》在中國的接受初探[J].藝術(shù)探索,2008年6月,第22期,第3卷.
[10]賈棣然.亨德爾歌劇選[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