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順 趙章彬
“潛臺詞”是一種戲劇術語,指在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出來的人物用意和劇情本意。比如,同樣是一句“你好”,當你是面對久違的親朋,或是面對常見的熟人,又或是面對宿敵時,說出這兩個字,其口氣可能大相徑庭。這就是潛臺詞的作用。
日常生活不是演戲,人生不是專門為了做給人看的一番表演。但俗話說:“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人生和戲劇也有相通之處。我們每個人既是自己人生的“劇作者”,又是“演員”。因此,我們每個言行舉止的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劇本”,包括“臺詞”和它背后的“潛臺詞”。
人生的潛臺詞,往大了說,是你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往小了說,是你行為的具體動機、目的、偏好和品位,等等。這些是你人生真實地位、經歷、需要、追求和能力的自然凝聚。它們就是你的真實,這一點不會有假。但在文化多元、世事紛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只在意“臺詞”,只注意到說的是同樣的“臺詞”,卻沒意識到有的“潛臺詞”另有所指。這就使得許多事情變得復雜起來,真假難辨、善惡混淆、是非顛倒的事,也時有發(fā)生。
比如,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這無疑是很好的,有的地方卻借此大興土木,興師動眾翻修“古跡”,用新的金碧輝煌代替原有的古樸滄桑……有的則忙于“從娃娃抓起”,組織孩子們煞有介事讀古書,穿古裝,磕頭作揖,全然不顧孩子們的需要和感受……還有的地方,修建刻有古代詩詞的“文化墻”,用大量錯別字和“二十四孝圖”之類充滿腐朽氣息的故事,樹起“文化墻沒文化”的樣板……試問:這像是中華文化本身的風格嗎?回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思业摹皾撆_詞”里,可能并不在意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怎樣才能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們在意的,不過是借此之名“發(fā)展文旅”而已。
還有,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一些地方不顧忌地域特色和區(qū)域審美觀念的差別,不在構建形神兼?zhèn)涞拇彐?zhèn)上下功夫,而是按照城市中舊城改造的思路,照抄照搬,熱衷于“大拆大建”。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傳統(tǒng)村落布局和環(huán)境風貌遭到破壞,歷史文化失去傳承。究其深層次原因,還是由于對“美麗”二字理解不同。
一旦形成了“好話人人都說,實話沒得用場”的氛圍,對“臺詞”精益求精,卻與潛臺詞背離的情況,就會成為一種潛流。這一點,在腐敗干部的表演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落馬貪官們的講稿,哪個不是寫得冠冕堂皇、正氣十足?而且他們念稿時,也從來是一絲不茍,不敢差一個字的。這說明什么?因為稿子是由別人對照“正確的臺詞”編寫出來的,與他自己究竟怎樣打算毫不搭界。所以,他的潛臺詞只是“不要念錯”!
臺詞和潛臺詞都是文化。林林總總的事例證明,就像紙包不住火,在有些人那里潛臺詞才是最真實的。大家都認同“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好干”,就是在認同和弘揚一種優(yōu)質文化。但究竟是“真好”還是“假好”,區(qū)別往往在于潛臺詞。有人總是擔心說錯話,做錯事,給自己惹禍,如果他只想在背誦臺詞和表演技巧上下功夫,卻不知道從端正“三觀”和提升自己做人做事的品位上用力,那么他也是舍本逐末,一定會洋相百出的。
若子薦自《寧波日報》2019年10月10日陳明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