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桃
摘要:朗讀是語文課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語文科教學任務。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幾乎每篇精讀課文的練習中都有這樣一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見朗讀課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朗讀作為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在朗讀過程中能發(fā)揮“有聲語言”的藝術作用,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成了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朗讀;語文教學;小學生;語感
朗讀有助于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于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也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朗讀還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好方式。但是,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中,朗讀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諸如農村孩子的語言不規(guī)范,學生們說普通話的基礎也很薄弱,老師指導朗讀也是比較困難。再者是不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孩子朗讀的多少,朗讀的好壞,家長很少關注,他們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忽略孩子的口頭的朗讀作業(yè)是否完成,這就造成孩子朗讀的時間少之又少。以及接觸朗讀的面比較狹窄和缺乏興趣及正確指導,由于學生接觸到的朗讀面狹窄,所以他們缺乏朗讀的興趣,朗讀習慣也沒有很好養(yǎng)成,朗讀時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多種形式激發(fā)朗讀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我認為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達到有效朗讀的目的,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朗讀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采用示范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比賽讀、問答式朗讀等多種方法,特別是范讀引路,使學生讀有導向,我們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以此感染學生;還有通過表演讀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感受朗讀的樂趣,以提高他們朗讀的能力。如:教學《狐假虎威》時,我布置了相關場景,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朗讀表演,邊讀 邊想象看見狐貍和老虎后的不同表現(xiàn),學生邊演邊說,再現(xiàn)了課文中的情景,同時在表演中還加入自己的言行,通過運用活潑生動的表演朗讀,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還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重視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此外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必須先指導學生做好朗讀前的預習工作,如:預先解決文中的難字生詞,每一篇課文中都有新的生字生詞,如果學生在沒有掃清字詞障礙,沒有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結果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先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預先解決難字生詞,通過初讀課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及課本后面的生字表或者請教別人等方式,先把文中的生字生詞讀準,讀流利,進而初步感知課文,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朗讀的良好習慣,也為感情朗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提高朗讀能力的一個關鍵,學生朗讀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加字、漏字、讀錯字。還有些學生讀書的姿勢不正確,拉長聲音,或一字一頓、一詞一頓形成唱讀等毛病。我在教學時,要求學生朗讀時坐姿端正,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現(xiàn)讀錯、加字時一定要令其糾正,直到讀正確為止。同時對不同課文、不同段落、不同句子的停頓、語氣、語調、語速等的處理反復進行悉心指導,避免學生讀破句,還提醒學生朗讀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談話的語言,不要唱讀或快讀,做到朗讀流利,語句流暢,語氣連貫,語速適中,切實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讀時聲情并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恰當掌握語音的緩慢,語氣的輕重,能大大提高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從而讓他們產生更美好的體驗。在教學中我不僅經常運用示范讀幫助學生糾正輕聲、重音等方面的問題,如:“的、呢”,姑“娘”,媽“媽”等,而且還在指導學生讀好長句、正確停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如通過劃停頓符號來指導學生正確朗讀,這樣可以使學生覺得困難的句子變得簡單易讀,學生不僅能掌握讀長句的本領,也能明白句子的含義,在充分的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感悟,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三、注意方法,多方舉措使學生主動朗讀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當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時,老師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權,激活參與,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中進一步掌握朗讀的技巧,比如采取自讀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以此喚醒學生的靈感,激勵創(chuàng)造,關鍵的時候還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為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的效果,我注意引導學生聽一些好的朗讀作品,幫助他們理解性地朗讀,讓他們明白朗讀好一篇課文,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聽眾都是一種美的享受。我們還在班中創(chuàng)建了圖書角,并讓學生帶來符合他們閱讀的書刊,到學校圖書室借來書籍,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利用閱讀課及課余時間朗讀,使班中學生人人有書讀,人人大聲讀。這樣,學生不僅找到了朗讀的樂趣,還為讀流利、讀出情感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小組或個人的朗讀比賽,在比賽中注意發(fā)音的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并按照個人表現(xiàn)適當獎勵,使學生愛上朗讀。再次,我還充分利用好家長的資源,比如:開家長會使家長們明確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回家朗讀課文給家長聽,讓家長把孩子的朗讀錄音上傳班群分享等,使家長們對孩子朗讀引起足夠的重視,讓孩子主動朗讀,愛上朗讀。
四、結束語
朗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學習語文才能自然而順利,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規(guī)范語言,拓寬朗讀面,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即可達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雅芝.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5(12):123-123.
[2]秦紡英.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 學周刊, 2011(33):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