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亮山
摘要: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唯有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科學實驗課,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動手操作等能力。一些剛開始從事小學科學教學的老師,畏懼實驗教學。因為科學實驗準備實驗器材煩瑣,實驗過程耗時且難組織、難成功,實驗后還要整理器材。
關(guān)鍵詞:準備;任務;分析;求是;交流
科學實驗是科學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課的精髓所在,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它如何難以準備,難以組織,難以成功和耗時而放棄科學實驗課,因為,對于任何人來說,枯燥無味的講述都是絲毫不感興趣的,而只有科學實驗才能煥發(fā)他(她)們的青春,激發(fā)他(她)們的求知欲。也只能通過科學實驗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掌握科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觀察、思維、想象、分析、判斷、探究、合作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上好科學實驗教學課呢?我是這么認為的:
一、要做好實驗準備,確保實驗能順利進行
實驗前,老師必須全方位思考,根據(jù)實驗的需要準備好相應的儀器和材料。所有的儀器都要認真檢查,并進行反復的實驗操作,還要預計實驗中有可能發(fā)生的諸多問題,確保實驗操作能成功。一旦發(fā)生這些問題,正確處置以較好地駕馭課堂。
二、要讓學生明白本堂實驗課的目的和任務,確保有的放矢的操作實驗
只有讓學生知曉本堂課的實驗目的、任務,他(她)們才會思考實驗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并設計實驗去研究,在實驗中才會有目的的去觀察、思考、比較、總結(jié)。有的實驗難度較大,可能學生實在想不出來,教師應該給予提示。
我在組織學生做“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時,先向?qū)W生交待清楚: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電路中使用兩節(jié)電池時,電池有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使用兩個小燈泡時,小燈泡也有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這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分別稱為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F(xiàn)在,我們先把兩節(jié)電池串聯(lián)起來和并聯(lián)起來使用,看各有什么特點?先猜一猜再做。學生有了這樣一個目標,不難發(fā)現(xiàn):電池串聯(lián)比并聯(lián)時燈泡亮些。
然后,再組織學生把兩個小燈泡串聯(lián)起來和并聯(lián)起來使用,看各有什么特點?這時學生很快地得出結(jié)論:燈泡并聯(lián)比串聯(lián)亮些。
三、要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理解實驗結(jié)論
有些實驗還需老師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幫助學生理解,以更好的掌握知識。像上面這個實驗,得出實驗現(xiàn)象后,不管學生有沒有提出來,老師都應該向?qū)W生解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兩節(jié)1.5V的電池并起來,是兩條線路,電壓還是1.5V,而兩節(jié)1.5V的電池串起來,是一條線路,電壓是兩個1.5V,所以,燈泡會亮很多,甚至是原來的兩倍。
四、尊重實驗結(jié)果,真心相待學生
盡管實驗前多方預測,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因素的干擾,還是有可能發(fā)生沒能預測到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必須尊重實驗結(jié)果,決不能敷衍,讓學生產(chǎn)生疑惑,而應該認真查找、分析原因,以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一次空氣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實驗,課前我已布置各小組研究設計實驗方法,并在上課前準備好相關(guān)儀器和材料。實驗完成后,我點名讓學生說說本組的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A同學說:“我們組設計的實驗是將帶有玻璃管的橡膠塞塞緊平底燒瓶,再用事先調(diào)制好的肥皂水抹在瓶口,然后用手捂住燒瓶給燒瓶加熱。然后看到肥皂泡鼓起來了,一松手,肥皂泡又收縮回去了。這說明,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边@時,我反問:“你說的熱脹好理解,那冷縮如何理解呢?你們是怎樣讓空氣受冷的呢?”A同學回答說;“我們用手捂位燒瓶,瓶口的肥皂泡鼓起來了,說明燒瓶將手的熱量傳給了燒瓶內(nèi)的空氣,使空氣受熱,溫度升高了,而當手離開燒瓶不再給瓶內(nèi)的空氣傳熱了,瓶內(nèi)的空氣自然就會冷卻下來,這個時候原來鼓起的肥皂泡縮回去了,說明空氣受冷體積縮小?!边@時,B同學站起來說:“不,我們這組的實驗結(jié)果不同,我們用手捂住燒瓶時,肥皂泡沒有鼓起來?!蓖M的同學也跟著附和,也有同學說,好像肥皂泡還往里面凹下去了。于是,我招呼其他組同學稍事休息,并叫那一組同學重做這個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也是“熱脹冷縮”。這時,有一位同學顯出很疑惑的樣子,小聲說道:“那為什么之前做的又不一樣呢?”我看到他那疑惑的神情,并環(huán)視了他們的實驗桌,發(fā)現(xiàn)他們桌上有一盆還冒著熱氣的水,并問:“你們這杯水是……”我這才知道他們之前設計的是用熱水給燒瓶內(nèi)的空氣加熱,后來看到別組同學用手捂著加熱,于是就改成了用手捂,而在這之前有一位同學將燒瓶按在了熱水里,我這才知道了造成實驗不成功的原因。接著,我把這個情況分析給B組的同學聽,這才讓他們疑惑的神情沒了,臉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五、與家長勾通和交流,爭取家長的支持
不少科學實驗課的器材都需老師臨時采集制作,而老師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采集范圍也受到局限,光靠老師是很難準備好,或者說會耽誤老師鉆研教學的時間。因此,很多時候需要學生配合。若讓學生配合老師準備,沒有家長的支持,問題是難以解決或是無法解決的。例如說做生態(tài)平衡實驗,需要準備小魚、田螺各水草、浮萍等,這些材料必須依靠家長,不然安全就難以得到保障了。因此,科學老師必須要與家長勾通和交流,爭取家長的支持。
那么,怎樣與家長勾通交流,爭取家長的支持呢?我認為,科學老師可以通過會議、走訪、電話、QQ群和微信群或放學家長在等候孩子的時候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和交流,甚至比語文、數(shù)學老師還要更多。因為,在家長看來,科學不是主課,不是那么重要。只有讓家長多了解科學,知道科學的重要性,家長才會重視科學,才會很好地配合孩子。其次,多分享一些孩子們實驗探索的照片和成功的實驗,以及孩子們好的在校表現(xiàn),同時,還要強調(diào)一些有關(guān)采集制作實驗材料時的安全注意事項,以示老師對孩子和家長的關(guān)心。
總之,作為一個科學老師,如果擁有一顆甘愿為學生燃燒的蠟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用心準備,精心組織,耐心指導,真心相待,誠心交流,就能讓孩子們在科學的海洋中翱翔,探索科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