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設置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準則,有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因此,對于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小學生來講,小學思想品德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應該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思想品德的教授。本文將圍繞任何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展開敘述。
關鍵詞:體驗式;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法
一、引言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是培養(yǎng)健康心理和健全心智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開展,依據(jù)課本內(nèi)容有效地對學生的道德標準以及判斷準則進行及時的矯正和修整。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上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感悟和理解,接下來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并介紹幾種應用策略,為思想品德教學貢獻應有的力量。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小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到應該學的基礎知識,而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地體會到生活與課堂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課堂所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利用情感與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通過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起到強化記憶以及調(diào)節(jié)等作用,保證學生能夠盡快掌握所學知識,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還可以學生認識到體驗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對于此種教學方法的興趣,使學生幾種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中也起著連接生活與課堂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體驗生活的實際情況,并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在熟記知識點的同時,加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極大的解決了小學生經(jīng)歷少、經(jīng)驗不足的問題。
例如:在人教版《我在集體中成長》,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先向同學們講述,每一個在世界上的人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都是與集體密不可分的,每個人都存在于某一個集體中,而其所有的行為都會對集體產(chǎn)生影響,同時集體也是每個人的依托,其可以為每個人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大軍可以在這個活動空間內(nèi)進行相應的活動。只有在集體合作中,才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接著向同學們舉例無論生活在何處,無論處在哪個年齡階段都會與集體產(chǎn)生關系,在教室中學習也是在一個集體中,在小組里討論也是在一個集體中,同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如吃飯、睡覺以及生活等行為,也是在家這樣一個集體中。由此可以看出,集體與個人相互依存,個人是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個人的發(fā)展也需要依托于集體。最后,合理利用上課時間,讓同學們分別進行小組合作完成一道題目,再由同學分別單獨完成,讓學生體驗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明白集體的益處。讓同學到講臺上進行交流和探討,將集體的概念深刻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明白不僅僅只有學生一個人,還有其他人。在做事時也不能只以自己為中心,還要考慮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三、構建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進行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將自己與課本出現(xiàn)的案例隔離開,認為自己不會遇到或者不會與案例中的主人公做出同樣的事情,因此,在上課時就容易出現(xiàn)不集中注意力,不聽老師的講解,只是單純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情況。這樣會導致學生在沒有較好的理解知識點內(nèi)容的基礎上做出沖動、莽撞的事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同時,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內(nèi)容中的案例與現(xiàn)實生活不存在較多的聯(lián)系,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對教學內(nèi)容的真正含義以及主旨不能較好地理解,而教師也沒有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無法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使學生脫離了課堂學習的氛圍,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向同學們提出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進行分析和建議,使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針對思想品德的教學案例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設置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此問題。只有這樣在以后遇到相似情況時,學生才能游刃有余,將課本中的知識代入進去,選擇最正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人教版《我的角色與責任》,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在簡單的介紹一些概念性的問題后就可以向同學們提問:“你們知道最為一名老師的責任是什么嗎?”這時學生就會回答教書育人,教師可以接著問:“那么作為一名學生,一個孩子的你們的責任是什么呢?”這時不要求學生能夠立即答上來,而是讓學生們進行思考:“作為一名教師或者學生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在平時的生活實踐或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有哪些體現(xiàn),二者有怎樣的聯(lián)系?”,并組織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提出自身的看法,并通過深入交流之后進行分析總結,由組內(nèi)同學整理出答案,并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可以在答案展示完成后,停頓一段時間后繼續(xù)問:“那么這些責任怎樣做才算是承擔吶?”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繼續(xù)這一單元的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到這一單元的主人公身上,方便更好的引起同學們的情感共鳴。
四、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保持課堂內(nèi)外統(tǒng)一
學生在課堂上會進行很對思想品德知識點的學習,但是卻很難將這些知識點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導致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思想品德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效果,由于實踐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因此需要教師針對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實踐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深入挖掘?qū)W生的潛能,針對生活實踐中的各種情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進行分析與掌握,增強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知識運用能力。為了防止高分低能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將學生帶到學校外面進行一次真真切切的實踐操作,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全部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現(xiàn)課堂和生活的有機統(tǒng)一,滿足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需求。
例如:在人教版《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在課堂上向同學們簡單的介紹在平時生活中有哪些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后,利用放學后或者周末的時間,帶同學們到馬路上親身感受一下交通規(guī)則,特別是對于紅綠燈以及人行橫道等相關規(guī)則進行講述,向?qū)W生們講解人行橫道在過馬路時的具體作用,并引導學生采用合理的方式,在綠燈亮時經(jīng)過人行橫道,體驗遵守交通規(guī)則后的快感,在交通規(guī)則體驗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將思想品德課所學內(nèi)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寫一篇感想,使學生體會到體驗式教學法的巨大作用。還可以帶同學們到當?shù)毓具M行參觀,同時了解公司里的規(guī)章制度。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在參觀的公司內(nèi)待一天,親身體驗如何遵守公司內(nèi)的規(guī)則。這樣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變成生活中活泛的規(guī)則,也更方便學生遵守。這樣在無形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提高了,應對現(xiàn)實問題的水平也提高了。
總結: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對小學生糾正自己的道德標準和是非準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小學生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的階段,就向其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減少以后走彎路的可能。同時,教師應該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同學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真槍實戰(zhàn)的演戲,從小養(yǎng)成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好習慣,做一個道德正直、品德高尚的人。
參考文獻:
[1]王焜琨.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D].黃岡師范學院,2017.
[2]梁肖肖.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3]丁輝.探析“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3):89-90.
作者簡介:王樹勇,1967年8月出生,男,山東棲霞人,工作單位為淄博市張店區(qū)鐵路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學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