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烹飪中南方應(yīng)用甜味較多,以江蘇的無錫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頭,成收口,濃油赤醬”之說。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為人類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至東漢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甜味調(diào)料包括:蜂蜜、食糖、飴糖等。
無錫菜是無錫的本幫菜,也叫“錫幫菜”,是江蘇主要的地方風(fēng)味菜之一。無錫菜的口味偏甜偏清淡,擅長各類水產(chǎn);花色精細,濃中帶甜,尤其鮮香酥爛。無錫菜點在制作工藝上也注重情景交融的運用,菜肴配色和諧,造型絢麗多彩。
新時代的無錫飲食文化正以包容創(chuàng)新的時代特征展現(xiàn)在食客面前。隨著市民物質(zhì)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無錫飲食的內(nèi)涵不斷發(fā)展提升,形成了多元飲食文化交融的現(xiàn)代無錫飲食文化體系。許多外來菜系的融入,既豐富了無錫菜的風(fēng)味,又促進了無錫傳統(tǒng)菜肴的更新和發(fā)展。自上世紀(jì)90年代以來,無錫菜不再太甜,而是多滋多味;烹飪方法不再墨守傳統(tǒng),而是博采眾長;菜肴的品種不再單一,創(chuàng)新品種迭出;注重營養(yǎng)、重視衛(wèi)生已經(jīng)成為無錫飲食消費的時尚;綠色、生態(tài)、營養(yǎng)等理念已經(jīng)在無錫餐飲界生根開花。
檸香翡翠銀魚
制作方法:取山泉水投入海鹽和檸檬片加熱至75度恒溫,將洗凈的銀魚放入水中浸熟后撈山了^將雞毛菜飛水后,與少量的薄荷葉一同斬成細茸放入雞清湯中略煮,即可配銀魚裝盆。最后撤上蒸熟的咸蛋黃碎。
特點:柔嫩鮮潔,清心養(yǎng)目。
芙蓉銀魚
制作方法:將雞蛋清加水淀粉后,入溫油開成珊瑚狀的芙蓉,芙蓉瀝凈油便可與太湖銀魚燴制,其中放鮮蘑菇片、火腿片,勾芡后點綴豌豆苗尖,淋少許蔥油即可。
特點:潔白鮮滑,入口即化。
紅燒甩水
制作方法:取10斤左右青魚,留取魚尾部,用橫劈l刀、豎3刀的方式將青魚尾分成6段且前分后連狀,皮向下煎透,加料酒、蔥、姜、醬油開湯燒沸,文火燜煨,約7分鐘至湯汁濃稠,淋上麻油后大翻鍋拖入盤中即可。
特點:醬色紅亮,表皮完整,成甜肥腴,型如扇開者為佳。
黃金邊角料
制作方法:甄選大鰱魚頭嘴外 側(cè)邊緣的兩片連骨活肉(通常魚頭制法選用整魚頭或者嘴方),洗凈依次整齊排在盆中,加入生姜絲、白蝦干、醬瓜絲等小料,加上黃酒、鹽、黃燈籠椒等調(diào)料上籠用猛汽蒸3分鐘即可。
特點:選料獨特,鮮嫩滑爽。
三味太湖白蝦
制作方法:將洗凈的太湖白蝦均分成3份,分別用清炸、水煮、石烹3種方法料理,再一一對應(yīng)配以蒜香、糟醉、芥末3種口味。
特點:通過3種烹飪手段,3種調(diào)味方法突出太湖白蝦的鮮、嫩、香3個特點。
花雕雞汁太湖三白
制作方法:分別選取太湖中所產(chǎn)的白魚、白蝦和銀魚,先將整條白魚腌制入味后撈出,白蝦、銀魚洗凈,分層整齊地碼放在盤中,淋上姜汁酒,撒上鹽、味精,上籠大氣蒸10分鐘后,瀝出湯汁兌入雞汁花雕酒后再均勻地淋在菜品之上即可食用。
特點:口味清鮮爽滑,豐富有層次,肥美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