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波尼
始祖鳥復原圖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是美化地球的使者,它們比人類早1億多年出現在地球上,成為地球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1.5億年前,始祖鳥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演繹了一個從恐龍到鳥的神奇歷程,并且與恐龍共同生活了9000萬年,真實地繪制了一幅精美絕倫的“比翼雙飛”“龍鳳呈祥”的遠古畫卷。
到1.25億年前,遼寧西部已經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原始鳥類的樂園,那時的鳥類大多口長“鋼牙”,身具利爪。古鳥們有的還在笨拙地學著飛行,在樹枝間蹦來蹦去;有的則已是身懷絕技的飛行高手;更有的已飛出叢林,整日漫步在湖邊,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但是100多年來,始祖鳥化石僅發(fā)現10塊,其中4塊還是近年來才發(fā)現的,所以以往的科學家們長期以來只能依據幾塊始祖鳥的化石來研究鳥類起源等重大問題。始祖鳥大約只有烏鴉大小,前肢上有發(fā)展健全的羽毛,然而,它仍保留了一些爬行類動物的特征,包括有長骨的尾巴、嘴部的牙齒和翅膀上的指爪,通常被認為是從馳龍演化而來的。
直到1992年和1995年,中國古鳥類專家侯連海、周忠和等在遼寧西部首先發(fā)現了白堊紀早期的華夏鳥和義縣組的孔子鳥,揭開了遼西熱河生物群鳥類研究的序幕。迄今為止,世界上從未有任何地區(qū)像遼西地區(qū)這樣,保存了如此豐富多彩的鳥類早期演化的物種與標本,也從未有任何一個地區(qū)像遼西地區(qū)這樣,同時保存了與鳥類伴生的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信息。目前遼西地區(qū)發(fā)現的孔子鳥化石已有2000塊以上。遼西熱河生物群的鳥類化石,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不亞于德國的始祖鳥化石。
遼寧的古鳥化石分屬基干鳥類、反鳥類和今鳥類。熱河生物群中大量鳥類化石的發(fā)現,使得人們進一步了解了除始祖鳥以外的古鳥類的大量原始類群。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鳥類是沒有牙齒的,它們靠鳥喙取食,但在遠古的中生代,大多數鳥類是有牙齒的。
孔子鳥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喙的鳥類,比大多數中生代的鳥類都原始,也是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原始鳥類,但是有一點,它走在了古鳥的前頭——它演化出了沒有牙齒的喙!與絕大多數的中生代早期鳥類不同,孔子鳥的牙齒已經完全退化,這和現生的鳥類相同,是特化的原始鳥類。
孔子烏在骨骼結構等各方面卻相當原始,例如翅膀上的利爪還相當發(fā)達,指的指節(jié)數量也沒有減少等,在這些特征上,它的原始性都可以和德國的始祖鳥相比。不過,孔子鳥的飛行能力比始祖鳥要強,后肢也已經更適合攀援樹木。目前孔子鳥可能已經成為知名度僅次于始祖鳥的化石鳥類,在短短的幾年間,發(fā)現了上千件的化石并且保存非常精美。
在一些化石標本上,雌雄孔子烏相伴而生,雄性長有一對很長的尾羽,而雌性則沒有。如此眾多保存完整的化石標本,對于鳥類化石來說,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那么,這么多的孔子鳥化石被同時發(fā)現,是不是說明孔子鳥很喜歡過集體生活呢?
嬌小遼西鳥化石天津自然博物館藏
右圖是一塊珍貴的小型原始鳥化石標本。它雖然落戶在天津,可老家是遼寧義縣,有1.3億歲了。嬌小遼西鳥的個頭兒不大,這塊化石長18.5厘米,寬1 6厘米,那么,化石上的鳥兒的個頭兒是不是很小呢?
這塊化石保存完好,頭為側面埋藏,頭后骨骼基本呈背腹保存,頜、軀干、四肢和尾椎全都保存完好,好像正要展翅起飛,姿態(tài)優(yōu)美。它的前肢具有進步的特征,已具有比較好的飛行能力,但后肢特征原始,股骨比較長。它的發(fā)現證明早期鳥類分化的多樣性與鳥類演化的復雜性,為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增添了新的成員。
大家看,右邊這塊化石保存完好,看上去很漂亮吧!它的名字叫原始熱河鳥。它可是大型的鳥類,頭比較低,嘴比較長,尾巴比較長,牙齒基本已經退化,前上頜骨無齒,下頜也僅有3枚小的牙齒,前肢要比后肢長些,化石還保留了有長的具爪的指,長長的尾巴是由20多枚尾椎骨組成的,它的尾部結構比始祖鳥更像恐龍。在它的身體里還發(fā)現了許多植物種子,說明它的植食性,這也是繼始祖鳥之后又一種保留了類似爬行類長尾的鳥類。
嬌小遼西鳥復原圖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我國發(fā)現的化石,命名和翻譯常讓人摸不著頭腦,造成了不小的誤會。如“中華龍鳥”實際上不是烏,而是屬于獸腳類恐龍中的美頜龍類,它和烏的關系比霸王龍和鳥的關系還要遠?!霸甲骧B”也不是鳥類,而是長有羽毛的恐龍。同樣,被譯為“尾羽鳥”的,應該是尾羽龍,因為它是一種帶羽毛的竊蛋龍類,而不是鳥類。這是因為科學家一直誤以為只有鳥類才有羽毛,其實非鳥的獸腳類恐龍已先于鳥類生出了羽毛。另外,“龍”在古生物譯名中指的是“爬行動物”,而不是特指恐龍,如翼龍是一類靠翼膜進行滑翔飛行的爬行動物,潛龍則是一類水生的爬行動物,它們都不是恐龍。
中華龍鳥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