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軍
在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詩詞中,廉政詩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這些廉政詩詞抨擊黑暗,體現(xiàn)清廉,弘揚精神,是悠久文化歷史中的瑰寶。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之稱。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后被貶至蘇州任刺史。在離任之期,白居易創(chuàng)作了《三年為刺史二首》:“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詩人臨行時,帶走了游玩天竺山拾取的兩塊石頭,為此而感到深深自責,害怕?lián)p害自身清白,其為官之清廉可見一斑。
北宋包拯自不用多說,其是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的代名詞,有“包青天”之名。公元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當時端州以產(chǎn)端硯著名,歷任端州地方官趁以端硯進貢之機,向硯工額外索取錢財以中飽私囊。端硯一事觸發(fā)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創(chuàng)作了《書端州郡齋壁》:“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這首詩字字瀝血,抒發(fā)其剛直堅貞、憎惡如仇的心緒。
元曲包含人生感懷、世事悟道,既有塞北駿馬西風,又有江南杏花春雨,其實元曲也有表現(xiàn)清正廉潔的優(yōu)秀作品。元代宋方壺《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云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此曲語言樸素自然,情調(diào)高曠淡遠,道出了作者貧賤不移、安貧樂道的志氣。
初中時期,語文老師比較喜歡古詩詞,他每天早上會在黑板上寫一首詩,然后讓我們背下來。其中有一首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明朝名臣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庇谥t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在遭受嚴峻考驗的時候,作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立志做純潔清白的人。
清代鄭板橋是康熙時期的秀才,雍正十年的舉人,乾隆元年時的進士,曾任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其著名詩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痹娙送袔r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正直不屈、不隨波逐流的骨氣。
正是古詩詞中傳達的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才給我們現(xiàn)代廉政詩詞以土壤,讓廉政文化的種子茁壯成長,成為參天大樹,因此,我們不僅要從中汲取養(yǎng)分,更要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