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傳慧
誤入“棋”途:所有巧遇或是注定
在教師職業(yè)之外,我有兩個與棋有關的社會兼職:一個是連云港市青少年國際象棋運動隊總教練,一個是連云港市棋類運動協(xié)會秘書長。作為總教練,我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了多名優(yōu)秀的國家級運動員,其中不乏全國、全省冠軍。在秘書長的“位子”上,我曾邀請圍棋棋圣聶衛(wèi)平來連云港講棋布道,也曾兩次邀請四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謝軍來連云港花果山“大戰(zhàn)十八盤”。而這一切都和我的學棋經(jīng)歷有關。
1979年夏的一天,暑假中的我到本家二大爺家去玩,二大爺正在教他的兩個兒子造反和有理下棋,有理心里老想著到河里摸魚捉蝦,心思根本不在棋上,我的到來恰似“救火隊員”,我頂替了有理的位置,成為造反哥的學棋搭檔?!榜R走日,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在“鄉(xiāng)村老棋迷”二大爺?shù)膯⒚上拢覐拇伺c象棋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985年11月20日,“抗日英雄”“聶旋風”聶衛(wèi)平在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力挽狂瀾,接連戰(zhàn)勝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終決戰(zhàn)又勝日本終身名譽“棋圣”藤澤秀行。就像“星星之火”,點燃了大家學習這項沉寂百年的中華絕藝的熱情。正在中師讀書的我,受到強烈震撼,與幾個同樣被感染的同學一起加入了學習圍棋的熱潮。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而中蘇的兩位國際象棋棋手謝軍與奇布爾達尼澤的世界冠軍爭奪戰(zhàn)正如火如荼,最終謝軍第一次奪得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打破了歐洲64年的壟斷歷史,開啟了世界女子國際象棋的“中國時代”。受謝軍奪冠的影響,我又積極投入獨學而無友、孤單卻并不寂寞的國際象棋“純自學”之旅。
樂在“棋”中:所有迷戀始于興趣
1984年春,面臨中考的我卻沒有絲毫壓力。每天晚自習后,我和同學總要到鄉(xiāng)供銷社大門前明亮的路燈下,橫車躍馬,較量一番。有一回殺得興起,渾然忘了時間的存在,后來被雙方家長尋找我們的聲音所“驚醒”,才迅速收拾棋局,悄然隱入黑夜之中。
中師讀書期間開始迷戀上圍棋,興趣深厚水平低,入門容易提高難。屢有挫折,卻屢敗屢戰(zhàn)、樂此不疲。一個周末上午,我和同學程淑彬手拿圍棋準備到學生活動室下棋,走到教學樓三層與四層的樓梯間,突然棋癮發(fā)作,一個眼神交流,立即在樓梯間廝殺起來。淑彬現(xiàn)于北京縱橫商海,不知是否汲取了黑白間的力量?
畢業(yè)參加工作,走上小學講臺,不算太豐富的業(yè)余生活讓我與幾位愛好棋藝的同事成為好友,其中一個是師范學校的師兄曹明亮。我和明亮兄曾有“賭約”:一年三賽——圍棋、象棋、國際象棋,誰輸誰請大餐一頓。有一年到南京出差,晚上我和明亮兄同居一室,想起賭約里的圍棋與象棋之戰(zhàn)打成一比一平,只待國際象棋決出勝負,于是黑夜之中的較量火花四濺。
“棋”有此理:所有感悟都是饋贈
落子當無悔:選擇只需勇往直前。人生就像下棋,每一次選擇對你以后的命運往往有決定性作用。你愿意走什么樣的路?你愿意用什么樣的方式行走?你愿意追隨什么樣的人一起行走?人生總是要面對選擇,那的確需要智慧。三思而后定,選定即踐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管成敗與得失,永不言悔。
走好每一步,決策基于千思百慮?!耙恢簧?,滿盤皆輸?!毕嘈琶恳粋€下棋的人都曾有過這種切膚之痛,真是“多么痛的領悟”?。【謩菰疽黄蠛?,只因落錯一子,局勢便急轉(zhuǎn)直下,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恰恰體現(xiàn)了“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性。教育不可重來,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我們在大膽變革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謹慎決策、謀定而后動?真是局里局外,皆是人生。
千古無同局:創(chuàng)新才是不竭動力。喜歡下棋的人可能有一個重要理由,即每一局棋都是“新”的。每一局棋總會在某個時刻走向陌生的局面,在“無招”與“有招”之間“不走尋常路”。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就是應對新時代挑戰(zhàn)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這其中創(chuàng)新能力必有一席之地。徜徉在棋藝之中,創(chuàng)新的種子就會悄悄發(fā)芽并慢慢生長。
“棋”思妙想:所有火花源于情懷
1999年秋,我新接了兩個班,并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兩個班上有幾個小棋迷,經(jīng)常在放學后纏著我下棋。隨著隊伍的不斷擴大,我突然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孩子享受下棋的快樂。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不同,我先在我任班主任的班后在另一個班開設數(shù)學活動課,“棋盤中的數(shù)學”上了三節(jié),“棋與文化”講了兩講,課堂上的學生腦洞大開、興趣盎然。
2002年,第八次課程改革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全面鋪開。我所在的學校積極投身課改,體育課堂大變臉,“分類分班”教學驚艷亮相——將一個年級的學生“打亂”放在一起,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分別重新組合,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圍棋、象棋、國際象棋。這既與當時校領導的視野有關,也和包括我在內(nèi)的幾位棋迷教師的積極“運作”分不開。此項體育課堂改革的成果,《中國體育報》曾進行了較詳細的報道。
2007年,我的一篇以“博弈思想”為主題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論文比賽榮獲一等獎。頒獎現(xiàn)場,好多熟悉的老師紛紛與我交流“博弈思想”。后來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上,我形成“在動態(tài)互動中尋求最佳策略”的研究課題,申報市級、省級規(guī)劃課題都成功立項,并成為我個人一直堅持的重要研究方向。
有棋相伴,樂趣無限!
(作者系深圳市羅湖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江蘇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