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聽課筆記”開始教研

      2019-09-10 07:22:44陳春雯孟曉東
      江蘇教育·教師發(fā)展 2019年5期
      關鍵詞:教師成長

      陳春雯 孟曉東

      【摘 要】聽課筆記是教師最日常、最普遍的一種教研方式,它貫穿于教師的學習、工作與研究過程,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帶著觀察與思考走進課堂,做好“聽”和“記”的功課,聽課筆記才具有研究價值,才能成為提供教師借鑒運用、回顧反芻和系統(tǒng)梳理的憑借和依據(jù),從而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力、思考力和研究力提升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聽課筆記;教師成長;教研方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8-0012-04

      【作者簡介】1.陳春雯,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江蘇無錫,214101)語文教研員,高級教師;2.孟曉東,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江蘇無錫,214101),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一、聽課筆記:用最傳統(tǒng)和日常的方式做教研

      “筆記”原是我國古代記錄史學的一種文體,意謂隨筆記錄之言,又稱隨筆、筆談、日記、札記等,如《夢溪筆談》《閱微草堂筆記》等。在各類筆記中,歷朝歷代的社會風尚、典章制度、民眾疾苦、詩文書畫、歷史事件、科技成果,都有十分詳細的記錄,也因此流傳了下來,成為當今各文化領域溯源與研究的依據(jù)和參照。

      后來,這“隨筆記錄之言”又有了其他內涵,人們將“做筆記”作為精進學問的必經之途。如東漢學者任末,家境貧寒,但很喜歡讀書。每有心得,就寫在自己的衣服上,以免忘掉。他的學生們都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十分珍視他的這種筆記,經常用洗干凈的衣服來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書齋里擺滿各式各樣的陶罐,每個陶罐都貼有標簽,里面裝著他平時記錄下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據(jù)說,他的《白氏六帖》就是這樣完成的。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外出時總要帶上一個小布袋,每每讀到佳句妙語,就馬上把它們寫在紙片上,然后投進小布袋中。做學問的時候,就從小布袋中取出所記的紙條,或予以引用,或啟發(fā)思維……不可否認,自古以來,許多有杰出成就的大家,都與其勤于積累的能力分不開,與其做筆記的習慣息息相關,甚至許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作者的日常筆記。

      其實,在現(xiàn)今的各行各業(yè)以及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處處體現(xiàn)著做筆記的重要性。它能記錄重點、難點、疑點,理清知識結構,補充知識空白,提供思考依據(jù)。隨著信息時代和學習型社會的到來,我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聽課、培訓等途徑接受信息。由此,如何聽課、如何做筆記就顯得更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提升的效果和質量。尤其在教育教學領域,聽課已成為教師最日常、最普遍的教研方式之一,聽課筆記也相應地承載著教師的學習和思考,彰顯著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甚至研究能力。應該說,聽課筆記的有效使用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聽”與“記”:跨越從記錄到研究的距離

      從平時的觀察和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聽課時記筆記已成為一種習慣,也將聽課筆記作為一項教研工作在完成,但在筆記中大多記下的是“聽到了什么”,至于“聽出了什么”,則僅有只字片語。往往在接受學?;蛏霞墭I(yè)務部門檢查時,匆匆在旁邊寫上幾處教學點評,或在筆記后面補上幾行“教學反思”。而細讀這些“反思”,無非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等籠統(tǒng)的評價,而沒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思考。

      如何記錄具有研究性的聽課筆記?筆者認為需從“聽”和“記”兩方面著手。

      1.聽。筆記從聽課開始。聽是記的基礎,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筆記的內容和價值。

      首先是“愿意聽”。指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聽課要從自我需求出發(fā)。有了積極的聽課,才會有用心的筆記。如果將聽課看成一種任務,記筆記只是為了應付檢查,顯然無論是聽課還是筆記都不可能發(fā)揮其應有的效益。而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所追求的角色成就感和自我成長需要,便能產生積極的聽課動機,這恰恰是聽課質量得以保證的關鍵。聽課需要一定的角色任務驅動。角色體現(xiàn)著聽課者不同的學術修養(yǎng),角色更賦予聽課者不同的責任。如教師、教研組長、教研員、評估專家等,有的要通過聽課進行課堂研討,有的要參與團隊課堂教學磨課,有的需擔任課堂教學的觀察者和點評者,有的要對教學進行方向性的指導和引領……有了目標任務,便有了聽課的方向和動力,聽課者往往能充分調動學科經驗,對課看得更完整,聽得更全面,并能結合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思考得更深入。在聽課交流中獲得角色認可,是教師聽課的不竭動力。聽課質量還源于教師的自我成長需要。有成長愿望的教師,往往會想方設法爭取機會,向校內同行學習,向外面的專家學者學習。因為他們認識到,聽課是讓自己盡快成長的一條捷徑。他們將聽課學習當成一種福利,懂得珍惜和投入,善于汲取和運用。在聽課中,由于從“我”出發(fā),他們往往能聯(lián)系自己的課堂,從相同的學習領域、關注焦點和研究主題中,尋找鏈接點,以遷移學習策略,完善課堂教學,甚至更新教學理念,促成自我成長。這樣化被動為主動的聽課,即使聽到的是較為平常的課堂,也能發(fā)現(xiàn)其研究的價值。

      其次是“值得聽”。影響聽課筆記質量及其研究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與所聽課的質量也大有關系。有些課語言平平,毫無亮點,聽課者會感覺枯燥乏味;而聽到優(yōu)秀課,教師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全神貫注、全程投入,希望能將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甚至授課教師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生怕錯過了每個精彩之處。這樣的課堂,教師自然被吸引,聽課筆記也自然做得詳盡細致,執(zhí)教者的精湛教學藝術也能讓教師自然而然地產生“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愉悅。

      第三是“聽得懂”。聽課質量也與聽課者的素養(yǎng)息息相關。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些課看似熱鬧非凡,卻沒有學生思維的飛揚;有些課看似簡單樸素,卻潛藏著學習的深度。如果聽課者沒有一定的學識積累、學科經驗和課程理解,就很難去判斷和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也難以從學理出發(fā)進行具體的教學剖析,聽課筆記上的內容也僅僅是教學流程的簡單復制。沒有思考參與的筆記,也就無法呈現(xiàn)教學研究的價值。如課上教師教學生“復述故事”,學生在練習時說得磕磕碰碰,很不流利。有的教師只能看到這樣的課堂教學現(xiàn)象,認為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而有的教師卻能結合之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看教師是否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結構上的特點,是否對學生有復述方法的指導,有無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進行教學等,從而得出自己的思考與評價。

      2.記。如何記錄具有研究性的聽課筆記?

      這要有記錄的方法。很多教師反映,有時聽一堂課,當時聽著覺得挺好的,但是過后就忘了,對自己教學沒有任何影響。這是怎么回事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不會記聽課筆記。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如何記錄聽課筆記”常常為學校教研所忽略,多數(shù)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并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聽課記錄都被視為無師自通的一項技能。事實上,也很少有關于這一方面的專項培訓。而不會做筆記就難以有思考,當然就很難與教學相結合,并將之運用于教學了。

      首先是“記流程”。一般來說,在聽課前需在聽課筆記上填寫好“聽課時間、學校班級、學科、執(zhí)教者、課題”等信息;然后在聽課過程中記下一堂課的教學流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采用的方法等;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體現(xiàn)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以及各版塊之間的聯(lián)系與推進??傊涗浵碌牧鞒桃宄靼椎仫@示教師的上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其次是“注要點”。這是保證聽課質量的基礎。在聽課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特色、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學習活動;要關注教師的重點問題、學生的典型發(fā)言、師生的交流互動,甚至課堂的不足之處、教學失誤等。將上述要點標注出來,并隨時記錄下感悟和思考,實際上便是聽者與教者思維的彼此碰撞,為進一步討論與研究提供了依據(jù)。

      再次是“寫點評”。這是保證聽課筆記質量的關鍵。聽課后應記錄下對課堂教學的評點,但這里的評點已不同于“注要點”時的零星思考,而是聽課者對本節(jié)課教學的優(yōu)、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如果做聽課記錄時只偏向于記課堂實錄,或寫下一些碎片化的思考,顯然價值是不大的。好的聽課記錄應強調對整堂課的反思,或突出其中的關鍵問題,讓它指向于課堂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要從聽課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出發(fā),去尋找富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教學亮點,以充實自身的教學理論和實踐。這樣的筆記,才能夠為教師的發(fā)展服務。

      當然,聽課筆記的記錄并不需要千篇一律,有的教師有自己的記錄習慣,并且這樣的記錄能很好地為教學研究服務,便可以允許個性化的存在;有時候為了突出相關研究專題,記錄時不一味追求完整,而有所側重,有所省略,只要利于筆記的使用,也都是可行的。

      三、“用好”筆記:走向自我提升的教師教研

      聽課筆記作為教師最常見的教研方式,伴隨著教師教學生活的日常。如何發(fā)揮好聽課筆記的教研價值,讓它真正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憑借,成為教師成長的助推器,還需在“用好”上下功夫。

      1.借鑒運用,促進教學力。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各種教學資源的積累,聽課筆記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師要能將聽課筆記轉化為案頭的教學資源,并能將積累的教學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事實上,我們也常看到一些學習能力強的教師,將聽到的優(yōu)秀課例,在自己班內進行遷移教學。在遷移的過程中,教師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篩選內容,微調方法,有所借鑒,有所創(chuàng)新。這一過程,便是教師運用聽課筆記提升教學能力的過程。當然,更多的時候,教師可選取聽課筆記中呈現(xiàn)的執(zhí)教者在教材解讀或設計中的一兩個精彩的地方,加以學習和運用,若這一部分正是教師之前所忽略的,那便真正成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生長點。

      2.回顧反芻,鍛煉思考力。

      聽完一節(jié)有價值的研究課,教師切不可到此為止,而應回到聽課筆記,與上課者再一次進行無聲的對話和交流。因為有價值的課,或是設計上新穎活潑,或是理念上給人以啟發(fā),或是存在可以商討的問題,都值得教師去進一步反思和提煉。在閱讀聽課筆記有所感悟或產生疑問時,更不應輕易放過,而要調動起以往的教學經驗,來觸發(fā)自己的思考;即使一時未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也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有意識的研究。能研究性地觀察課堂,這是教師從經驗型走向研究型的標志。

      3.系統(tǒng)梳理,提升研究力。

      聽課筆記不僅記錄著執(zhí)教者的教育情懷,也蘊含著他們的深刻思考,是他們之所以成為骨干教師、特級教師的寶貴經驗之一。聽課筆記,確實應成為教師提煉、反思和總結的源泉。

      那么如何通過聽課筆記,來提升教師的研究力?該如何進行提煉、反思與總結呢?筆者認為,系統(tǒng)梳理、分類整理是有效路徑之一。知識不是力量,只有把知識組合成為知識體系,才能形成解決問題的力量。教學藝術的錘煉也是一樣,只有及時提取聽課筆記中的思考與觀點,進行案例的分類和歸納,建立起結構化的教學知識和策略,才可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而解決復雜的教學問題。

      如一位教師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的語文課還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梳理和對人物情感的喚醒上,而弱化了理性的讀寫目標,影響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有的課上教師往往在無意識中忽略學生的感受,代替他們的思考,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還有的課堂上充斥著零敲碎打的淺層次問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思考的習慣……通過對聽課筆記的整理,教師梳理了課堂教學中較為普遍的一些閱讀思維缺失現(xiàn)象,包括“目標單一,情感為上”“機械對話,思維平移”“主題先行,主體缺失”等,并由此引發(fā)關于策略的思考。經過進一步對筆記上案例的研讀和提煉,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觀點和方法,如從整體出發(fā)設計教學,通過整合目標、貫通過程、拓寬意義,來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如改變程式化的對話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陌生感和新鮮感,從而激發(fā)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學生在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中獲得語言和思維的共生共長;如學習活動要充分考慮活動的適切性和趣味性,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實現(xiàn)語言圖式新的建構和學習方式的切實轉變,等等。

      當然,聽課筆記要想成為教師自我提升的利器,不僅需要教師用心地“聽”和“記”,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具有研究的意識和習慣,帶著觀察與思考走進課堂。這樣,聽課筆記才能成為教師成長的實證與見證。

      猜你喜歡
      教師成長
      新形勢下中學數(shù)學教師的幾項基本素質
      優(yōu)秀教師成長的“三力”修煉
      深入園本教研促進教師成長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7:14:58
      課堂的點滴,用心呵護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1:33
      幼兒園教壇新手園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55:53
      拓寬師徒結對思路促進體育教師成長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 18:22:55
      試論微課在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2期)2016-03-25 01:24:12
      開發(fā)英語校本課程 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師成長的堅實平臺
      甘肅教育(2015年16期)2015-09-27 00:22:18
      以工作室為載體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
      罗甸县| 鄂托克前旗| 沽源县| 青海省| 新蔡县| 郸城县| 泰安市| 东乌| 革吉县| 明星| 永丰县| 张掖市| 枣庄市| 阳原县| 义马市| 上林县| 石渠县| 大英县| 阜康市| 依兰县| 凤城市| 宜良县| 彰武县| 吉首市| 乳源| 许昌县| 班戈县| 晋州市| 磴口县| 东光县| 嘉祥县| 祁阳县| 云阳县| 玉溪市| 古蔺县| 芒康县| 锦屏县| 肇庆市| 龙门县| 辉县市|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