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實
中日友好醫(yī)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擅長治療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經(jīng)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椎管減壓、融合、內(nèi)固定手術、脊柱矯形及重建手術,脊柱腫瘤及腰椎、頸椎手術失敗翻修等。
門診時間:周一、周四下午
很多專家都認為,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盡管跌倒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會導致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結果。
鄧玉華回憶,2009年清明節(jié),她騎摩托車去給父母掃墓,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前行好久才爬上了一座小山,下車后就開始眩暈,然后摔倒在地。隨即被緊急送醫(yī)院。醫(yī)生診斷后得出了結論必須馬上進行手術,這位主治醫(yī)生就是中日友好醫(yī)院脊柱外科主任李中實教授。李中實主任從事臨床工作32年,在頸椎腰椎和脊柱側彎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而他的門診每天都接診許多患上與鄧玉華相同疾病的患者。
很難想象,讓平日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且一直在舞臺上活躍的鄧玉華突然暈倒且險些癱瘓臥病在床的病到底是“何方神圣”?經(jīng)過主治醫(yī)生李中實的診斷,鄧玉華患上了脊髓型頸椎病,這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實際上,很多患者和鄧玉華一樣都沒有對自己的癥狀引起足夠重視。這些癥狀都是生活中身體發(fā)生的細微變化,有些不同于人們所熟悉的頸椎病癥狀,很容易被人們誤以為是其他問題。有人甚至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就診。
這種病是頸椎病里最嚴重的類型,叫作脊髓型頸椎病,是指脊髓受到壓迫而造成脊髓型頸椎病,這種類型的頸椎病非常兇險,平時看起來可能安然無恙,但只要受到輕微的外傷可能就產(chǎn)生嚴重到最后癱瘓的后果。
實際上,這樣兇險的一種頸椎病,其實在鄧早早就埋下了病根:在醫(yī)生的提醒下,鄧玉華回憶這個病的源頭。她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受過兩次外傷,有一次坐在副駕駛沒有系安全帶,突然一個急剎車,讓她的頭撞在擋風玻璃上,當時頸椎有明顯的撕裂感,此后的一段日子,頸部不能活動,手不能拿筷子也不能刷牙。雖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后癥狀有所緩解,但是兩個月后所有的癥狀又再次洶涌而來,而且更加嚴重了,還出現(xiàn)了頭暈、脖子疼、腰疼、背疼、手臂疼手拿不住任何東西、走路摔跟頭。這樣虛弱的疾病狀態(tài)導致她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了左手腕骨折、頭肱骨骨折、腳踝骨折。
這一連串的疾病連鎖反應并沒有得到鄧玉華的足夠重視,因為繁忙的工作安排,她在短暫的休息和治療之后就回到了舞臺。然而,這一次給她的頸椎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因為急剎車所帶來的傷害是典型的脊髓損傷,因為急剎車時脖子就像揮鞭一樣向前甩出,所以也叫“揮鞭傷”,這次外傷造成了脊髓嚴重的損傷。揮鞭傷多是在快速行進中,例如坐在快速行駛的汽車中,由于受后方或側方巨大撞擊力或急剎車時,駕駛員或乘員頸部因“揮鞭樣”加速、減速運動而形成的骨或軟組織損傷,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生物力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頸部向后突然過度伸展;隨后,頭部由于慣性和肌肉響應的作用,產(chǎn)生過度的前屈。在這種頸部和上軀干受到外力作用時產(chǎn)生的類似于“甩鞭子”的突變作用力下,各種應力的復合作用使變形超過組織的耐受限度,從而引起組織損傷,相應地發(fā)生一系列形態(tài)和功能的變化,從而造成頸部損傷。醫(yī)生介紹,鄧玉華的情況在臨床上是比較典型的“揮鞭傷”后表現(xiàn)。從臨床上講,對于這種嚴重的脊髓損傷只有通過及時的手術,才能解除壓迫,為脊髓損傷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
頸椎病的常規(guī)癥狀是頭暈、眼睛模糊等,其實,頸椎病的分類是十分精細的,比如,如果出現(xiàn)腳尖麻或者小腿麻、大腿麻這些感覺障礙,一定是脊髓受壓所導致的癥狀。而如果出現(xiàn)持物不穩(wěn)、寫字不端、穿衣系扣系鞋帶變得困難等手“不聽使喚”的手部靈活、功能差的種種表現(xiàn)時,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以及,如果持續(xù)出現(xiàn)走路不穩(wěn)的“踩棉花感”,感覺十個腳趾蜷縮無法伸展,走路時無法讓腳趾抓地,就像裹腳的人在路上蹣跚行走,這樣的手腳活動嚴重失去正常功能和平衡的情況,實際上就是頸椎病中的脊髓損傷的表現(xiàn)。 當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時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平時身體很強壯,每天也有大量的運動,而且年齡偏小,并沒有達到老年,卻突然在某一天身體活動受限,無法運動,通常經(jīng)過檢查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可能是由于脊髓受傷。而脊髓受傷可能是漫長的過程,也可能是突發(fā)的損傷。有的人反復頭暈、手腳麻、拿東西經(jīng)常掉,或者大小便功能差一點,總是尿不盡,可能和頸椎也有關系。又或者是上下樓沒有力量,必須抓住扶手才能行走,越來越重直到行走困難的情況,就要結合臨床檢查的結果,參考醫(yī)生的建議進行相關的治療,盡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但是一旦發(fā)病,就是致命的打擊。也許某一次摔跤,就會直接導致癱瘓,而癱瘓后的康復和治療的效果,相對于預防性治療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走過了這樣一道“鬼門關”,經(jīng)過科學嚴格的手術治療,鄧玉華又靠著自己的毅力重新走上了舞臺,找回自己熱愛的生活狀態(tài)。這與她的心態(tài)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F(xiàn)在已經(jīng)年近八旬的鄧老師依然氣色紅潤,還在堅持著下基層演出和帶學生,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因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盡管是20年的老糖友,但控制得非常穩(wěn)定,并沒有綜合征的癥狀。在頸椎病手術康復以后,她堅持讓自己“管住嘴,邁開腿”,嚴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起居。她給自己的年齡劃分為心理年齡和職業(yè)年齡,她認為在臺上自己會塑造四五十歲的形象,挺胸拔背眼睛要有神,她還建議大家多唱歌,通過愉悅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命的狀態(tài)。
在頸椎病的康復上,我們可以多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因為頸椎的構成是七個骨骼與周邊的肌肉以及內(nèi)部的脊髓。肌肉和骨骼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把頸椎比作是一個弓,那么肌肉是弦,只有肌肉增強了才能出現(xiàn)生理前屈,保護和保證頸椎的健康曲度。如果肌肉能力很差,那么脖子就可能變直或者向后凸出,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頸部疼痛、無力。
鄧玉華建議通過頸椎的 “米字操”來加強頸部肌肉訓練,也就是讓頭部進行前后左右以及向左右旋轉的動作,做米字操對頸部肌肉有幫助,但是其中向后仰的動作不建議頸椎病患者做,這可能會加重已有的癥狀。此外還用頭與手臂做對抗,頭部向前用力,手放在額頭上,與頭部用力的方向做對抗,這樣的動作每次五秒鐘,每天可以做幾次,也是增強頸部肌肉的微型運動。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