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2016年版部編本《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3課“東漢宅院畫像磚”圖片說明如下:
這塊房屋畫像磚采用鳥瞰手法表現東漢建筑。圖中的屋主悠閑地對坐暢飲,起舞的雀鳥和灑掃的奴仆,襯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東漢宅院畫像磚”寬46.4厘米、高40厘米、厚6.3厘米,1954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揚子山,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因教材中的圖片是原物照片,有些細節(jié)不清晰,為方便觀看,本文采用摹本(見圖一)來說明。此圖來自《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作者孫機先生將其命名為“帶望樓和跨院的院落”,描述為:“大型院落……,院墻為方形,一座大柵欄門開于南墻西側。門內為前院,院中有雞。二進以北為內院,繞以回廊。北堂3間,懸山頂,有插栱承托前檐。兩楹為束竹柱,有方形礎石。堂基頗高,廉隅分明。堂上主客對坐,堂下雙鶴起舞。東側南小院中有井、桌、炊具等,應為東廚。其北面之跨院較大,當中有一座很高的望樓,樓下系猛犬一只,仆役灑掃于其間。這處院落可以視為漢代一般官紳住宅的縮影?!盵1]
根據圖片和孫機先生的描述,筆者認為教材的圖片說明有兩處可商:
其一,起舞的是“雙鶴”,不是“雀鳥”?!叭给B”一詞,在《紅樓夢》第三回中有解釋:“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鳥。”[2]圖片中明顯不是“各色鸚鵡、畫眉”,而是鶴。漢代達官貴人有喜好飼養(yǎng)鶴等珍禽的習俗,以顯示富貴、氣派,如漢樂府古辭《相逢狹路間》曰:“入門時左顧,但見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音聲何噰噰,鶴鳴東西廂?!盵3]
有學者認為宅院左下方的是兩只斗雞。[4]筆者認同這一觀點。東漢時盛行“斗雞走狗”,《后漢書·梁統傳附梁冀傳》載,外戚、權臣梁冀“好臂鷹走狗,騁馬斗雞”;[5]東漢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寫有《斗雞詩》:“丹雞被華采,雙距如鋒芒。愿一揚炎威,會戰(zhàn)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6]在東漢壁畫上,也有斗雞場面的描繪。2007年10月,山東東平縣出土了一批壁畫,其中有一幅被整理者命名為《繪雞狗人物圖》(見圖二,摹本),[7]有學者則稱之為《斗雞走狗圖》,認為斗雞刻畫十分傳神:“左側雞頸部羽毛炸起,弓背屈爪,伺機躍起前撲;右側雞引頸張喙,體態(tài)威猛,隨時準備接受挑戰(zhàn)?!盵8]
其二,圖片說明中沒有望樓功能的介紹。望樓即望遠守御之樓,具備軍事防御功能,在東漢畫像磚和壁畫中均有發(fā)現。1971年10月在河北安平縣出土了一幅東漢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的彩色壁畫(見圖三,摹本),[9]此畫描繪了當時一個比較典型的豪強大族府第,“于后排中間的一個大院內,設有一座五層的方柱形瞭望樓。樓頂為廡殿式。頂層周圍有欄桿,于右側后部樹一測風旗,桿頂有一向風鳥;右側前部置一扁圓形報警用鼓。樓的中間均有方形射孔?!盵10]毋庸置疑,戒備森嚴的望樓是屋主“悠閑”和“安逸祥和”的保障,教材應予以說明。
【注釋】
[1]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23頁;摹本圖片在第224頁。
[2](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三家評本)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9頁。
[3](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箋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0頁。
[4]劉志遠等:《四川漢代畫象磚與漢代社會》,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83頁。
[5](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78頁。
[6](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85頁。
[7]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東平縣文物管理所:《東平后屯漢代壁畫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30頁。
[8]朱華:《東平漢代墓葬壁畫及其相關問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海岱考古》第十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465頁。
[9]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第224頁。
[10]劉來成:《安平東漢壁畫墓發(fā)掘簡報》,《文物春秋》1989年Z1期,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