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最近,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都在問我同一個問題:我覺得孩子(自己)很努力,為什么成績卻總是上不去?
很努力?
作為一名老師,任何一個愿意為自己努力的孩子都讓我心疼不已,尤其是得不到期待的結果時。我也曾用這樣的話來安慰他們:“這個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獲。有的時候你可能用的種子不好,水土不合,再遇上壞天氣……”但是安慰之余我也想對其中一部分孩子說:“其實你并非如表面那般努力?!?/p>
你可以說,我所有的作業(yè)都不會偷懶;休息日我都不會出去玩,一坐幾個小時只為了學習。家長們也會說,她晚上作業(yè)做得很晚,做完作業(yè)還堅持復習做題;政史地生書都背遍了,可是成績依然不盡如人意。
面對如此困惑,我想說,真正的努力是一定會有收獲的,可能一分耕耘并非有一分收獲,但十分耕耘一定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你可能并非表面那般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如把握課堂,無論你課下下了多大的功夫,如果在課堂上消磨時間,無法認真投入,那么課下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如果你沒有百分之百地投入課堂,又何談自己是努力的人呢?課堂松弛,課下用功,你不是為自己,而是做給父母看的表象。
這樣的選擇也適用于其他事項。如自習時間就應自己學習,而不要和別人討論;學習數(shù)學的時間就不要學習語文;體育運動的時間就不一定非要去讀書;睡覺時間就不要再去看小說……所以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情,才會事半功倍,才是你選擇的正確的努力方式。你若明知此道理,卻沒有如這般做,你在正確的學習方法上就沒有努力,簡言之,你沒有在學習上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讓努力的過程更有意義。常常有人花費了很多時間讀遍了歷史全本書,然后心滿意足、心安理得地期待考試的好結果,卻事與愿違。實際上讀、背只是一個過程,若沒有檢測,只是付出了一半努力。與其背一個小時毫無結果的書,不如背誦半個小時、自我檢查15分鐘,再用5分鐘圈出背誦不熟的部分,最后再用10分鐘鞏固這些內(nèi)容。我想這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努力。
等你檢測和查漏補缺之后,你才能明白在努力的過程中,時間耗費之外留下的東西更值得深思。你得明白自己在這段過程性的學習中究竟收獲了什么。
真正的努力是重視思考、學思結合。曾有一學生在期末考試后沒有給自己任何放松時間,就開啟了早上7點起床背誦學習的假期模式,理由是“沒考好”。一星期后,家長憂心忡忡地來找我,擔心加心疼。我詢問學生,發(fā)現(xiàn)他這一星期把所有的科目從頭開始復習,卻沒有看一眼讓他為之而努力的“沒考好”的試卷。我給他總結的是“不努力”。他很委屈。
為什么說他沒努力呢?因為他沒有思考。他沒有去一一查看試卷上出錯的題目,也沒有關注出錯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識掌握還是答題方法問題,是復習安排失誤還是考試時的粗心?若沒有思考就沒有改正的針對性,沒有反省就無法改進,怎會進步?所以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考上的懶惰也是一種懶惰。
真正的努力是明白時間存在的價值。一個真正想要努力的人會明白珍惜時間,會想在同等的時間里做出更多的事情,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樣3個小時,你可能只做完作業(yè),而他既完成了作業(yè),又進行了復習和預習,那么誰會得到更多?對于時間的掌控也是努力的一種方向,這樣你的學習效率提高了,也鍛煉了自己學習的專注度,是不是比其他人努力的方面更多?
可能你也會說“我寫字速度慢、思考能力不強”,明知有此缺陷卻不去想方設法地改正,任由其成為一種借口,那你就更不能稱之為努力的人。你在書桌前坐的所有的時間都只是滿足你表面努力的假象。
期待那些覺得自己在努力的孩子明白真正努力的含義,讓所有的付出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