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華同
《禮記·學記》:“道(道同導)而弗牽則和?!本褪钦f開導孩子,而不是牽著孩子的鼻子走,這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態(tài)度,如果用氣勢壓倒孩子,孩子的心里不服氣,表面上聽話了,心里卻又怨恨,強制壓制只能是暫時的,不能和美育人。因此,教育教學中,多引之、導之,而非壓之、牽之。
一、道而弗牽則和的核心原則
仁愛是道而弗牽則和的核心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边@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習近平同志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蹦敲?,為人師者必有仁愛之心。
二、道而弗牽則和的基本原則
理解,尊重,不體罰,是道而弗牽則和的基本原則。
1.理解孩子。我們要學會傾聽,走進小孩的內(nèi)心世界,讓他把心門打開,愛他,首先要懂他,一個小孩接二連三欠作業(yè),是個人原因還是家庭原因,一個學生愛打小報告是好表現(xiàn),還是自我價值正在構建?意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也認為:孩子喜歡告狀或打小報告,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正在確立對錯觀念。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是非觀念養(yǎng)成的關鍵期,期望把自己不能判斷的事情告訴老師或家長,來獲知到底是對是錯。學生反映的“雞毛蒜皮”、無關要緊事情的背后,學生內(nèi)心正努力地建構著一個龐大的價值體系工程。
愛他,首先要懂他。例如,一個小孩一大早來到學校問老師,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呢?你該怎樣回答(垃圾堆撿來的,你媽媽生的,天使派來的)?這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蹲下,撫摸著小孩的頭,然后溫和地說:寶貝,為什么要這么問呢?小孩說:小米說他是從湖南來的,小明說他是從江西來的,可我不知道我從哪里來的?在問題面前,我們要聽孩子說,讓他把心門打開,這樣老師就能看到他的五臟六腑,就像照了個X光。否則,我們和學生處在不同時空,就很難知道學生所思所想。因此,愛他,必須懂他,不能一開口,教育架勢就出來了。
2.尊重小孩。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倍紫律碜樱畔赂吒咴谏系募茏?,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想一想,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學生也有自尊,學生雖小,但冷暖自知。
3.不體罰。教育者要把教育關懷指向每一個孩子,為師者大都希望學生們品學兼優(yōu),這樣教學既輕松又有成就感??涩F(xiàn)實中,我們所帶的班級中總會有一些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讓我們倍感頭痛。面對這些“學困生”“后進生”,我們更要滿懷仁愛之心,加以輔導和教育,不是隨便用教棍體罰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睂W生永遠都不能動粗,遇到問題必須有平和的心態(tài),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
學生犯錯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適當?shù)貞徒?,但不要體罰。教育懲戒和體罰是不同的。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確定整個懲戒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學生,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我們可以用集體的制度,如班規(guī)等來約束他。我理解的教育懲戒是指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可以體現(xiàn)在精神上,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還可以體現(xiàn)在行為上,罰掃地或適度罰抄課文??傊?,教育不能沒有懲戒,但懲戒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戒,應該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民主精神。有人說,教育有時也是一場單戀,我本將心照明月,怎奈明月照溝渠,我又想起了網(wǎng)絡上這樣一句話: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但我們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有情有義的,老師對其一而再,再而三地關心、鼓勵和引導,我想學生或多或少地會受到教育和感化。
根據(jù)“彈簧原理”,老師用愛心和耐心,長期不斷地向同一方向牽拉時,就一定能起到有效的助長效果。
為人師者,范也,教師的人格魅力、寬容博愛,以及淵博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示范及引領的作用。如果我們教師動不動發(fā)脾氣或打學生,學生也學會發(fā)脾氣或打他人,會讓暴力的受害者效仿暴力,會讓被體罰者繼續(xù)體罰下一代。因此,我們要用愛的教育代替體罰教育,讓孩子們的心中充滿陽光,而不是留下被體罰、被羞辱、被傷害的陰影。俗話說,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那我們就不能讓孩子的心里彌漫陰霾,這樣我們的班級才和諧,師生關系才更加融洽。
三、道而弗牽則和的基本策略
1.賞識教育。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傳道授業(yè)解惑。用愛心、耐心、責任心,澆灌每一朵花。每一個學生正如花園里的花,只是他們的花期有早有晚,心中有愛,就會被發(fā)現(xiàn)。沒有哪一朵花不美麗,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可愛。特別是對于調皮的學生或后進心,不能武斷地懲罰或加標簽,同樣要看到他們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學生調皮、犯錯是很正常的,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況正在成長的學生呢?平時大人都喜歡別人的表揚和夸獎,更何況小孩呢?
陶行知獎學生糖果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當校長時,看到一位男生用石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他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蹦泻⑿艑⒁傻亟舆^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jù)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边@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谑怯痔统鲆活w糖說道:“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边@就是偉大的教育,潤物無聲,懷著欣賞,充滿愛心。陶行知對孩子的評價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打人這樣的結果是應該受到批評的,但小男孩遵守約定、敢于擔當、勇于認錯、有正義感,難道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不應該用糖來獎勵嗎?甜蜜的教育就是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設法讓孩子知道,同時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不留情面地給他指出來。教育的真正要義是立人樹人,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人的獨特體驗,尊重人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完成孩子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說理教育都是外在的東西,調動自我才是根本。老師苦口婆心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為什么對,為什么錯?如果學生聽不進去,就全部是白費功夫。因此,我們平時多用大拇指表揚,少用食指批評,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后進生犯錯。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同時也道出了我的心聲:后進生,像大風吹歪了的幼苗,只能精心地把他扶正,不能簡單地用腳一踢?!耙惶摺笨赡馨阉B根拔掉,成為枯草;“一扶”則能慢慢生長而成為青枝綠葉,開花結果。后進生更需要我們用愛的春雨滋潤他們的心田,愛的雨露不斷輕灑是會產(chǎn)生“南風效應”的。
2.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和善而堅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暴力溝通。“道而弗牽則和”,心存大愛天地寬。面對學生,我們的心中就只有學生,應視為己出的孩子。有一次,一位語文老師請假,我為他代課,語文課上了十多分鐘了,一個學生桌子上還是放著一本數(shù)學書,我悄悄走近,同時指了指我的語文課本,然后他懶洋洋地拿出語文書,于是我?guī)退缴险n的頁數(shù),指了指要學的地方。沒過幾分鐘,他又開始玩文具盒,我看到后,首先用目光善意地提示他,他有所收斂,可沒過幾分鐘,他拿著筆在書上插圖上亂涂亂畫,我發(fā)現(xiàn)后,輕輕地點了下桌子,提示他用心聽課。下課后,我特意抽出時間和他聊家常,從而慢慢地拉近和他的距離,下午上語文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上課認真多了。我想說的是:對于這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我們要多關注、鼓勵,多引導。不要在課堂上厲聲呵斥,不要拍桌子嚇到學生,不要拿出班規(guī)就是罰,少點名批評,多目光鼓勵,多點人性關愛,最好悄悄走近,加以提示,以示老師對他的關心。因此,永不放棄地關心和鼓勵,同時用情感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說服他,用行動去幫助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錯誤,讓他們在教育之細微處,體察到老師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師的一腔真情。這樣,那些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少,優(yōu)生就會越來越多。
3.“優(yōu)先驅動”。適當?shù)臅r候,讓后進生優(yōu)先發(fā)言,樹立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上課時,多給予關注,課堂中總要想到他們。提問中,要把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讓他有表現(xiàn)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被遺忘的角落里,無人問津。注重培養(yǎng)后進生的心理優(yōu)勢,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班級的重要性。例如,把他們的座位靠前,作業(yè)降低一點要求,背書要求背兩段的,他們背一段即可,讓他們找到自信。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立即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有“多動癥”的學生,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動”向學習方面,下課喜歡跑來跑去,不如讓他們幫老師發(fā)發(fā)作業(yè)、清點作業(yè)本,讓他們有事可做。這樣一來,他們下課就不會亂跑。我班有個學生,上課坐不住,東搞一下,西摸一下,或踢前面同學的凳子,或拿同桌的筆玩玩,下課惹是生非,很讓人頭疼。但他有個優(yōu)點,學校的每個部門他都很熟,于是讓他當我的小秘書,幫我做些事情,他很樂意。如下課去抱作業(yè)、發(fā)作業(yè),同學校卡掉了,早餐卡丟了,他幫忙去財務室補辦,同學要買校服、班級缺粉筆,他幫忙去總務處辦理,下課去整理圖書館的圖書等。當了個小官,下課不亂跑了,雖然他上課還有些好動,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
4.家校聯(lián)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后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穩(wěn)定,是合乎規(guī)律的正常現(xiàn)象。在前進中反復,在反復中前進,是后進生在轉化期間的運動軌跡。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做到寬嚴相濟、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要用好我們的班規(guī)和《中小學生守則》,以制度約束,促進其行為習慣的轉變。同時多與家長溝通,及時反饋小孩的進步,也讓家長一起來表揚小孩,加大教育的合力。因此,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我們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大家校教育的力度。正如小孩在爬坡,老師在前面拉,家長在后面推,這樣爬坡就容易許多。
“道而弗牽則和”,耐心開導、細心引導、用心教導,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更多的寬容,多吹不寒的楊柳風,多灑潤物的及時雨。這樣,教育的行為會更柔和,教育的溫度會更暖和;這樣,教育的百果園才會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