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榮勇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jīng)驗,就如何“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展開探討,以期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提高質量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優(yōu)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是教育發(fā)展與學生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1.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文簡稱《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苯處熤挥袃?yōu)化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與教材編者、文本的對話,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只有努力提高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水平,才能為學生今后語文能力的不斷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二、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1.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優(yōu)秀的閱讀課,學生必然興趣勃發(fā),融入課堂,融入課文情境,與教師、作者心領神會,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教師應巧妙地創(chuàng)設適當?shù)拈喿x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愛上閱讀。
(1)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聲情并茂的朗讀或繪聲繪色的描述能將學生帶入文本的藝術境界中,使學生身臨其境,產(chǎn)生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中的《草原》前,筆者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朗誦《敕勒川》,并讓學生想象畫面,告訴學生這就是令人神往的草原,同時進行導入:“老舍先生也寫過草原,他筆下的草原、天空、牛羊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和《敕勒川》描繪的一樣嗎?你們想去欣賞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接著筆者讓學生自讀課文,想象文章描繪的草原畫面。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通過閱讀想象畫面,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閱讀學習趣味十足。
(2)巧設疑問,激發(fā)閱讀興趣
問題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金鑰匙。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閱讀。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中的《將相和》時,筆者引導學生先從題目入手,啟發(fā)提問:“‘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和’之前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言歸于好呢?”這些問題既提示了文章的思路,又點明了學習的重點。有了問題的引領,學生對閱讀興趣盎然,迅速投入閱讀學習,閱讀效果得到明顯優(yōu)化。
2.教給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書聲瑯瑯“讀”為本
讀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途徑?!皶x百遍,其義自見?!薄爸v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狈磸屠首x、誦讀能夠深入感知形象,促進理解,激發(fā)情感,領悟文章內(nèi)涵,積累優(yōu)美句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苯處煈龑W生多讀,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體會作者及文章的情感態(tài)度,以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詩歌、童謠及文字優(yōu)美的寫景敘事抒情作品都適合朗讀,適宜讓學生在朗讀中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
例如,三年級下冊中的《荷花》一文,語句優(yōu)美,富有韻律,感情充沛,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應讓學生多朗讀,甚至熟讀成誦,在閱讀中領略荷花的顏色美、姿態(tài)美,于想象中感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滿池荷花圖;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描寫的細膩以及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并于誦讀中把課文的優(yōu)美句段熟記于胸,化為自己的積累語言。
(2)扣關鍵詞句深品讀
對于閱讀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緊緊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中心詞、線索詞、精彩詞等,深入理解文本,是進行有效閱讀教學的一種常用策略。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中的《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文中,“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既是課文題目,又是作者行文的線索,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四次,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先找出這個句子出現(xiàn)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再討論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傳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討論交流,明白了這句話在青藏鐵路修筑過程中備受國內(nèi)外質疑的開工前、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時反復出現(xiàn),在文中前后呼應,似一條穿珠的彩線串起全文。句子在文中的四次出現(xiàn)均使用了感嘆號,簡短而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分反映了筑路大軍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心與決心,讀起來讓人深受感動與感染。
(3)摘抄批注寫心得
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做批注、摘抄、做筆記。當學生遇到重點詞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畫一畫,作注釋,寫寫批注;把自己覺得值得積累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存進自己的“采蜜集”中,為以后的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學習課文后學生可以寫寫心得體會——日記或讀后感。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預留時間在班級內(nèi)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有利于優(yōu)化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精讀瀏覽相結合
小學高年段常用的閱讀方法有精讀法和瀏覽法。針對不同的文章或在同一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兩種方法。對文章的主要部分,需采用精讀法,而對次要部分則采用瀏覽法。正確選擇閱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六年級上冊中的《少年閏土》一文時,在通讀課文時先采用瀏覽法,讓學生開動腦筋,邊看邊想,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后接著采用精讀法,讓學生品讀作者與閏土初次見面時對閏土的外貌描寫,讓學生對閏土的特點暢所欲言,學生很快從紫色的圓臉、頭戴氈帽知道閏土是個健康可愛的孩子,從項帶銀圈知道家人十分疼愛他。學生感受到魯迅先生僅用寥寥幾筆便將閏土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方法,閱讀效率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該階段學生的閱讀水平?jīng)Q定其所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甚至影響到其他學科學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努力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才能不斷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