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麗
【摘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我們的教學展望。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梳理教學困惑,明確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成就自己,也成就學生。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我們要在教海探航中做好“導游”!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本文總結了筆者在教學管理、教育理念及教與學的火花中的探航實踐,希望能為各位教師帶來一些思考。
【關鍵詞】教師;探航;教海;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筆者在一次次知識的汪洋大海中不斷摸索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改進中豐滿自己。還記得,筆者剛剛踏上這個工作崗位的時候,心里滿懷各種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依據(jù)。回想當年拿到教材時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面對那么多學生,站上講臺時內心的忐忑,筆者常常感到手足無措。
一、在教學管理的困惑中探航
曾經的新手教師的困惑——抓知識點還是抓紀律?在現(xiàn)在看來,這兩者并不矛盾,可在當時,筆者的內心是在不斷掙扎的。面對頑劣的學生,面對每每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筆者非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勝任這一份工作。在筆者帶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總是打亂上課的教學秩序,既定的教學任務也因為上課節(jié)奏的打亂而完不成。下課時筆者也不敢離開教室,生怕自己前腳剛走,后腳就有教學事故發(fā)生,這真是一段非常緊繃的苦難時期??墒?,筆者反觀與自己一起踏入工作崗位的同事,為什么擁有同樣的起點,同樣的不諳世事,同樣是碰壁無數(shù),甚至同樣遭遇了工作的不順,她卻收放自如。相比筆者的初出茅廬,她似乎更經驗老到。是什么拉開了我們的差距呢?在一次交流的過程中,筆者向她講述了自己的無奈。她拍了拍筆者,笑著說:“精力花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如果你的精力都花在這些頑劣的學生身上,那么你就會被困在這里。你總是投入太多的精力去面對這些干擾,而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總是鉆牛角尖。誰的班級沒幾個有個性的學生呢?運用智慧,逐個擊破!”聽完她的話,筆者覺得自己就像漂在大海中的船只終于找到了燈塔。
是啊,選擇的路不同,決定著你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到達目的地,也決定了你走這條路是越來越順利還是越來越苦悶。筆者為什么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呢?抓知識點和抓紀律這兩點并不矛盾,不是在抓紀律的同時就要放棄原本的教學過程。抓好班級的紀律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在現(xiàn)在看來,回想自己當時的盲目和不自信,這是每個新手教師都必須經歷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去聽新教師上課,會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他們的教學常規(guī)上的原因。紀律抓住了,經驗和摸索就會引領教師的不斷成長。其實,這樣的摸索不就是“探”嗎?探尋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探求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我們要在探尋的道路上不偏離航道,找到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迎風起航順利到達終點。
二、在教育理念中探航
海納百川,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能容納成百上千的河流。教海,涵納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所汲。在傳道授業(yè)的過程中,筆者也有許多疑惑。在學習的天平上,我們究竟應該把成績擺在什么樣的位置?在每個教師的班級中都有這樣一批孩子,他們成績平平,離父母的要求總有一段差距,可是他們除了成績以外,其余都很優(yōu)秀。大掃除中能看到他們吃苦耐勞的身影,運動會上有他們?yōu)榘酄幑馑飨碌暮顾?,班級活動中有他們積極努力的付出。在這個強調成績、看重分數(shù)的社會,我們應該將怎樣的教育理念輸出給學生呢?
筆者為此問了很多學生:“你覺得成績重要嗎?”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很重要,但大多不覺得學習是為了自己;有的很官方,認為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還有的很現(xiàn)實,覺得不是所有成績好的學生以后都能過上好的生活,都能賺大錢。在學生的回答中筆者不斷反思,我們到底該給學生一個怎樣的學習航向呢?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行駛過程中都始終按照規(guī)定的航道行進。在這十年的從教之路上,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了“寬則得眾”這個道理的正確性。學生為什么漸漸變得不再愛學習了,那是因為我們過多地看中了他們的學習成績,讓學生以為學習成績可以凌駕于道德品格之上。筆者一直相信,好的教育理念都應當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的三觀會影響到千千萬萬的學生,每位學生都特別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如果某位學生覺得教師十分欣賞他,那么這位學生的向師性就會推動他更好地去努力。筆者在教育實踐中從不吝惜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上進的話語、一雙能攙扶他們的手和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我們更要在課堂上直接表達對學生的欣賞和贊美,跳出成績的束縛,全面看待學生,給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
三、在教與學的火花中探航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每位教師都將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此輸出。課堂上凝結著每位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智慧。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能提高教學的藝術水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與學的探航中,我們應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在教學之初,筆者總是把自己放在教學的中心,將一堂課的重難點不斷地灌輸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反饋。這樣一來,筆者逐漸走入了教學誤區(qū),那就是忽略了學生的思考。雖然筆者從“教什么”入手,也對學生的學情、學習需求、學習內容進行了有效的分析,但歸根結底,教學過程注重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過去,筆者常在課堂教學中追求活躍的課堂氛圍,總把課堂設計得華而不實。現(xiàn)在筆者更追求課堂的生動性,在教與學這個大舞臺上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比绻處熤蛔⒅亟?,學生只注重學,那么這樣的教學注定是中斷的,教與學的基礎也注定是無力的。在教與學的探航中,筆者深刻地認識到作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我們必須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我們的眼神和手勢中感知我們要傳達的教學信息。教師要從學生的神情和反應中洞悉學生的學情和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其次,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創(chuàng)設條件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拋出問題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使學生能夠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主動、高效地參與課堂活動,真正做到從教海探航到學海有航—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張俊平.名校長的管理哲學(下)[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