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利用網絡主體隱匿性、信息碎片化以及受眾廣泛性等特點不斷發(fā)展,在中國沉渣泛起,對我國青少年價值觀的確立、社會正確是非觀的形成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產生極壞影響。應建立全方位的防護體系,完善網絡監(jiān)管體系,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網絡宣傳,促進個體價值觀引導,推動馬克思主義人才與網絡技術人才合作,嚴守網絡陣地,做好與歷史虛無主義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關鍵詞:網絡;歷史虛無主義;原因;危害;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1422(2019)08-0123-04
一、歷史虛無主義的興起及借助網絡發(fā)展原因
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發(fā)展有其歷史源頭與現實因素。就歷史虛無主義發(fā)展歷程來看,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來自于西方,自其產生起就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通過污蔑英雄人物、歪曲歷史事實、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等方式,倡導西方價值觀,達到有所虛無有所不無,顛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目的。改革開放伊始,西方各種思潮借機涌入中國,歷史虛無主義也借勢襲來并在一些知識分子群體中小范圍傳播開來,“中國該向何處發(fā)展,怎么發(fā)展”成為當時學術界焦點。而后,蘇聯(lián)解體,“告別革命”“走資本主義道路”等言論甚囂塵上,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發(fā)展達到瘋狂狀態(tài),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極大破壞。黨中央果斷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明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濟得到迅速恢復發(fā)展,同時吸取蘇聯(lián)教訓,加強意識形態(tài)管理。一時間,歷史虛無主義漸漸失去其生長的土壤,僅在小范圍內緩慢發(fā)展。
隨著中國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歷史虛無主義找到了重新發(fā)展的機會。盡管互聯(lián)網進入中國僅有數十年,但其已成為影響當今國人生活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改變著大眾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從2008-2018年,中國網民數量逐年遞增,躍居全球首位。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29億人,占我國人口總數的六成,普及率達59.6%。此外,隨著中國率先掌握5G技術,并加快對農村以及其他偏遠地區(qū)網絡普及進程,中國網民數量勢必繼續(xù)增長,網絡普及率也將達到新高度。然而,正是網絡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歷史虛無主義找到得以崛起機會,借助網絡特點等條件,歷史虛無主義更加具有迷惑性與隱蔽性,在網絡空間中迅速泛濫。
(一)利用網絡主體隱匿性特點做幕后操手
一幅名為“在網上,無人知曉你是一只狗”[2](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的漫畫生動形象地道出了網絡交往的隱匿性。每個人身處網絡中,身份被隱藏起來,這就使得一部分人將網絡當作自由發(fā)泄情緒、獵奇的場所。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一方面成了信息的接受體,另一方面成了信息的傳播體。在這種隱匿性的便利條件下,無法對散播源頭與參與者做到嚴格切分與追溯,從而致使網絡空間中歷史虛無主義缺少必要監(jiān)督。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隱匿性特點,從臺前演員變?yōu)槟缓蟛偈?,他們不需要過多顧及現實身份的曝光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只需要通過背后策劃散布謠言,挑動大眾情緒將焦點轉向國家、政府及黨即可。加之,網絡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并不完善,媒體把關門檻較低,即使監(jiān)管到散播者,對其處罰也相對較輕,致使違法成本遠遠低于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因而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更加肆無忌憚。
(二)借助網絡信息碎片化特點肆意編織內容
網絡時代是一個信息碎片化時代,大量信息被分類、分解成各種信息片段,供大眾在閑暇之時閱讀。這種閱讀往往是快速瀏覽型閱讀,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而分散信息為目的。這使得大眾在大量信息面前,往往喪失思考能力,不去在意歷史整體的真實性,而僅僅被歷史細節(jié)以及奇聞軼事所吸引獲得感官上的快感。這種信息碎片化為歷史虛無主義構建全新吸引人的內容提供了良好土壤。歷史虛無主義選擇能夠吸引眼球的標題,使其能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俘獲一大批網民,通過模糊話語將部分細節(jié)碎片進行加工拼湊成為與原歷史事實似是而非的故事,讓人難辨真假。以往的歷史虛無主義也曾利用歷史細節(jié)編造歷史,但與今天碎片化程度相比,仍顯遜色。
(三)針對網絡受眾廣泛性特點輻射散播
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技術擁有更廣的受眾范圍。隨著中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遠超世界普及率,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從以往單線傳播,發(fā)展到點線面結合向四面八方網狀輻射散播。但是,普及率之高并不意味著中國網民受教育程度高。據《報告》統(tǒng)計,我國多數網民受教育程度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截至 2018 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8.7%和24.5%;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8.7%和9.9%。這意味著部分網民在知識系統(tǒng)結構中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的歷史觀教育,因而很難辨別歷史虛無主義所精心設計的“歷史真相”。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網絡媒體工具發(fā)布歷史虛無主義言論,這些言論能在幾分鐘之內得到大量點擊、分享與轉發(fā),民眾了解到這些信息的速度之快、影響之廣令人瞠目結舌。
二、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發(fā)展的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與網絡一經結合便迅速“培養(yǎng)”了一批“效忠者”,影響了部分人的價值觀。雖然我們很難對其影響力進行明確量化,但對比網絡尚不發(fā)達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聯(lián),我們或許會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在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歷史虛無主義有著更便利的傳播媒介與空間。若放任自由,其發(fā)展勢必比以往更加猖狂,其危害也將更大,將對新時代中國各領域、各方面造成重大影響。
(一)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確立
網絡貫穿青少年成長全過程,網絡空間日益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二世界,也是其了解現實世界的重要窗口。長期網絡浸染使其更容易接觸到歷史虛無主義,然而不成熟的價值觀、歷史觀以及知識閱歷的有限性使其很難辨別歷史虛無主義精心編造的謊言,從而受其蠱惑和誘導。青少年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肩負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任,如果長期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極易形成錯誤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這必然將會影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發(fā)展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二)妨礙社會正確是非觀的形成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盵3]拋棄或背叛本民族歷史文化就是全盤否定歷史事實,全盤否定歷史事實就是否定自己民族存在的根與合法性,一個沒有根與合法性的民族將是一個非正義的民族,這樣的民族也必然創(chuàng)造一個缺乏正確是非觀的社會。當前,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大肆污蔑英雄人物、領袖人物,篡改、歪曲歷史事實,誘導網民質疑中國歷史教育,質疑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若任由歷史虛無主義者惡意篡改歷史,踐踏中國優(yōu)秀文化歷史傳統(tǒng),社會正常秩序將會被擾亂,社會正確是非觀將難以形成。
(三)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因而,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不斷發(fā)展造成的輿論攻勢應引起高度重視。翻看歷史,蘇聯(lián)教訓應當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蘇聯(lián)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lián)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lián)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lián)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5]當下,一旦民眾完全接受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所宣揚的貶低社會主義、否定黨的領導等觀念,他們在思想上就會不自覺地抵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對社會主義產生偏見,進而將這種偏見帶入現實生活,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幫兇”,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做出妨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瘋狂舉動。
三、建立全方位的防護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盵6]網絡問題具有復雜性,應謹慎對待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問題,確保網絡空間純凈性,面對網絡空間掀起的以歷史虛無主義為首的錯誤思潮的侵襲,應加強多部門、多領域合作,建立全方位防護體系。
(一)完善網絡監(jiān)管體系
網絡監(jiān)管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互聯(lián)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盵7]制定完善的法律監(jiān)管體系,一方面需要制定針對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支持國內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行業(yè)發(fā)展,各級政府等相關機構提高各部門網絡監(jiān)管的核心技術法律法規(guī)與網絡管理條例;另一方面,完善網絡信息危害等級監(jiān)管的法律法規(guī),根據傳播內容、形式、影響范圍、危害程度等進行等級劃分,根據等級設置相應措施及懲處,對散播者進行倒追咎責制等。同時,媒體在網絡監(jiān)管中對引導大眾思想、屏蔽不良信息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要加強媒體把關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媒體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勇于舉旗幟、打頭陣、當先鋒,當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生力軍。此外,媒體人應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加強自身職業(yè)操守與業(yè)務學識的培養(yǎng),明辨是非,自覺履行把關職責,利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法仔細辨別一切歷史虛無主義虛假信息并進行有力回擊。
(二)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網絡宣傳
歷史虛無主義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網絡空間的陣地博弈形勢嚴峻。思想領域的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必然會去占領。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盵8]一個國家只有具備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人民擁有強大的文化自信,才會無懼一切外來思潮,也才能抵制一切錯誤思想對人民與國家的腐蝕。因而,必須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網絡宣傳,強化陣地意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尤其是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反馬克思主義錯誤觀點,汲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扎根中國大地,面對中國現實問題,以人民為中心,創(chuàng)作人民喜歡的文藝作品,增強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
(三)促進個體價值觀的引導
我國網民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無法要求每個網民都能自覺擁有辨別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因而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多方聯(lián)動,在個體價值觀與唯物史觀形成過程中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國家要出臺各種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對內、對外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團結民心,代表民意,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切實體會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優(yōu)越性;社會要多傳播正能量,讓個體在充滿正能量的氛圍中潛移默化,辨明是非;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歷史與人物,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在面對網絡上各種否定歷史、污蔑英雄人物的言論能迅速甄別并有力回擊。
(四)推動馬克思主義人才與網絡技術人才合作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上不斷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盵9]要想真正辨別網絡歷史虛無主義,離不開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專業(yè)型人才與網絡技術人才。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技術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提高其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的業(yè)務能力,進行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一支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促進馬克思主義人才與網絡技術人才的合作交流,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人才優(yōu)勢,因勢利導,思辨明智,達到更好、更高效的減少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絡傳播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自身的說服力、吸引力、戰(zhàn)斗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2]Peter Steiner."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N].The New Yorker,1993-07-05.
[3]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4]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3-07-22(001).
[5]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2.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1,266.
[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
[8]敏銳抓住信息化發(fā)展歷史機遇 自主創(chuàng)新推動網絡強國建設[N].人民日報,2018-04-22(001).
[9]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責任編輯 ?晨曦
作者簡介:楊戲戲,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業(yè)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