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利
摘 要:本次探討了太極拳架學習和練習的四個階段,詳細說明這四個階段需要掌握的要領,為楊氏太極拳架的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楊氏太極拳架;學練階段
中圖分類號:G8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158-01
太極拳在我國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是深受群眾尤其是老年群眾喜愛的運動形式。太極拳的流派很多,其中楊式太極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楊氏太極拳是由河北省邯鄲市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孫等人發(fā)展起來的。相對來說,楊式太極拳的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因此受眾十分廣泛。但是楊式太極拳在發(fā)展時,對于手眼身法步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因此在學習時多數(shù)都是拜師的模式,重視拳架的訓練。以作者為例,師從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丁水德先生(國家武術八段,中國十大名家)門下,丁先生雖已90歲高齡,但身體很健康。在師傅的指導下,作者才能順利進行楊氏太極拳的學習。
1第一階段學架子捏架子,掌握正確知識和要領
對于任何運動來說,在初學階段就要保證掌握運動的正確要領,避免形成不良的動作習慣。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對于楊氏太極拳架學習,如果在初學時就形成不良動作習慣,后期再更正就比較困難,因此在初學時要認真學習一招一式,弄清楚每個招式的來龍去脈,了解基本要求,明白每個姿勢的方位、角度和重心變換?;诖?,楊氏太極拳架的第一個學練階段就是學習正確的架子。
從教學得知,觀察老師示范是初學者學習太極拳的重要途徑。在這里,我們提倡“整體觀察、局部觀察、重點觀察和對比觀察”的模式,可以保證初學者掌握楊氏太極拳架的整體姿勢。楊氏太極拳架的正確姿勢,是時刻保持:虛領頂勁、松腰、松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垂臀松胯、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和中正安舒。在運動時,借助兩胯的前進后退和左右旋轉(zhuǎn)來帶動身體的相應動作,并保證動作時襠勁下沉,保持重心穩(wěn)定,身體不要高低起伏。
楊氏太極拳架需要認真學習才能有所作為,在學架子時認真仔細,捏好架子,并進行一段時間的慢拳練習,保證架子穩(wěn)固,動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動作圓滿,氣行周身,勁達四梢,上肢輕靈活,下肢松沉穩(wěn),這就完成了捏架子的功課。之后再進行快速練習,避免將楊氏太極拳轉(zhuǎn)變成外家拳。
2第二階段的練習,將拳勢之勁沉之腳底
楊氏太極拳架學練的第二個階段,就是練習拳勁。衡量習拳者發(fā)勁質(zhì)量的標準就是勁力是否自足下而發(fā)。松沉是楊氏太極拳的入門功夫,松沉勁是基礎勁,是其他勁展開的基礎。練出整體的松沉勁之后,就感覺自己腳下生根,站得很穩(wěn)定,一般人推不動。
拳論講:“其根在腳?!倍绾巫龅綄⑷瓌葜畡懦林_底?在這里,任何拳勢動作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zhuǎn),都堅持將腳底緊貼地面,借助左右輾轉(zhuǎn)的反作用力帶動身體部位的動作,這種反作用力會先帶動兩胯和兩肩,然后由兩胯、兩肩再帶動全身的動作。
太極拳名師張志明曾說:“肢體放松,既可順著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順著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還能在這上下兩力的綜合作用下向周圍各個方向松。其中向下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向其他方向松的基礎。向下松在于‘放’,就像我們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是因減弱向上的支撐力,憑著自身重量,順著地心引力向下放,把骨架放順,讓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濕衣服似的掛在骨架上而自然垂墜。真正放松到腳下了,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覺,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向下放松,體內(nèi)意氣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沉生定、沉生輕、沉生膨、沉生神,沉是太極拳一切勁力、一切動作、一切技藝的源泉,是‘用重量不用力量’、‘用重力不用體力’練拳的前提。”
3第三階段運勁和試勁
楊氏太極拳架學練的第三個階段,就是運勁和勢勁。“柔行氣,剛落點”。每當拳架中拳式、拳勢將完成之時,一腳沉勁另一腳蹬勁。頭上百會穴在沉肩的作用之下而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肩墜肘、氣沉丹田。如是后坐之勢,就加上塌胯、尾閭前送;如是前弓之勢,就加上沉胯、腰脊命門穴微向后鼓。掌或拳是沉中有輕地往前松,全身關節(jié)韌帶都有對拉拔長之意,這就形成了一身備五弓之勢。
盤架時每個拳式、拳勢都應有一身備五弓的架勢和勁道。在楊氏太極拳中對于定勢和定式是有著十分嚴格的區(qū)別,定式是專指某一動作完成后的成型姿勢,通常是某一勢完成后;兩者的區(qū)別在于一前一后,定勢在前,可以發(fā)勁。
楊氏太極拳架的學習并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出功夫。對于拳式、拳勢的運勁的學習,需要借助熟悉內(nèi)勁運用和具有發(fā)放經(jīng)驗的老師,借助拳架中的經(jīng)典拳式、拳勢,指導初學者進行試勁練習,比如拳式“攬雀尾”的“捋、擠、按、推”四個拳勢。
試勁是楊氏太極拳架能否真正入門的標準。如果成功試勁,說明已經(jīng)正確掌握太極拳內(nèi)勁的運用和發(fā)放,之后進行練習就可以掌握更深刻的太極拳功夫。但是,試勁的學習過程比較艱難和復雜,需要重視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每個細節(jié),不能有謬誤,不然就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在這里,需要強化老師的指導,借助老師的豐富經(jīng)驗和細心、耐心的態(tài)度進行引導,還要注意學生自身的資質(zhì)與悟性。需要注意的是,初學者在沒找到身勢松沉感、肢體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的情況下發(fā)勁,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因此一定要保證掌握之后再進行這個階段的練習。
4第四階段實中求虛,動中求靜
楊氏太極拳架學練的第四個階段,就是實中求虛,動中取靜。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大忌就是產(chǎn)生動意,需要保證虛靜,才能在此基礎上習得真功夫。虛靜最實在的就是“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聽勁功夫。這句話形容的是知覺的敏感性達到很輕、很快的程度。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做到平心、靜氣、精細,衡量對方輕、重、快、慢的內(nèi)在變化。學習者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研練感悟,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在進行對練時,如果對方聽勁不好,就不能及時覺察我方的內(nèi)在變化,是人不知我;如果我方的聽勁比對方好,就能及時覺察對方的內(nèi)在變化,是我獨知人。高超的聽勁功夫是保證戰(zhàn)勝對方的基礎優(yōu)勢。
5結(jié)語
楊式太極拳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重視拳架的學習,本次就對此進行分析,分析拳架學練過程需要掌握的要點。
參考文獻:
[1]陳雄.楊氏太極拳架的學練階段[J].少林與太極.2013.(5):29-32.